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相反動作》,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是一節幼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主要內容是由五組簡單對應的相反動作,每組有兩個相反動詞構成,例如:睜開眼——閉上眼。由此構成朗朗上口的口訣,可以在邊說邊作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對相反動作的掌握,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幼兒的語言是在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基本要求,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並結合《綱要》中對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三維目標表述為:

  1.認知目標:瞭解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動作。

  2.能力目標:透過相反動作的遊戲,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反應能力。

  3.情感目標:在遊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相反動作”的樂趣。

  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還需要考慮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更好的把握活動的整個過程的側重點。

  1.活動重點:掌握活動過程中的相反動作。

  2.活動難點:進一步激發學習語言的興趣。

  二、說學情

  一次好的活動,不僅僅要關注教材的性質,更要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就大班幼兒的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其邏輯抽象思維已經開始萌芽,這表明其在心理上已經可以理解和接受事物“相反”這一特徵。但是,由於幼兒的知識經驗比較比較零散,不夠具體,仍需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指導和引導。

  三、說活動方法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在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因此,本次活動的組織摒棄了傳統活動中簡單說教的方法,而是採用了很多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方法,例如:遊戲法、全身反應法、直觀法和啟發提問法。透過直觀的呈現和啟發提問,引導幼兒進入到一個學習“相反動作”的語言環境中,再利用全身反應法和遊戲法組織幼兒在邊說邊做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和掌握“相反動作”的口語表達。

  四、說活動準備

  此外,活動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做到有準備,本次活動的準備包括兩個方面:

  1.經驗準備:幼兒具有相關動作的經驗,例如“睜眼、閉眼”。

  2.物質準備:關於幼兒相反動作的影片。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於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為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因此接下來我將重點說說我的活動過程,我的活動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一)匯入部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項活動設計的成功也離不開一個“好的開始”。因此,我採用了“影片”匯入的方式,主要是播放無聲的相反動作的影片,由此來引導幼兒去直觀的感知相反動作,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後我會問幼兒一個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看到影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辨別影片中動作相反的特點。

  (二)基本部分

  1.順利匯入以後,我會採用試聽結合的方式將先前的影片重新播放一遍,並嘗試帶領小朋友和著口令跟我一起做動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對相反動作的感知。

  2.接下來,我會運用全身反應法繼續組織活動。主要分為三遍:首先,我來說並且做動作,幼兒只是跟做動作;第二遍,我和幼兒一起邊說邊做動作;第三遍,我不說也不做,幼兒自己邊說邊做動作。透過這一環節,使幼兒掌握相反動作的表達,以及活動的動作。

  3.緊接著我再透過遊戲的方式繼續下面的活動,遊戲的規則是:我說動作的一面,比如“睜開眼”,幼兒迅速說出動作的另一面“閉上眼”,並作相關動作。由此可以更好的發展幼兒語言的聽說能力,同時還發展了幼兒的反應能力。

  (三)結束部分

  我會問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以上的相反動作,大家一起來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相反動作呢?”由此可以在一種比較平穩的氣氛中結束活動,同時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交流合作能力和發散思維的發展。另外整個過程,我會重視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

  六、說活動延伸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某一次活動即使再精彩,也需要後續活動的繼續發展和補充。因此,活動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本次活動的延伸是讓幼兒在社群和家庭中發現相反動作,並在第二天回到幼兒園說給其他小朋友聽。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驕傲的大白鵝》,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驕傲的大白鵝》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內容。這是篇看圖講故事的課文,課文給了四幅圖,分別是大白鵝驕傲地遊著,路上遇見小雞,嘲笑他們長得太小,大白鵝頭揚的高高的走著,最後摔倒了。透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夠看圖講故事,並且知道做人要謙虛的道理。這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對教材內容和作用的分析,並結合《綱要》對活動目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2.能力目標:透過編故事,發展創編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在遊戲中體驗樂趣。

  根據對教材和活動目標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的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內容,能夠在遊戲中體驗樂趣。

  2.活動難點: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發展創編故事的能力。

  二、說學情

  為了更好地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將學生的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大班幼兒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這一階段的幼兒,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其語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活動的重點在於發展幼兒看圖說話和創編故事的能力。活動的難點在於幼兒能夠懂做人要謙虛的道理,能夠和能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的組織摒棄了傳統活動中簡單說教的方法,而是採用了很多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方法,主要包括:

  1.討論法: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表達的重要方法。

  2.直觀展示法:具體形象,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並且能夠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四、說活動準備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主要包括大白鵝,小雞的'頭飾若干,關於大白鵝故事的圖片,大白鵝故事的影片。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於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為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因此接下來我將介紹我的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上來,在活動開始部分我採用謎語匯入。我會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

  “身穿白衣裳,頭戴紅纓帽,脖子長又長,走路搖晃晃”

  透過小朋友們的猜謎語,引出大白鵝。同時我會向幼兒提問:我們知道大白鵝長得很漂亮,那麼今天大白鵝出門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透過這樣的提問能夠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為下面活動的展開做了鋪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圖片,幼兒編故事

  這一環節我會向分別向小朋友們展示大白鵝故事的四個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講講每張圖片發生了什麼,最後讓小朋友們自己把整個故事講出來。首先展示第一張圖片並向幼兒提問:這一張圖片大白鵝在幹什麼呀?接下來第二張圖片讓小朋友們看看小雞和大白鵝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引導小朋友們看到大白鵝一直昂著頭說明了大白鵝很驕傲,第三張圖片和第四張圖片是連貫的,這兩張我會同時給小朋友們展示,讓小朋友們看懂圖片的內容,大白鵝由於一直昂著頭走路結果掉進溝裡了。之後我會引導小朋友對整個故事進行串講,並且能把故事講給其他同學們聽吧。

