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5篇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

  無論學校領導、教研員還是普通教師,都經常需要聽課評課,那麼,在透過聽課評課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過程中,評課者該把握哪些原則,不斷提高自己的評課水平呢?

  一、常見評課誤區淺析

  儘管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在評課中,評課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現失誤甚至錯誤,除了技術性和科學性的問題外,屬於評課方式的問題也有不少,就筆者所見,經常出現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哄”評: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這種“皆大歡喜”的評課大致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因為評課者準備不足或能力有限(比如聽非自己專業的課),由於準備不足,所以就難以深入分析課堂教學的得失,而跨專業聽課時,評課者有時對授課教師“講了什麼”都不甚瞭然,又如何有效評課呢?因此,評課者就不得不勉強應對、多誇少評,無論表揚還是批評、分析還是建議,都不免流於空泛籠統。另一種“哄”評則更等而下之,主要是出於人情面子和各種利益的考慮,“課未完,評已定”,這種“評課”其實基本已經不能視為教研活動了。對於“哄”評,有責任感和進取心的教師並不喜歡,儘管“面子”無虞,但難有真正的收穫。

  第二,“套”評:用理論、理念、理想套教學。課堂教學實踐當然需要理論層面的引導,但是指望一節課“全面、徹底”地體現理論、理念、理想的要求則未必實際,不用說日常課,就是精心包裝的“公開課”也難以實現。有的評課者,對教學工作本身並不熟悉,對所聽的課瞭解有限,於是乎只好在評課中祭出“理”字大帽,“套”上一番了事。有些評課者則是帶有比較強的理想主義色彩,總以為一節課只有用課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裝到牙齒”才算好課,於是乎大套特套,被評教師在不得不贊同其理念、理想的同時,卻又是一頭霧水,大生“這課該如何教”之疑。

  第三,“替”評:用自己的教學設想來評課。不可否認的是,評課者在聽課時,在做判斷時,心中重要的參照系就是自己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但是,一些評課者喜歡越俎代庖,在評課時教教師如何授課,這就未必妥當了。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一些懂教學,也對所聽的課比較瞭解的評課者身上。評課的目的其實與教學的目的很相似,在教學中,“告訴”學生怎麼做的效果遠不如幫助學生自己探索的效果;同理,評課者“代位設計”也並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退一步來看,在實際教學中,評課者的教學設想真的能“替代”授課教師的設計嗎?筆者認為恐怕不能,且不說前者未必就比後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評課者一般都對學情瞭解有限,其設想也就容易“看上去很美”,實施起來很難。

  第四,“苛”評:評課中過重細節,求全責備。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條“馭下之術”,就是在大臣的奏摺裡面挑錯別字,讓大臣們覺得皇帝神目如電、無比聖明,因而戰戰兢兢。我們有些評課者也有類似的做法,在評課中,不重整體而偏好區域性,不觀大體而好摳細節(細節當然很重要),找到一點問題就大肆發揮、上綱上線。教學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學又是“遺憾的藝術”,“有問題”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沒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曾說:“一事之失,無妨全體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則餘無可觀耳。”他主張在批評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莊書》),我認為這也正是評課者在評課中應該有的態度。

  二、評課的幾條原則

  關於評課的原則,我覺得很可以借鑑學術批評的要求,因為評課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學術批評,不能隨意,也要儘量避免偏頗、疏漏。

  第一,轉變態度、謙虛謹慎。鄧小平同志曾經要求去學校聽課的人“要像下連隊當兵一樣,下去當‘學生’”(《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這句話頗值得我們深思。評課者不應抱著自己“比授課教師更高明”的態度走進課堂,評課者的主要工作是“建設性地批評”,但在批評之前必須先以一個謙虛的態度去傾聽、去思考,在進行批評時,也要謙虛謹慎。著名學者齊世榮先生說:“批評者的意見即使正確,也只是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正確,而從總體水平上不見得就一定超過被批評者。”(《漫談學風問題和學術批評問題》)這是非常正確的。

  比起被批評者來說,批評者處於相當有利的地位,著名學者餘嘉錫先生所作的《四庫提要辨證》糾正了清代學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許多錯誤,但是餘先生卻認為,紀昀需要為浩如煙海的典籍作提要,而自己卻是隻挑自己有興趣、有心得的內容作批評,所以,“紀氏之為《提要》也難,而餘之辨證也易”,餘先生斷言,如果把他和紀昀身份對換,“紀氏必優於作《辨證》,而餘之不能為《提要》決也”。正因為如此,批評者就更應該謙虛謹慎,這並不僅僅是風範、風度的問題,謙虛謹慎也會讓評課者少了許多犯錯誤、出問題的可能。

  第二,深度鑽研,不說空話。評課者決不能“赤膊上陣”,而是要對教學內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評課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於“隨意化”。有一些評課者存在一種想法,認為自己可以“熟悉內容就評內容,不熟悉內容就評教法”。殊不知,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師那裡,面貌可以千差萬別,而所謂“教法”如果脫離了內容,就成了無源之水。如果對自己所聽課內容不作研究,不從授課教師和中小學教學的角度實實在在地分析課的內容,評課就難以切中肯綮,甚至會鬧出笑話。

