查文庫>閱讀答案> 《後花園》閱讀答案

《後花園》閱讀答案

《後花園》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後花園》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後花園》閱讀答案1

  後花園一到五月,就開出了各種花,耀眼的耀眼,散著香氣的散著香氣,但少有人來。

  臨著後花園,有一座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磨房裡的磨倌馮二成子三十多歲,尚未結婚,頭髮白了許多,像是個年輕的老頭。他沒有朋友來訪,也不去訪別人,他只知道自己是個磨倌,拉磨之外的事都與他毫無關係。

  磨眼上的麥子沒有了,他去添一添;漏下來的麥粉滿了一磨盤,他去掃一掃;小驢的眼罩鬆了, 他替它緊一緊。除了這一點工作,馮二成子多半是站在羅架上,打著梆子,從午間打起,一打打個通宵。

  一天早晨,馮二成子在院子裡刷著小驢,偶一抬頭看見了隔壁趙老太太的女兒,跟他站了個對 面。看著她向日葵花似的大眼睛,馮二成子就無緣無故地心跳起來。從那之後,他雖不常見趙姑娘, 但覺得好像天天見面一樣。尤其在深夜,他常常聽到隔壁的笑聲。

  有一天,他打了一夜梆子。天亮了,他剛躺下就聽到隔壁女孩的笑聲,他趕快抓住被邊把耳朵掩起來,但那笑聲仍舊在。他翻了一個身,可仍舊不能睡。

  這一天,他躺在那裡十分悲哀,他把自己的生活回想了一遍。

  他想起母親來看過他,臨走時流著淚叮囑他好好做事。他想起母親說身子不太好,一旦一口氣 上不來,叫他不必跑回家。他記得當時母親瘦得厲害,也咳嗽得厲害,他抱著母親哭了。他記得母親 回到鄉下不久就死了,他還是回去了,和哥哥一起送的葬……

  想著想著,他昏昏沉沉地要睡了去,但又被驚醒了,好幾次都是這樣。他覺得是鄰家女兒驚動了他,他在夢中羞怯怯地紅了好幾次臉。

  這一年八月十五,趙老太太讓女兒給馮二成子送來一個月餅。他接過月餅,因為難為情,想說一聲謝謝也沒說出來,回身就進了磨房。磨房比平日更冷清了,馮二成子迷迷昏昏地吃完了月餅, 靠著窗子,一無所思地往外看著花園,但好像什麼都是空的。他的眼裡充滿了亮晶晶的眼淚,他的心中起了一陣莫名其妙的悲哀。他羨慕跳躍著的活潑的麻雀,他妒恨咕咕叫的悠閒的鴿子。他彷彿被卷在旋風裡似的,迷迷離離地被捲了半天,而後旋風把他丟棄了。

  世上竟有這樣的人,他愛了她,但又覺得自己身份太低,根本配不上她。他只能偷偷地對她寄託一種心思,可她根本不曉得有這麼一回事。

  不久,那姑娘出嫁了。

  婆家來娶新媳婦的那天,打著鑼鼓,吹著喇叭,就在磨房外的花園裡。姑娘穿了大紅的'衣裳,滿 手抓著銅錢,被人抱上了轎子。

  馮二成子把頭伏在梆子上,閉了眼睛,一動也不動。一直到那轎子走出幾里路之外,就連被娶親驚醒了的狗叫也都平靜下去時,他才抬起頭來。

  那姑娘出嫁以後,馮二成子常到老太太的房裡坐一坐。他不知為什麼總把老太太當作了親人,早晚相見時,總是彼此笑笑。

  這樣過了沒多久,趙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兒家去了。

  他幫著老太太把東西裝上了車,還牽著拉車的大黑騾子送了一程。送到郊外,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說再送一程。①他向著前面放著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來的樣子。

  回來的時候,馮二成子覺得這路比去的時候不知遠了多少倍,他還不時轉回身去看。不知為什 麼,他覺得這次送趙老太太比送自己的親孃還難過。

  路上,他往四方望一望,他望到的,都是在勞動著的,都是在活著的:趕車的趕車,拉馬的拉馬,割高粱的割高粱。他不能明白,這都是在做什麼;他不明白,這都是為著什麼。他想:到了終歸,你們 是什麼也沒有的。隨後,他遇上一些推手車的,挑擔的,他也用奇怪的眼光看著他們:你們是什麼也 不知道,你們只知道為你們的老婆孩子當一輩子牛馬,你們都白活了。馮二成子這一路上所看到的 幾乎全是這一類人。

  他走得很慢,終於沒有了氣力。他找到一片樹林,伏在地上哭了不知多久。

  他想到了那天早晨與他站了個對面的大眼睛,他感覺到那眼睛是含著無限情意的,他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點發現。但現在都完了,永久不會重來了。

  他呆呆地坐著,二更之後心裡漸漸寧靜。那前前後後的事,他似乎都忘得乾乾淨淨了。晌午送 趙老太太走的那回事,也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②現在他覺得人間並沒有許多人,所以彼此沒__有什麼妨害。

  以後兩三年,每到夏天,後花園裡的花草又是那麼熱鬧,但依然少有人來。不知多少年,園主老 死了,後花園也拍賣了。新主人常常來磨房的窗外,看磨倌怎樣打他的篩羅,怎樣搖他的風車。而馮 二成子仍舊在那磨房裡平平靜靜地活著。

  一九四〇年四月

  (有刪改)

