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白帝城最高樓杜甫閱讀答案

白帝城最高樓杜甫閱讀答案

白帝城最高樓杜甫閱讀答案

  《白帝城最高樓》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由雲安與初到夔州時創作的一首詩。那麼關於白帝城最高樓的閱讀答案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白帝城最高樓杜甫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白帝城最高樓

  杜甫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

  扶桑②西枝對斷石,弱水③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注】①本詩作於766年。②扶桑:傳說為日出之處的大木。③弱水:神話中的西方之水。

        問題: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聯“尖”字奇峭、形象,突出了最高樓位於白帝城頂端的突兀感。

  B、“旌旆”一詞有象徵意味,寄寓了詩人對時局亂象的擔憂。

  C、頷聯寫詩人登樓俯視,隱約可見峽谷龍蹲虎臥,江面黿鼉遨遊。

  D、尾聯中的“杖藜”“白頭”是詩人年老體弱,濟世無力的自畫像。

  E、詩人即景抒情,借登白帝城最高樓所見奇景宣洩激憤、沉痛之情。

  2、頸聯體現詩題中“最高”,其寫法別具匠心,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C

  2、頸聯寫詩人站在樓上,極目遠眺,向東彷彿能看到最東方的扶桑遙指此處斷石,向西彷彿能看到最西方的弱水流入腳下長江,亦真亦幻,宏闊神奇,詩人借神話傳說,虛實結合,極力渲染出此樓之“最高”。

  簡析

  杜甫由雲安(今重慶雲陽)與初到夔州(重慶奉節)時創作的一首詩。首聯狀寫樓高,頷聯描繪近景,頸聯渲染遠景,尾聯感慨當世。詩中充滿勃鬱不平之氣。

  附加註釋:

  白帝:即白帝城。這裡的白帝城,是實指夔州東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並不是指夔州府城。

  翻盆:即傾盆。形容雨極大。

  戎馬:指戰馬,比喻戰爭。

  歸馬:從事耕種的馬。出自《尚書武成》“歸馬放牛”,比喻戰爭結束。

  誅求:強制徵收、剝奪。

  慟哭:失聲痛哭。

  秋原:秋天原野。

  翻譯:

  在白帝城中,遮天烏雲湧出了城門,在白帝城下,瓢潑大雨象打翻了的水盆。峽江急流的吼聲象雷霆在轟擊,翠樹蒼藤籠罩的煙霧使日月為之發昏。戰馬不如歸耕的牧馬閒逸,戰亂使原有千戶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為哀痛的是因戰亂失去丈夫的婦女們還被賦斂盤剝得精光淨盡,聽罷,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聲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賞析:

  這首詩,大曆元年(766)秋作於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位於夔州東五里的白帝山上,漢末公孫述據蜀稱帝時建造,下臨大江,地勢險要。

  首聯,使用民歌復踏句法,描寫白帝城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的奇景。白帝高踞于山頭,登城望,只見雲霧翻滾,從城內傾瀉而出。低頭俯瞰,城下暴雨急驟,有如翻盆傾瀉。這兩句表面寫雲雨,實際在突顯白帝城之高。因為白帝高聳雲端,雲霧繚繞,暴雨到來時,才能出現人在雲霧中,雨從雙足落的'奇觀。

  頷聯緊承前景具體描述。“高江急峽”,不僅說明白帝一帶地勢高危,江水由此向東,懸流直下,而且兩岸高山,江流狹窄,奔騰呼嘯,加上急風驟雨,江水陡漲,水位加高,江流湍急,爭相奔湧,白浪滔天,有雷霆萬鈞之勢,萬馬奔騰之狀。一個“鬥”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大雨傾注,水流迅疾,洩洪之聲驚天動地的壯觀情景。在覆盆暴雨之下,星月無光、陰霾蔽日:“翠木蒼藤”失去了昔日的光澤,高峽兩側,顯得一派昏暗。

  以上兩聯,寫雲雨變幻,暗示了時代動亂、陰霾蔽日的現實,為下文表現破敗凋敝、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作鋪墊。

  頸聯,筆鋒一轉,境界陡變,與急驟猛烈的風雨景色形成鮮明對照。詩人俯視雨後的蜀郡大地,“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蕪空曠的土地,一匹疲憊懶散的歸馬,在荒原上閒蹓。山村之內比荒原更顯清冷,人煙寥寥,從前的千戶中如今只剩下百戶,這情景怎不叫人觸目驚心。

  景象如此淒涼悲慘,鄉村如此荒蕪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這自然地使詩人注意到了“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的社會現實。“誅求”,就是橫徵暴斂。多少在戰亂中失去了丈夫的寡婦,本來就已是孤苦無依,僅有的一點維持生計的糧食、什物,遭到官府橫徵暴斂,被搜刮淨盡,秋收季節,村裡卻傳來陣陣哭聲,哭聲悲慟欲絕,哀號遍佈原野。“何處村”,是說明哭聲來自哪裡,並不清楚,但可知處處有人慟哭,哀鴻遍野,悲愴淒涼。

  這首詩在意境上的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在暴風驟雨之後,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淒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圖景正是安史之亂後唐代社會的縮影。詩以白帝的急風暴雨,喻唐代社會的戰亂動盪;以荒村的蕭條淒涼,喻安史亂後國家的瘡痍滿目。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沉鬱的憂愁與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