  第三,設身處地,“瞭解之同情”。一節課(即使是刻意準備的課)不是孤立的,它與教師的整體教學延續性,學校、教研組的情況密切相關。一節課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根植於這個班學生的種種狀況。而這些往往都是評課者一無所知或不太瞭解的,而授課教師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調控,以及教學效果的達成,恰又與這些情況息息相關。因此,在評課時需要充分了解情況(特別是學情),設身處地地評課。陳寅恪先生研究歷史,特別重視“瞭解之同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要充分考慮歷史事件產生的各種條件、歷史人物行為的環境背景,置身其中,設身處地地作研究,這種思想是我們評課時應當效仿的。

  顧泠沅教授指出,教育教學研究要“回到粗糙的地面”(《校本教研:從制度建設到聚焦課堂》),評課也是如此。課堂教學的“粗糙地面”非常複雜,存在於教師、學生、環境等許多方面中,而且帶有非常強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忽略這無法迴避的“粗糙地面”,評課就容易失去指向性和客觀性,也就容易想當然,容易簡單化、機械化、空泛化,難以評到點子上。

  第四,反覆論難,力求嚴謹。很多著名學者,在進行學術批評的同時,也希望別人“入室操矛”,再來批評自己,以深化認識、推進研究。我們的一些評課者卻自以為自己說的都有理,加上老師們往往因為地位、面子、利益的關係,不予反駁或討論,也助長了一些人根本不準備接受辯難的態度。這對於評課,對於教學研究工作沒有好處。

  我覺得,批評者應該隨時準備被人批評,因此,評課者在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前,需要在心中反覆掂量、仔細論難,力求“止於至當”。同時,隨時準備被人挑刺、反駁。一句話,就是把評課當成完全開放而又非常嚴謹的“口頭學術討論”,而不是一言堂的“專家指導”或隨便的“談談意見”。在當前的教研工作中,我們特別重視交流與對話,而形成有效對話起碼得有這麼兩個條件:一是大家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也都有開放的傾聽態度;二是大家的發言都(儘量)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這樣才能產生高質量的觀點交鋒,思想碰撞。

  評課,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礎的形式,其鮮活性、及時性、互動性和針對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難以替代的。我們有責任使其更加科學合理,讓它在教師的成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2

  磁鐵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和此目標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試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瞭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這也是此活動的知識目標。讓幼兒嘗試按一定標準(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是這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瞭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難點是嘗試按一定標準分類。

  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蒐集了各種各樣的磁鐵以及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插塑、釘子、曲別針、硬幣、鑰匙、玻璃球、布條等

  除了探索區小貓釣魚的玩具外教師又在活動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鐵製品。

  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1、 設定情景,引發興趣。

  幼兒喜歡遊戲,活動的開始幼兒以小貓的身份介入到小貓釣魚的遊戲中,幼兒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專心的投入遊戲。

  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求知慾是幼兒的本能。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為什麼有的魚能吊到魚竿上,有的魚卻吊不到。 ”幼兒初次探索磁鐵的存在和奧秘(會吸鐵)。“原來有的小魚上有回形針,有的沒有。”

  將情景遊戲和科學有機知識結合,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索和發現。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問題設定法。

  2、 試分類,滿足求知慾。

  透過前一環節的開展,幼兒已經對磁鐵有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

  不錯的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並嘗試探索分類。“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試一試那些能被磁鐵吸起來那些不能 ”幼兒自由的嘗試分類。最後得出結論:能吸起的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鐵做的。教師用問題設定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提倡幼兒交流、合作。幼兒學習方法,主要是嘗試法和操作法。

  3、 聯絡生活,感受樂趣。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鐵製品,並能夠用語言來總結自己的活動過程。這次活動從探索熟悉的遊戲,到探索身邊的事物,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幼兒用語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是操作法。

  最後是活動延伸部分:

  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詳吸的現象。

  引導幼兒尋找、發現更多的利用磁鐵吸鐵的性質製做的物體。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在活動結束後,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水墨畫也叫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是我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國畫的內容一般反映了中華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國畫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是現在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對這方面接觸太少。這節水墨畫螃蟹是大班上冊的一節藝術活動,在《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繪畫時,要培養孩子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繪畫,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初步感受中國畫筆墨的濃淡變化,所以我設計這節水墨畫活動。

  分析孩子現狀

  大班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漸將強,幼兒的繪畫水平明顯提高,能抓住並表現出事物的主要特徵,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我設計的這節活動目標主要有三個:

  初步瞭解水墨畫及作畫時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確執筆姿勢畫出螃蟹特徵

  對水墨畫產生興趣,並能大膽作畫。

  說活動重難點

  因為這節活動所涉及的毛筆是幼兒第一次接觸,所以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讓幼兒學會正確執筆姿勢及基本的運筆方法。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用正確姿勢透過不同的運筆及墨得濃淡表現螃蟹的特徵。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水墨畫,我準備了水墨畫,蠟筆畫的幻燈片,(舊報紙,墨汁,毛筆,國畫顏料,調色盤,宣紙)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圍裙。

