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陸游《書憤》閱讀答案

陸游《書憤》閱讀答案

陸游《書憤》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範的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陸游《書憤》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陸游《書憤》閱讀答案1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①。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②。

  塞上長城空自許③,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④,千載誰堪伯仲間⑤?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透過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答:報國無門,功業無成。抒發了作者內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鬱之情。透過對比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2、詩歌當中的起句、結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結句與詩的主旨、意境的關係。請解釋此詩起句和結句的意思,並說說它們好在哪裡?

  答:首聯慨嘆國事艱難,追述年輕時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上句"那知"一詞寫出了詩人年輕時血氣方剛、天真純真。"艱"字有艱難的意思,直接道出詩經歷的辛酸與坎坷,濃縮了因主戰而受的種種刁難、排擠和迫害。這兩個詞語暗含著對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撓北伐卑劣行徑的斥責。它是詩人"憤"的根源。下句一個"氣如山"表達出詩人當年的豪情壯志,讓我們看到一個意氣風發、以身許國的愛國青年形象。

  尾聯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並以此自勉,"千載誰堪伯仲間",一個反問句即抒發了因奸臣當道,壯士他國無門而主生的難言的悲哀,又可以從中看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體現了詩人雖屢遭挫折,但意志並未消沉。

  3、如何理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詩?

  答:"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

  4、《書憤》一詩抒發了詩人既"悲憤"又"豪壯"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將這兩種感情抒發出來的?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全詩雖通篇不見"憤"字,但細細品味,其憤慨之情無處不在。首聯回憶過去,塑造詩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寫其欲圖恢復失地,"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出了詩題中的"憤"字,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頷聯用六個名片語成,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爭畫面,這聯承接"氣如山",將詩人的報國願望渲染得更加鮮明,再次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首聯相比,悲憤之情更加強烈。頸聯從回憶到現實,詩意轉為悲涼,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後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

  5、本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答:(1)對比手法:詩中的"憤",主要透過兩個對比表現出來。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湧上筆端?

  [注]①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氣:壯志。②樓船:指南宋戰船。瓜洲渡:又作瓜州,在今江蘇揚州境內,長江北岸,大運河入長江處。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人犯瓜州……鐵騎奄至江上”。鐵馬:指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大散嶺上,當秦咽喉,扼川陝交通孔道,是當時宋金交界的關隘重鎮。“樓船”二句寫陸游早年的經歷。③ “塞上”句是說空自期許為可以保衛國家的萬里長城。南朝宋文帝時,名將檀道濟因遭疑被殺,檀臨死前脫幘投地說:“乃復壞汝萬里長城!” ④出師一表: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前給後主上奏章中述伐魏的決心,稱為《出師表》。名世:名傳後世。⑤伯仲間:伯仲,原指兄弟次第,長為伯,次為仲,後用以指相差不遠的關係、地位或次序等。這句是說千載之下,有誰能與諸葛亮相比呢?

  [鑑賞提示]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前四句是回顧往事,後四句述懷,雖然歲月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但是詩人仍渴望能效法諸葛亮、伊尹、呂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這兩首詩是作者七十三歲時在山陰所作。他說“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齋居士詩序》)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游經常在作品中抒發出濃勃深沉的積憤。這兩首所抒發的,“就是塞上長城空自許”,“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憤。

  前一首抒發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澤中”,指詩人居住之地鏡湖。其時,詩人年邁力衰,遠離朝廷。他想到,光陰既不待我,衷腸亦無處可訴,只好憑天地來鑑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撫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蘇武厄於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月,被俘後仍罵敵不止,最後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減他們二人,有天地可鑑。此聯補足上聯之意。上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裡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首二聯情緒激昂,一氣直下。這一聯則描寫細膩,對偶精工,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最後一聯一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詩人的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雖然這一首似乎是承接著上一首最後兩句,詩人不得不發出無可奈何的嘆謂。這一篇的首聯和上篇“壯心未與年俱老”句,意思一脈相承,是說對鏡照容,已是兩鬢蒼蒼,但是年華雖逝,而自己的壯心依然熾熱,不減當年。第二聯承上:自己遲暮衰弱,不勝戎衣,但是,悲憤存胸,寶劍在握,寒光閃爍,還是想拼一拼的。於是想起了當年之事。那時,他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了收回失地,遠戍的博(在今四川[番東南。這裡泛指川、陝),鏖戰皋蘭(縣名,在今甘肅蘭州北)。然而,時光流逝,那自古以來的關河無窮之事(指徵戰疆場,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終於無法實現。當年是壯志凌雲,豈料到今日成了一個袖手旁觀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蒼涼,溢於字裡行間。這便是後二聯的意境。

  陸游的這兩首《書憤》詩,筆力雄渾,氣壯山河,充分得顯示了他詩歌風格特徵的一個主要情意,更是陸游整個創作中的精華所在。

陸游《書憤》閱讀答案2

  詩歌鑑賞

  書憤①

  陸游

  白髮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鑑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②。

  細雨春蕪上林苑③,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注)①與《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寫於同一時期。②《舊唐書·張巡傳》:“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毗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③上林苑:古代園林建築,漢武帝在秦代的一箇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官苑,規模宏偉,官室眾多。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臥”字刻畫詩人臥病不起的情形,為下半句的抒情做鋪墊,並起到襯托作用。

  B.蘇武被困匈奴餐用氈毛也不變節,張巡欲氣吞逆賊咬碎鋼牙,詩人藉此以明志

  C.“壯心未與年俱老”表現詩人雖然年事已高,但雄心壯志並未因年老而有所衰減。

  D.這首詩與《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都運用了典故,表達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15.詩的第三聯寫了怎樣的情景?在詩中有什麼作用?試簡要分析。

  閱讀答案:

  14. A,“臥病”錯,“臥”指隱居。

  15. 細雨中,上林苑春草叢生;夜月下,洛陽宮殘壁頹垣,寫出了被金人佔領的宮苑一片荒蕪、殘破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於國土淪喪內心的無比傷痛;為下句直抒胸臆鋪墊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