  12.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小說第一段對後花園寥寥幾筆的交代,不僅為故事的發生提供了背景,與小說的結尾相呼應,也與冷清的磨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B. 小說描寫趙姑娘出嫁時馮二成子閉著眼睛把頭伏在梆子上的細節,既表現他對趙姑娘出嫁的關注,也表現他與心上人無緣的悲傷。

  C. 馮二成子覺得趕車的、拉馬的等人辛苦地勞作卻最終什麼也沒有。作者透過寫馮二成子的迷 惘和困惑,表達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D. 小說結尾寫馮二成子仍舊“在那磨房裡平平靜靜地活著”,表現出馮二成子順從命運的安排, 也暗含了作者對底層民眾的關注。

  13. 文中兩處畫線句分別表現了馮二成子什麼樣的心理?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說以“後花園”為標題,有什麼深刻意蘊?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A (小說開頭透過景物的熱鬧反襯出後花園“少有人來”的冷清,沒有和冷清的磨房形成對比。)

  13. 第①處:大步向前,希望一去不回,體現馮二成子對趙老太太的留戀以及希望見到趙姑娘的急切心理。

  第②處:覺得人間並沒有許多人,彼此沒有什麼妨害,表達了馮二成子的對愛情的心灰意冷,對生活的麻木。(評分建議:一處3分,意思對即可。)

  14. ①後花園在庭院深處,少有人來,暗含著馮二成子的孤寂、空虛;② 後花園有美好的景物和愛慕的姑娘,表現馮二成子對自由生活、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③ 後花園最後的人空易主,寄寓了作者對世事變遷、人生無常的感嘆。(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後花園》閱讀答案2

  外婆的後花園閱讀答案

  精神的後花園

  人們常把“後花園”比作人們幽會的地方,夜鶯啼囀,香氣襲人,娓娓話語在星光下飄飄渺渺,那麼,心靈的火花是必定會在這美妙的時刻美麗的氛圍中燃爆的……我從未有過這田園般的經歷,我的生活平淡無奇。

  從最表面的生活來說,我想我是常常厭倦生活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常常來不及吃早餐而去擠公共汽車,是每日重複不變沒有創造性的生活,是贏弱的身體帶給我的疾痛,是常常的囊中羞澀,是長舌婦們的說三道四,是因為你的直率而帶來的誤解,還有因為你的出色而引起的嫉妒與刁難。這樣的生活實在缺乏陽光、草地和浪漫。它們是那麼瑣碎、平庸、沒有意義,然而我卻日復一日地過過來了,沒有反抗,沒有過多的怨言,我甚至對生活充滿了感激之情。

  當我回到寂靜之中,閱讀自己心儀已久的書籍,我好像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我和世上最美善的讀者在接觸,他引領著我走進另外一個國度,或另外一個時代,我向他傾吐自己胸中的不平,他以寬容微笑的心來接納我,我和他討論我從來不知道的生活問題,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很多。在我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道我所欲道,想我所未想,攀登我所不能達到的峰巔。我在世界遨遊,我在享用美餐,我問我自己,我究竟在哪裡?我的靈魂告訴我,我置身於我的精神後花園。

  是的,我有我的精神後花園,它是那麼美妙,不僅僅有鮮花、奇草,還有溫泉、小溪和風,我安靜的時候,就可以聽見小鳥們的喘息耳語,我甚至感受到我和我思慕已久的情人在夢鄉里溫情呢喃。我的思緒在這其中可以上天入地,

  任意遊蕩,沒有人管你心裡發生的任何事情,這多麼愜意。我想,如果生命中還存在幸福的話,那麼這幸福只存在於心靈裡、精神上,因為,肉體的歡樂轉瞬即逝,肉體的堂皇形同虛設,唯心靈常青,唯精神永存。為什麼那些揮金如土、驕奢淫逸的人在揮金如土、驕奢淫逸之時,也難免感到幾分空虛、幾分無聊呢?因為僅僅物質、僅僅錢財並不能使我們滿足,物質生活之外,我們還有情感、心靈,我們還有夢想、追求。

  我不再怨恨生活中的瑣碎、平淡、疾痛、貧困,因為當我開啟門走入我的精神後花園,我會把一切我不喜歡的東西隔絕在外,保持一份精神的獨立與喜悅。

  (1)第二自然段段首說:“我是常常厭倦生活的”,段尾又說“我甚至對生活充滿了感激之情”,這種矛盾的說法請你作出解釋。

  (2)前兩段和後三段分別論述了兩種什麼樣的生活?前後兩種生活形成什麼關係?(30字以內)

  (3)請將第三段作者論述的內容濃縮成一句話。(30字以內)

  (4)作者讚美“精神後花園”的兩項是 ( )

  A.我和世上最美善的讀者在接觸,他引領著我走進另外一個國度,或另外一個時代。

  B.攀登我所不能達到的峰巔。我在世界遨遊,我在享用美餐。

  C.我不僅有鮮花、奇草,還有溫泉、小溪和風。

  D.我聽見小鳥們的喘息耳語,感受到我和我思慕已久的情人在夢鄉里溫情呢喃。

  E.把一切我不喜歡的東西隔絕在外,保持一份精神的獨立與喜悅。

  答案:見詳解

  解析:

  (1)不矛盾。作者對日常生活的瑣碎、平庸感到厭倦;又為自己擁有美好的精神後花園而對生活充滿感激之情。

  (2)前者論述現實物質生活,後者論述精神生活。形成反襯關係。

  (3)作者在閱讀書籍時,用心靈與古今中外的哲人交流思想,受到啟發。

  (4)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