  四、說教學法

  本節活動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導法,觀察法,直觀演示法,互動法。幼兒透過用:討論交流法,觀察法,實際操作法來學習本節活動。

  五、說活動過程

  為了幼兒更好的學習這節課,我設計了六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出示幻燈片圖片,引出課題。

  為了引起孩子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幅畫,咱們先來欣賞一下。先出示第一組蠟筆畫的幻燈片,請小朋友說出圖片上的內容,再出示國畫的幻燈片,請幼兒說出圖片的內容,然後把兩組圖片放在一起,請幼兒仔細觀察。

  老師透過提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這幾幅畫給人的感覺一樣嗎?什麼不一樣的?這幾幅畫是用什麼畫的?請幼兒分組進行討論。

  請每組派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這種畫叫水墨畫也叫中國畫,是用毛筆、墨汁畫出的。

  第二個環節:出示並介紹國畫材料

  出示國畫工具幻燈片,讓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工具,請幾名幼兒說出觀察的結果,並鼓勵幼兒嘗試著說一說這些工具的名稱及用法。

  再找幾個小朋友補充說明。

  老師介紹工具名稱及用途(出示幻燈片)

  宣紙(紙薄,吸水性強)國畫顏料(種類少,不易掉色)調色盤(將墨汁或顏料擠到裡面,方便繪畫)毛筆(介紹到毛筆時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它,可以讓幼兒先觀察毛筆的特徵並鼓勵幼兒嘗試著說一說毛筆的用法,然後讓幼兒觀看圖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筆)

  讓幼兒摸一摸自己的繪畫工具,嘗試著練習毛筆的執筆姿勢,老師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執筆姿勢。

  第三個環節:出示螃蟹,教師範畫

  為了更好的調動孩子學習國畫的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的:

  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些繪畫工具,現在老師來示範一下這些工具的用法,來為小朋友畫一幅畫,老師還請來了一個小夥伴呢。現在咱們先來認識一下咱們可愛的小夥伴吧。

  出示螃蟹,先讓幼兒仔細觀察螃蟹的特徵,請幾名幼兒來說一說螃蟹的特徵,再找另外的小朋友來補充或糾正,最後老師進行小結:螃蟹有一個硬硬的殼,八隻爪,兩隻螯,還有兩隻小眼睛。

  老師與幼兒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勢,橫著走。

  教師邊講解便範畫。

  小朋友,咱們剛才認識了我們的小夥伴,螃蟹,現在老師來畫一畫。

  首先在桌子上鋪一張舊報紙,把宣紙放在報紙上(防止墨汁滲透弄髒桌子)將少量墨汁倒入調色盤中(提醒幼兒要小心,不要將墨汁濺出),拿起毛筆,用筆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兒正確的執筆姿勢,蘸墨汁時不要蘸太多,蘸完後再調色盤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髒宣紙)然後在宣紙上畫出螃蟹的身體(提醒幼兒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徵及身體比例)。

  為了讓孩子更明顯的觀察墨得濃淡變化,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老師已經畫好了螃蟹的身體,現在要畫螃蟹的大螯還有眼睛,可是老師覺得這墨太濃了畫出來不好看,你們能不能幫老師像個辦法,讓墨變得淡一些?透過幼兒討論說出使墨變淡的方法,並請幼兒實踐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後老師邊總結邊示範,將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兒水要適量,仔細觀察滴入水後墨的變化)再請幾名幼兒試一試。調好淡墨後用淡墨畫出螃蟹的螯,用濃墨畫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兒注意觀察螃蟹畫的濃、淡墨的變化)

  老師畫好後,將畫放在一邊晾乾(提醒幼兒要小心,墨汁還沒有幹,紙還很溼,一定要輕拿)

  第四個環節:幼兒自由作畫

  小朋友,剛才看了老師作畫,想不想自己試一試,你們肯定會比老師畫的好

  1、請一名幼兒總結老師剛才作畫的步驟及畫畫時注意的事項。

  2、先請一名幼兒進行試畫,讓其他幼兒注意觀看這名幼兒在作畫時存在什麼問題並提醒自己畫的時候也要注意。幼兒畫完以後,老師就幼兒繪畫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

  3、讓幼兒先在舊報紙上練練筆,體會墨的濃淡變化,筆尖,側鋒,中鋒畫出的效果

  4、幼兒在宣紙上自由作畫,要提醒幼兒在作畫前先仔細觀察螃蟹的特徵。在幼兒作畫過程中,老師可巡迴觀看並給予孩子們知道。提醒幼兒應注意的事項,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筆鋒和墨的濃淡來表現螃蟹的特徵,對幼兒的作品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5、鼓勵幼兒大膽創新的添畫其它景物小朋友,咱們已經畫好了螃蟹,可是剛才螃蟹和我說,他自己一個人很孤單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們怎麼來幫助他引導幼兒討論螃蟹的生活環境及其好朋友,鼓勵幼兒嘗試用國畫顏料來添畫其它景物。

