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撿破爛的老頭閱讀答案

撿破爛的老頭閱讀答案

撿破爛的老頭閱讀答案

  語文複習的時候都會花一些時間做好閱讀理解題型的複習工作,以下是小編蒐集的撿破爛的老頭閱讀答案,歡迎檢視!

  撿破爛的老人

  侯發山

  近段時間,小區門口冒出個撿破爛的老人。老人大約七十多歲,駝著的背上耷拉個編織袋,頭上戴頂草帽,帽簷壓得很低,似乎故意讓人看不清他的黑白醜俊。

  他跟別的撿破爛的不一樣,根本不進小區,這倒省卻了我的不少口舌和麻煩。有的撿破爛的,不管你咋說,死活要進小區,也是的,不進小區,咋能收到破爛呢?我不是不近人情,或是不通情達理,是怕他們圖謀不軌,或是順手牽羊把業主放在外面的東西據為己有。老祖宗留下的良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有時,我看他們可憐,就放他們進去,不遠不近地跟在他們後面,或是在他們出門的時候嚴加盤查。不過,現在好多了,物業公司在小區各個旮旯角落安裝了攝像頭,坐在值班室就能監控得到,除了放屁撲捉不到,其他蛛絲馬跡一個逃脫不了。

  這個老人為什麼不進小區呢?他是怕我拒絕嗎?可是,他一次也沒要求過啊。他總在外圍轉悠,怎麼能收到破爛呢?時間長了,我就摸清了這個撿破爛老人的活動規律,他總是在週一的早上上班和下午下班的時間段在小區門口徘徊,當然,他也不惹人討厭,總躲在遠遠的地方。等到業主們上班走或是下班都進了小區,老人才蹣跚著離去。偶爾,他能撿到一兩個飲料瓶。看著他肩上癟癟的編織袋,我也感到很難受,但也無能為力,愛莫能助。我不買飲料喝,連一個礦泉水瓶也沒能給老人攢下。我的父母跟這位老人一般大的年齡,今年也都六十多了,一直住在鄉下,不肯跟我進城,總說住在城裡不習慣,不方便。其實,我知道,他們是怕給我增加負擔。這位撿破爛的老人應該也是鄉下人,他難道沒有子女?其他時間老人去哪裡撿垃圾呢?如果跟週一一樣,他能維持得了生計嗎?當然,這些念頭也是一閃而過。

  有一個週一早上上班時間,我無意中發現老人盯著出去的業主看,忽然一驚:難道老人是來踩點的,看到哪家的業主出差了,以便偷竊?不可能的,剛才已經說過,小區內到處都是攝像頭,即便業主不在家,他也下不了手的`。轉而一想,難道是他打著撿破爛的幌子,另有企圖:跟蹤單身女人或是手裡提包的業主,在半路下手?仔細一分析,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注意到老人一直躲在不遠處,等到業主散盡,他才往相反的方向走去,而且也沒見他用過手機,不可能通報他的同伴在途中下手。是老人要尋找仇人,伺機報仇?想想也是不可能的,老人這把年紀了,怕是有仇也報不了。老人是來找他的情人的?這個念頭一出馬上又給否定了,不可能的事。再說,小區的老人都是半響才出來溜達,這個時間段他也沒在小區周圍轉悠啊。

  每次都是週一,每次都是上下班時間,盯著出來進去小區的業主看,不錯眼珠,死盯。

  又是一個週一,西北風呼呼地颳著,刮在人的臉上像刀子割一樣,生疼生疼的。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老人蜷曲在不遠處的屋簷下,絲毫沒有離去的意思。跟往常不同的是,他頭上的草帽換上了鴨舌帽。

  老人今天是怎麼了?難道他病了?想到這裡,我走出門崗室,朝老人走去。

  我沒走到老人身邊,老人已經站了起來。他的兩隻眼睛閃爍著,似乎有一種不安在裡面。我問道:“大叔,天這麼晚了,您怎麼不走呢?您是不是病了?”

  老人搖搖頭:“俺沒有病……”

  我又問道:“大叔,您是不是迷路了?……“

  老人搖搖頭:“俺沒有迷路。”

  “大叔,您家在哪裡?”

  “俺、俺在大橋下面住。”

  老人說的大橋是市區的一條主幹道,下面的涵洞裡住了不少拾荒的老人或是流浪兒童,這件事情當地的媒體曾報道過。

  忽然,我看到老人的眼睛直了,直勾勾地盯著小區門口,順著老人的目光,我看到一箇中年男人趔趔趄趄進了小區大門,那是二樓東單元的業主朱幸福。難道老人認識他?我剛要開口,只聽老人喃喃說道:“孩子,又去喝酒了?喝酒傷身啊。遇到啥事了?是高興的事,還是難心的事,遇到難心的事跟爹說一聲,說不定爹能給你出出主意呢……”

  我似乎明白過來:朱幸福是老人的兒子!

  老人擦了一下眼角,一邊給不好意思地我解釋:“兒女們忙,半年沒有回家了,俺老想見到他們,又耽誤他們的事,給他們添麻煩,就假裝成撿破爛的,週一來看老大,週二去看老二,週三去看老三,週四去看大閨女,週五去看二閨女,週末回家看老伴,把子女們的情況給她彙報一下,免得她縈記啊。”

  不知道為什麼,我眼裡的淚一下子出來了。我當即決定,明天就請假,回老家看看爹孃!摘自《鄭州日報》

  閱讀理解題目

  1.小區門口撿破爛的老人跟別的撿破爛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2.撿破爛的老人為什麼每次都是週一上下班的時間在小區門口徘徊?

  3.選文第三段中插入介紹“我”的父母的情況有什麼作用?

  4.說說倒數第二段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1、 不進小區,總在小區門口徘徊;不以收破爛為營生,是為了“看望”他的子女。

  2、 老人有五個子女,分別住在五個不同的小區。他的大兒子住在這個小區,週一是他“看望”大兒子的時間。其他時間他不願去打擾兒子,只有趁著兒子上下班的時候遠遠地看上一眼。

  3、 一是起到鋪墊作用,為老人看望兒子烘托氛圍;二是為結尾打下伏筆。

  4、 本段起到點題的作用,有多層表達效果。a. “半年沒有回家”折射出子女對父母的冷漠;b.老人對子女的愛涵蓋多方面,想看他們又怕打擾他們;c.老人對子女的愛是一樣,不存在偏向哪個;d.老人對老伴的愛以及老伴對女子的牽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