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文章成長不可無書的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

文章成長不可無書的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

文章成長不可無書的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

  ①在不久前各大傳媒刊播的“中華好風尚:公益主題廣告”中,一張大報刊出了這樣一則廣告:

  這是中央電視臺記者在採訪中與一個西北放羊娃的對話:

  “你每天干什麼?”

  “放羊。”

  “放羊為了什麼?”

  “掙錢。”

  “掙了錢呢?”

  “娶媳婦。”

  “娶了媳婦呢?”

  “生娃。”

  “生了娃,讓他幹什麼?”

  “放羊。”

  ……

  ②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樣,都是——“中國人”!

  ③這樣的事情並不奇怪,但當從白紙黑字上實實在在地看到這串記錄時,我的心仍然被強烈地震動了。

  ④窮文富武曾是中國的傳統,家貧,只能透過讀書出人頭地。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在今天的中國,也還有一大批像放羊娃一樣的孩子,安貧若素。

  ⑤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於目標未達成,而在於沒有目標可達成。在那沒有知識光亮閃耀的地方,生命便永在“放羊—— ”的迴圈重複中延續。

  ⑥據說在美國曆史上曾有過這樣兩個家庭:一人是愛德華家族,其始祖愛德華是滿腹經綸的哲學家,他8代子孫中出了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20多位議員和1位副總統;另一個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個缺乏文化修養的賭徒和酒鬼,他8代子孫中有300多名乞丐,7個殺人犯和60多個盜竊犯。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竟可以產生如此源遠流長的影響。這不禁又使我想起中國“希望工程”中的兩句宣言: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⑦“自己再累也要讀書,工作再忙也要談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這是幾年前臺灣知識分子倡導的“新讀書主義”。飢之以當食,寒之以當裘,憂患以當安樂,孤寂以當金石琴瑟也。讀書,實在是我們今天應該大力弘揚的.好傳統。

  ⑧不僅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要讀書上進,就是當今世界極成功的商界精英也無時無刻不在以書為伴。電腦業兩位巨頭比爾·蓋茨(微軟)和安德魯·葛魯夫(英特爾)不久前便公開表示,要保持領先就必須跟上一些令人激動的新事物,而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成長。為此,他們如飢似渴地吸收新知識,每天晚上都在計算機網路上調閱明天出版的大型報刊電子版,力求比別人早一步獲悉新的資訊。

  ⑨成長不可無書。成功不能無知。一切渴求成長、成功、成熟的上班一族,請把高品質的書籍報刊請到你的身邊,終身相伴,終生受益。

  15.開頭引放羊娃的事例的作用是:(2分)

  16.引用第⑥段事例的作用是什麼?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4分)

  17.聯絡上文,請你在第⑤段的橫線上填上一個詞語。當你寫下這個詞語時,你的內心有怎樣的觸動?請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字數50字左右。(5分)

  18.按作者立論的觀點,他認為造成西北放羊娃命運重複迴圈的原因是什麼?(2分)

  19.“新讀書主義”的口號在現實中你認為行得通嗎?有沒有繼續倡導的必要?請結合周邊的環境談談你對此問題的認識。(5分)

  答案:

  15.吸引讀者。引出論題。

  16.說明是否受過文化教育(薰陶),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舉例論證(擺事實)和對比論證

  17.下一輩子還放羊。觸動可以是瞬間的震驚、繼之難過等,再適當生髮,或結合自身對放羊娃的生命形態表示同情,或對不能進化的生命連結串列示自己的擔憂,或談談自己對生命遞嬗形態的思考。表達要完整,感受合乎情理。

  18.“成長無書”——缺少教育。

  19.通與否都可以。對現狀的估計、描述要切實準確,不可粉飾。作為口號提出,它本身是高出現實的,有繼續倡導的必要。主張不繼續倡導的同學必須有充分的理由說明該口號的不切實際,存在明顯缺陷,否則不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