  6、幼兒作品完成後,先讓幼兒討論畫完畫後應該做些什麼,然後指導幼兒將桌面收拾乾淨,把工具擺放整齊,將畫小心的晾乾。

  第五個環節:活動結束,欣賞交流

  1、將幼兒作品貼於展板,讓幼兒互相欣賞,相互交流畫完畫後的感受,請幾名幼兒講評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師進行小結: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咱們不僅瞭解了水墨畫,知道了水墨畫的繪畫工具,而且還用這些工具畫出了這麼棒的一副螃蟹圖,真是了不起,以後經過小朋友的練習,肯定會畫的越來越好。

  六、活動延伸

  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讓家長欣賞,並請家長幫忙蒐集關於國畫的其它資料和圖片。

  我說課的內容就這些,我設計的這節大班水墨畫螃蟹的活動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4

  【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慾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隻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係,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並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說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於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臺;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透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透過遊戲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遊戲的競爭氛圍裡,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於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遊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遊戲規則。

  【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採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範法:對於體育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於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遊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於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遊戲的環節適當的採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採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於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並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遊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後,教師進行個別示範,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於後面遊戲環節的開展。

  2.遊戲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法是以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鍊的方法。此方法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

  3.比賽法:比賽中幼兒爭取勝利的強烈願望,有利於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與身體鍛鍊的積極性。

  【說活動過程】

  結合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按照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個大環節:1.準備部分。2.基本部分。3.結束部分。

  第一大環節:準備部分根據幼兒生理機能的活動變化規律,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利用音樂的輔助,帶領幼兒出場並隨著音樂節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動作。在提高幼兒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樹立瓶子具有多種玩法的意識。隨後,我會組織幼兒做瓶子操,進行全身性的活動,為第二大環節的開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第二大環節:基本部分經過上一環節的熱身,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活動能力已經逐步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在此環節,我設定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1)自主探索-達成目標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首先我會用適當的教師語言和隱性示範,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合作探索。然後進行歸納小結,並示範個別玩法,擴大幼兒思維,也為下一部分的遊戲環節打下基礎。最後讓幼兒自由結伴,分散練習,鞏固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整個自主探索過程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開展遊戲-達成目標2、3體育遊戲是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遊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練習興趣,讓幼兒在體驗遊戲娛樂性的同時,練習和鞏固基本動作,達到增強體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設定了三個競賽性的小遊戲,分別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能力。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急緩結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首先我會利用道具設定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分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師語言激發兩組幼兒進行競爭,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層層遞進,引出競賽遊戲。

  在遊戲開始前,我會用講解示範法,清晰、準確、生動的講解示範遊戲規則,對幼兒提出要求,再組織幼兒有序的開展遊戲。因為幼兒的自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所以我會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遊戲,在遊戲開展中,時刻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並利用幼兒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兒互相監督,遵守遊戲規則和進行團結合作。

  在第二個小遊戲中,我沒有預先擺放好小瓶子,而是讓幼兒根據預先的定位來擺放,是為幼兒創造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提高幼兒積極性。

  (3)總結評價遊戲結束後,我會先引導幼兒進行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再進行總結評價。注意抓住一個點分別對兩隊幼兒進行表揚,語言中進行運動、合作快樂、健康重要的情感滲透。

  第三大環節:結束部分幼兒經過激烈的比賽之後,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這一環節就是我會帶領幼兒手持瓶子在音樂聲做一些放鬆的基本動作,幫助幼兒平穩情緒,放鬆身體。然後列隊走回教室,完成整個體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5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___好!(曾經有同學對我的名字這樣解釋道:“樹林裡有香水”,我覺得樹林裡應該是有花香的味道才對—鳥語花香,玉樹瓊林。xxx就是我,我的名字就叫xxx。)我來自教育科學系的一個讓我們迴歸快樂童年的專業——學前教育專業。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秘》。我將從以下七個板塊來分析此次

  說課的內容:

  一、說設計意圖 二、說活動目標 三、說活動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五、說活動準備 六、說活動過程 七、說活動延伸

  (下面我來具體分析,首先看第一板塊-)

  一、說設計意圖:(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設計意圖-第一,第二,)

  (首先我們來看)

  (一)說教材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

  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是科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求。

  (二)說幼兒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透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

  行科學學習,再結合著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發展特點,所以我設計的是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秘》,透過讓孩子親身體驗,親自觀察探索,對風有初步的瞭解和認並嘗試製造風,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並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分享。(以上是我對設計意圖的分析,闡明瞭設計意圖,接下來根據設計意圖來看第二個板塊—說活動目標)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結合著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發展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分別從情感,認知技能,社會性出發)

  1、 試著感受風的大小、探索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根據《綱要》,以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為幼兒提供觀察、

  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2、 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辯證地看待問題以形成初步的科學思維意識。

  (根據《綱要》,以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其認識能力。)

  3、 學會與同伴合作,並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發展特點,這個時期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即與人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識。)

  (有了目標便有了前進的方向,下面來我們來看第三個板塊—說活動重難點)

  三、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初步的瞭解才能嘗試著去做,才能理解和掌握。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所以重點是)對風的初步的瞭解與認識,嘗試製造風,以培養認識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難點:(難點的依據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孩子沒有基礎知識,對一些抽象的東西無法理解。所以難點是)初步瞭解風的利弊,在合作中進行交流學習。