  2.觀看故事影片

  這個環節我會讓幼兒觀看大白鵝故事影片,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透過觀看影片故事,幼兒能夠對大白鵝的故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

  3.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這一環節我會引導幼兒對故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發掘故事背後的道理,同時向幼兒提出問題,讓幼兒分組進行討論。這個環節我會向幼兒提兩個問題,包括:“大白鵝為什麼會摔倒呢?如果你是大白鵝你會怎麼做呢?”透過這兩個問題讓幼兒發掘故事背後的道理,引出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4.續編故事

  這個環節引導幼兒分組續編故事,透過故事的續編,可以發散幼兒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我向幼兒提問:“大白鵝在摔倒了以後回去進行了反思,知道了自己的錯誤,那麼以後大白鵝會怎麼做呢?”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創編的大白鵝的故事。

  (三)結束部分

  在這個環節我會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續編的故事分角色進行表演,給幼兒分發大白鵝和小雞的頭飾,讓幼兒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遊戲表演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故事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並在遊戲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遊戲的樂趣。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本次活動的我採用的延伸的方法是環境創設,邀請幼兒畫一幅大白鵝的圖畫貼上到我們的區角中去,讓我們的區角世界更加美麗。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小門哪去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小門哪去了》是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活動。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可以讓我們居住的安全,還能有防風禦寒。本次活動講述了小兔子用南瓜做了一個新房子,用冰來做門,太陽出來後,門不見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透過學習,幼兒可以鍛鍊看圖講故事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喜歡聽故事、勤動腦的生活好習慣。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三維目標:

  1認知:理解作品故事情節,動物形象的特點,學習新字“兔、瓜、門、吃”。

  2能力:透過細心看圖與續編,培養語言表達和想象創造能力。

  3情感:養成愛動手、愛思考、愛圖書的好習慣。

  在以上對目標的分析,我將本活動的重點設定為: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門為什麼不見了。而難點則是:透過思考與續編故事,養成愛動手、愛思考的生活習慣。

  二、說學情

  大班的幼兒好奇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透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因此對這個故事有著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此活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自控能力有所增強,因此可以透過合作的方式,讓他們在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感受到成功的滿足。

  三、說活動方法

  《指南》中明確指出:既要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原則,在開始使用謎語遊戲法、在故事講述後進行續編表演、情景教學等方法展開活動。引導幼兒透過參與、討論、展示等方式,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與經驗。

  四、說活動準備

  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為: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因此,為了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我將提供一下準備材料:

  1介紹冰融化的動畫影片;

  2關於小兔子的歡快音樂;

  3各種植物和材料的掛圖。

  這樣能夠幫助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激發探索樂趣。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謎語匯入,談話激趣

  幼兒的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應該運用新穎活潑、鮮明形象、等方式來吸他們。

  1我會親切向小朋友們問好。

  2邊說謎語邊動作:高高大大是個啥,每個房子都有它。出來一定要鎖好,它會保護我的家!以此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聽、說和想象的能力,對猜謎的幼兒進行表揚。

  3請出好朋友小兔子,讓大家幫助小兔子解決一個關於門的大難題,以此匯入活動。

  (二)展開活動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出示故事掛圖,播放伴奏音樂,繪聲繪色地分佈講述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穿插如下問題,小兔子不捨得吃南瓜,你覺得可以做什麼?新房子怎麼樣?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冬天來了,風是什麼聲音啊?小門沒有了,小兔子是什麼樣的心情啊?這裡我對孩子的觀察能力與想象表達能力進行表揚。例如:你的觀察真仔細,小兔子誇你頂呱呱!在觀察圖片,啟發問答的方法下對小兔子做門的故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並能積累了一些問題。並注意告訴幼兒不要到河邊玩耍,進行安全教育。

  2師幼互動,深入理解

  提問:小兔子用什麼材料做門?小門為什麼不見了?為了幫助理解,播放介紹冰融化的動畫影片。引導動腦:用什麼材料做門好?為什麼?來幫助小兔子建好新房。出示圖片,小朋友複述情節,並續編:後面會發生什麼。例如:問了熊貓叔叔,找到了合適的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自由地表達,提高看圖說話的能力。同時在故事中明白多觀察,愛動手,多動腦的好習慣。

  形象認讀漢字,圖文對比:兔、瓜、吃、門。例如:兔的點是小尾巴,幫助識別。

  3遷移內化,想象創編

  兩人一組找朋友把漢字和對應的圖片連線。老師說漢字在漢字筐裡找出相應的卡片。

  在鞏固了漢字的認讀之後,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帶上對應的頭飾,將故事裡涉及到的事情再演出一次,在幼兒分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會對幼兒提供一些幫助同時還會鼓勵他們進行自由創編,開發孩子們的小腦筋,發揮語言表達、肢體表現和合作的能力。

  4編成兒歌,律動小結

  播放《數鴨子》的背景音樂,讓全班的小朋友一起跟著我邊說邊做動作:

  一個大南瓜,小兔做成家。少了一個門,冬天太冷啦。

  河邊看到冰,做成透明門。早上起來看,小門不見了。

  對幼兒的表現再次進行表揚,以此結束活動。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小結,並配合律動,在口、耳、身體共同運動的情況下,幫助孩子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與協調能力。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採用家園合作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去和家長一起分享這個小故事,不僅能夠繼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喜愛,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