  (孩子是活動的主體,如果想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提升,那麼就要有一個正確的適合孩子的方法,所以我們來看第四個板塊—)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根據《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的過程應該是幼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的過程,所以我採用以下教法:

  1、提問法:透過提問引起孩子的思考然後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去探索,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

  3、集體討論法:針對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孩子的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二)說學法:(根據《綱要》指導要點,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教師要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所以活動中涉及的主要的學法是:

  1、觀察法: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

  2、實驗法:透過實驗,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3、討論法:培養孩子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從小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前面我想大家分析了活動的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難點以及教法學法,接下來似乎該進入活動的過程了,但是,如果想要活動能更順利的進行,必須要先有充分的活動準備。所以接下來是第五個板塊—)

  五、說活動準備

  (首先,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有利於孩子更好地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的關係,所以首先是)

  1、 知識經驗準備:1)孩子每天記錄天氣狀況並著重關注與風有關的內容;

  2)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風力的風進行記錄;

  3)請家長配合,事先收集一些與風有關的資料。

  (既然是探索那麼就少不了探索的工具,所以)

  2、 物質材料準備:1)吹風機、打氣筒、氣球、羽毛、扇子、紙板、風車等;

  2)分類板、記錄筆若干;

  3、自然環境準備:既然是探索風的奧秘就要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活動的目標是透過活動的過程來實現的,過程是一個活動的存在方式和展開形式,下面我要具體來說第六個板塊—)

  六、說活動過程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在這個活動中我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所以活動過程我講從以下三塊來說:(一)說活動匯入,(二)說活動展開,(三)說活動總結

  (我們來看 –首先-)

  (一)說活動匯入

  根據《綱要》要求,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我採用的是自然匯入法,以激發孩子對接下來活動的興趣。

  例如,老師:“孩子們,過幾天我們就要出去旅遊了,大家都應該非常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最勇敢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近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進行設問。例如,老師:“南風2—3級,我們是怎麼知道有風的呢?”

  (孩子可能會根據以往的經驗說:柳條在擺動,紅旗在飄舞等。為了讓孩子證明自己的說法,剛好帶孩子去戶外進行觀察探索)(所以接下來重點說第二塊活動展開”)

  (二)說活動展開(我主要從以下三點來說活動展開)

  1、探索並感受風

  《綱要》要求,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並學會跟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所以接下來我採用教法一提問法)例如,老師:“寶寶,你們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讓幼兒用圖畫或者幼兒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在分類板上,進行集體討論後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體現了本活動的活動目標。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們對風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根據《綱要》並結合活動目標,所以接下來的活動是--)

  2、探索判斷風向

  首先我將採用教法一提問法引導孩子到戶外進行觀察探究以證明前面討論的結果。例如,

  (老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南風。‘南風’這是什麼意思呢?”(南風就是從南邊吹來的風)“那我

  們是怎麼來判斷風向的呢?”······)

  然後採用教法二活動探究法,帶孩子到戶外可以觀察也可以動手操作。例如,

  觀察:柳條擺動、紅旗飄揚; 動手:讓把孩子羽毛或氣球放在地上,讓其隨風飄動。

  (在對風做了初步的瞭解後,鼓勵孩子在經過討論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風的方向)

  (根據《綱要》指導要點:學習科學活動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並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學會交流與分享。所以接下來的活動是--)

  3、嘗試製造風(我講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首先要激起孩子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所以我將採用教法一提問法。例如,老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說呀他想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大家看看他是誰呢?dadadada(拿出風車)咦!好好的風車為什麼轉不起來呢?”

  (孩子們利用之前的經驗肯定會說“沒有風!”)

  老師:“沒有風,那我們能不能製造點風呢?”“那我們怎麼製造風呢?”

  (2) 根據《綱要》指導要點,接下來帶孩子去活動區,開始讓孩子自己動手尋找製造風的材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靈活的動手能力,培養合作意識。也很好地體現了活動目標。

  (3) 採用教法二活動探究法,鼓勵孩子主動探究,用各種方法嘗試製造風,例如,有的孩子用扇子扇,有的孩子用吹風機吹,等等

  (4) 經過操作試驗之後,讓孩子與大家分享各自採用的製造風的方法。

  (依據:活動過程是一個完整活動必不可少的部分,為了進一步鞏固活動的內容,突出活動重難點,所以要對活動過程進行一個總結。下面我來說第三塊—)

  (三)說活動總結

  主要是與孩子一起回顧活動的內容及過程,加深孩子對活動的印象。例如,

  “我們已經知道風是存在的,那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以孩子集體回答為主,加深孩子對風的瞭解與認識。)

  “哦,剛才我們在操場上看到:柳條在擺動,紅旗在飄揚,?(與小朋友一起回顧,讓孩子對風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小朋友剛才還嘗試了許多製造風的方法,有:用扇子扇,用吹風機吹?(與小朋友一起回顧,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掌握製造風的方法。)(以上這是我對活動過程的分析,最後我們來看第七個板塊--)

  七、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的教育要求,要鼓勵孩子表達發現的愉快並與他人分享,也為了把握好活動的難點,結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特點,我設計的活動延伸是:

  探討風的利弊

  老師對孩子的表現先進行簡單的總結評價,然後引出討論話題。例如,

  老師:“今天你們呀想出了很多製造風的方法,有的用紙板扇,有的用吹風機吹等等,你們的小腦袋真聰明!”“那,小朋友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呢?”(集體討論交流)

  (一定是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不喜歡,讓孩子們討論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透過與夥伴的交流分享瞭解風的利與弊,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形成初步的科學思維意識。)(好,這是我對活動延伸的簡單介紹。)

  以上這七大板塊就是我對本次說課課題(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秘》)的分析。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絡到社會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兒已認識了箇中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說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二方面的目標,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秘密的興趣。

  三、說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四、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為了達到完美的教學境界,我除了以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外,還運用多種形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發現法

  皮亞傑認為: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又有一定知識經驗的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說一說中進行探索,從中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興趣。

  2、討論法

  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並能愉快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兒探索前後和探索過程中,我都引導幼兒積極地與老師、同伴交流、探討問題,讓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在分享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操作法

  本活動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動的目的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動都提供了相應的、適宜的材料,讓幼兒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發現和鞏固。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援、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

  五、說活動程式

  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為此,本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在活動設計的開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幼兒,讓幼兒自由地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找到以後和球體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然後玩一玩、說一說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有什麼不同,並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看一看發現了什麼。由於探索的目的明確,幼兒急於發現老師的問題,所以興致勃勃。最後,教師再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瞭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從而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組織幼兒討論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把學習到的知識聯絡到社會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為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三)玩一玩、變一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充當"小小魔術師",這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幼兒的探究慾望被激發以後,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用什麼方法來操作".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操作材料,並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正確、有目的地進行操作。在幼兒自由動手操作中,教師邊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邊驗證:"你用了什麼方法把它們變成圓柱體?把你變的圓柱體玩一玩。"並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來變魔術。這樣既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又培養了幼兒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四)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我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計算活動:認識圓柱體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秘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1、它們與球有什麼不同?

  2、把圓柱體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會出現什麼不同的現象?

  3、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發現了什麼?

  4、小結:上下兩面都是圓形,這兩個圓形是一樣大的,側面沒有稜角,而且從上

  到下都是一樣粗細,叫做圓柱體。

  二、組織幼兒討論:你在社會中還見過哪些像圓柱體的物品。

  三、玩一玩、變一變。

  1、怎樣把許多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怎樣把長方形紙張變成圓柱體?

  3、怎樣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

  四、活動延伸: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計算角:提供各種圓柱體實物,供幼兒繼續探索發現圓柱體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繼續變成圓柱體。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設計思路《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為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二、說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 ,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2.知識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四、說教法、學法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物件。"《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透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透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為什麼會掉進河裡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過程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匯入活動詩歌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活動,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詩歌《詠鵝》匯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鵝。

  師:小朋友們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這首詩歌是說得誰啊?那誰又能說說大白鵝長什麼樣子?(請個別幼兒說說)說的同時,出示圖片。

  那誰願意表演一下鵝大哥走路的樣子呢?(其餘幼兒跟著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鵝大哥的瞭解,也為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頭上有頂紅色的帽子。鵝走路,總是昂著頭,挺著胸,仰著脖子,一搖一擺的,很高傲的樣子(豐富詞彙"神氣")二、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隻神氣的白鵝,長得很漂亮,可是後來怎麼變成了大黑鵝呢?這是為什麼呢?(幼兒猜想)2、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我是鵝大哥,誰可以告訴我,我為什麼變成了大黑鵝呢?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正如《綱要》中所說,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

  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 講完後問:"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見了誰?說了什麼?" 鵝大哥看見自己的倒影心裡怎麼樣?它是怎麼說的?(理解樂滋滋)"後來我又遇見誰了?說了什麼?" "我是怎樣變成大黑鵝的?"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著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鍊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分角色遊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學會複述故事,在情境中體驗。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後,記憶力比平時提高很多倍,因此,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透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五、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同時提問幼兒跟著課件畫面複述故事,對複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透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六、活動延伸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教材《動物過冬》,這是幼兒園建構式課題教材《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物件,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在進行主題活動教材《動物,我們的朋友》過程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以“動物過冬”為切入呂,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慾望,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根據教材《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

  幼兒已有過冬的經驗。

  2、和家長一起收集動物過冬的圖書、資料。

  3、動物過冬的課件。

  4、操作卡四張,動物圖片若干,自制拼圖四份。

  二、 說教法

  新教材《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了電教法、討論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等,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兒,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快樂中習得經驗,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樂於探索的習慣。

  三、 說活動過程

  1、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透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問:裡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後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並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

  。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透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裡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3、幼兒再次透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後,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說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教材《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透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

  四、 遊戲互動:我也來當小動物

  1、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

  2、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 活動延伸

  1、益智遊戲教材《拼圖》:幼兒自由結伴拼出動物圖片後,送其到相應的過冬地方,透過這一環節拓展幼兒思維。

  2、在圖書角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供幼兒查閱,提高幼兒教育的閱讀能力。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電動玩具》是屬於中班的科學活動,選自《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以及培養其探索的興趣,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四歲的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透過讓幼兒動手操作去了解電池的作用並學會正確使用電池。

  2、、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利用語言向人表達。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事物的奧妙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求答案。

  前面兩頂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後面一項是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物件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學方法為主,努力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如我要把場地佈置成一個電動工廠,可以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安裝玩具,同時我還採用了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為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為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透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拆一拆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我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裡我採用了談話進入:以嘟嘟玩具城的總經理給老師打來電話,說他們的玩具城明天就要開張,可是玩具城裡的玩具有的卻還沒安裝好,所以他們想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問小朋友是否願意去幫忙,以這種形式進入可以讓幼兒感覺親切,也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

  第二部分: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的所在,也是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部分。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這部分的設計,這裡我也分了兩小點:

  1、、引導探索

  在這一部分,我請配班老師扮演經理,由經理請我班的幼兒進玩具生產工廠參觀,但在參觀前經理要先向幼兒提出要求:在參觀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這些玩具,但要找出這些玩具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在參觀完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和老師。這樣的的組織可以讓幼兒帶著目的去參觀的,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兒初步瞭解電池作用的基礎上,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電池,這裡就請幼兒開始去幫助安裝還沒完成的電動玩具,可以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透過再一次的操作去發現問題的:為什麼有的孩子電池安裝進去了玩具仍無法動起來?這時老師可以在旁邊給他們提出建議,讓他們去看看玩具會動的小朋友的,他們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由他們觀察出來的結果引入到觀察電池的外部特徵,如請玩具不動的幼兒想一想:你用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你安裝電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再請玩具會動的幼兒示範安裝電池。

  透過這些提問,讓幼兒注意觀察、別人,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的,培養他們的觀察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裡,我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負責安裝電池,另一組幼兒負責檢查的,這一過程可以讓幼兒與幼兒之間有一個溝通討論的機會。

  (四)擴散經驗

  在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總經理解決了問題的基礎上過渡到讓幼兒想一想電池還能使什麼東西動起來?這一環節我打算:因為孩子幫經理解決了問題,所以經理要送他們每人一對電池,讓他們嘗試拿著電池去讓我們身邊的某些物體動起來。這樣我可以讓孩子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周圍事物的目標。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0

  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縱觀以往的舞蹈教學,我們發現,除了幼兒的即興舞蹈之外,老師多數都是採用“老師教,幼兒學“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

  一、說設計意圖:

  我們知道,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縱觀以往的舞蹈教學,我們發現,除了幼兒的即興舞蹈之外,老師多數都是採用“老師教,幼兒學“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幼兒在舞蹈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所以在這個舞蹈教學活動中我們大膽地採用了“舞譜“這一獨特的媒介,讓幼兒在觀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動地去學習舞蹈。

  二、說活動目標:

  在對幼兒的發展現狀進行足夠的瞭解之後,我們制定出了活動的總目標:

  1、讓幼兒在熟悉律動曲的基礎上,看舞譜學習律動《快樂的小鴨》,並體會律動中快樂的情感。

  2、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和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3、提高幼兒的舞蹈表現能力,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

  由於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著個體差異,高、中、低水平幼兒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平的幼兒可以聽著一首樂曲來進行即興舞蹈,低水平的幼兒在學習比較複雜一些的動作時就會覺得挺吃力。針對於這種情況,為了讓每位幼兒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制定出了活動的總目標之後,我們將幼兒按能力水平的不同進行了分組,並緊緊圍繞活動總目標制定出了各小組活動層次目標:

  1、高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能夠根據音樂的變化來變換動作,學習兩人互相合作,能較準確地模仿出舞譜。

  2、中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主要學習手腳協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動曲的情緒。

  3、低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學習用手學做出鴨嘴狀,並且學習蹦跳步。

  三、說教材選擇與分析

  為了能讓教材更好地服務於活動的目標,在制定出活動目標後,我們慎重地選擇了“小鴨“這個教材。

  小鴨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動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搖擺等特點是幼兒樂於模仿的,再加上幼兒具有思維具體和愛好模仿等特點,所以本活動選擇的舞蹈動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動,有:小鴨喝水、小鴨游泳、小鴨問好等動作。這些動作的選擇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鴨問好這個動作,充分地體現了目標中所提出的“培養幼兒互相合作和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這一點。

  在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後,我們總結出了這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幼兒學習看譜跳舞。為什麼說看譜跳舞是本教材的重點呢?這是因為,幼兒在把靜態的畫面轉化為動態的舞蹈動作的過程中,經過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動過程,如:幼兒先觀察舞譜(包括觀察舞譜的動作以及舞譜的記號),然後再進行模仿,就是用肢體再現出所看到的圖象,模仿之後還要進行自我調整才能完成一整個動作的學習,所以說看譜學習跳舞是本教材的重點。

  那麼這個活動的難點是什麼呢?就是幼兒編排律動的順序,這就要求,幼兒要在腦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動作資訊,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音樂把所學到的動作合乎情理地串編起來。

  四、說活動準備

  整個活動的實施要求我們準備:

  1、磁性黑板三塊,律動舞譜一套,大背景圖一張。

  2、小鴨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錄音帶三盤。

  3、活動開始前可讓幼兒適當地欣賞律動曲和進場曲若干遍。

  我們為幼兒準備的舞譜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為什麼給幼兒準備這麼多顏色的舞譜呢?這是因為,我們在設計舞譜時,將一組動作的舞譜設計為同一種顏色。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希望透過舞譜顏色的變化來給幼兒一個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導幼兒能及時地根據樂句的變化來變換動作。

  五、教學方法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我在這個活動中主要採用了四種教學方法:引導法、對比法、分解組合法和示範法。這四種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率。例如對比法,在幼兒看舞譜學習跳舞的過程中,幼兒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動作的發展,當幼兒學習完整個律動之後,老師將幼兒分成兩組進行表演,幼兒在觀看別人表演的過程中,去觀察自已的動作和別人的動作,觀察自已的表情和別人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透過對比,來感受什麼樣才是美的舞蹈,在協調與自我修正當中得到了發展。

  六、說學法指導

  無論是在老師間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動中,幼兒都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這個活動中,始終體現以幼兒為主體,老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嘗試,積極地去和周邊環境進行互動,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教育環境中進行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了運用,如:看、聽、說、想、做等等。在老師的充分引導、啟發下,幼兒的思維非常地活躍,樂於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對美的體驗,其中,模仿、發現、對比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法。

  七、說說教學程式

  我們這個活動的教學程式的設計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情境、協作、對話、意義建構“四大要素為依據的,整個活動的程式一共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1、匯入課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當中的“情境“這個要素,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主要是創設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圖和語言感染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置身於美妙的大自然當中,自已則成了一隻可愛的小鴨子。

  2、分組學習

  這是最能體現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協作、對話“這兩個要素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要透過互相合作、協商、修正來完成動作的學習,幼兒之間不僅要對話,幼兒和教育環境之間也要進行“對話“。當然了,在幼兒的分組學習的時候,教師也要緊扣著小組活動層次目標來進行指導。

  3、編排律動順序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得到了充分地參與,體檢到了自我滿足,幼兒對自已編排出來的、富有情節性的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為下一步的學習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4、欣賞示範、鞏固引新

  這個環節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意義建構“這一要素的最佳體現。教師運用各種方法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律動,幫助幼兒掌握表現律動的正確方法。在幼兒學習完律動之後,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想象,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小鴨動作的特點,創編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照相“動作。在這一環節中,幼兒不僅鞏固了所學過的動作,還發揮了想象力、創造性,提高了幼兒的舞蹈表現能力。

  5、活動結束

  教師說:“小鴨子們,天色不早了,讓我們一起回家吧!“然後組織幼兒按照原來的路線做各種動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動室。這個環節的設計起了一個很好的頭尾呼應的作用,過渡自然,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活動。

  透過這個舞譜教學活動,幼兒體會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幼兒的各種素質。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1

  一、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色彩繽紛的氣球可以說從嬰兒期就已經闖進了孩子們的世界,他們喜樂於氣球的五顏六色、好奇著氣球為什麼會變大?為什麼會爆?為什麼可以飛起來?因此,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透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和探索者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在探索與操作中進一步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了兩個目標:

  1、嘗試使用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知道氣球充了氣就會鼓起來,觀察並說出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變化的關係。

  2、喜歡使用打氣筒等充氣小工具,體驗給氣球充氣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活動,為了使活動順利展開,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在此次活動中,我做了如下準備:各種顏色的氣球、氣球託、安全並適合幼兒使用的不同型別的打氣筒若干。

  四、說活動重難點

  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作為重點,引導幼兒透過探索操作實驗,從中找到如何給氣球快速充氣的方法。幼兒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將探索氣球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變化的關係作為此次活動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裡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等。

  2、學法:

  (1)感知體驗法:在探索怎樣給氣球充氣的操作活動中,我是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這樣,幼兒在活動中,更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大膽去探究學習、互助合作。他們在看、說、玩的過程中,體驗到充氣的快樂,增強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語言法:在競賽活動中讓幼兒聽清老師用準確的語言說出比賽的規則,幼兒操作起來就會有秩序,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去比賽,這樣使得比賽才有秩序。

  (3)練習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

  (4)互助合作法:透過夥伴間的分工與合作,體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競賽法:因為競賽是幼兒最喜愛的專案,競賽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本次環節中我設計了競賽活動,趣味性很強,幼兒樂於接受,在輕鬆、愉快的比賽中讓幼兒掌握了充氣球的很多技能。

  六、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一直本著以幼兒為主題的原則,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始終處於積極的自主探索狀態,我的活動流程為:環境烘托匯入——啟發提問——實驗操作與探索——遊戲競賽

  (一)活動匯入部分

  活動開始前,先用各種顏色的氣球把活動室裝飾的漂漂亮亮的,然後引導幼兒去觀察和欣賞活動室匯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得此次活動能夠更好的開展。

  (二)活動開展部分

  1、我首先採用了啟發提問的方法,問小朋友們怎樣使氣球變大?

  2、幼兒自由探索想辦法給氣球充氣,讓氣球鼓起來。

  3、幼兒合作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探索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

  4、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氣球充氣多少與氣球大小的變化關係,並教幼兒學會使用氣球託。

  5、遊戲:充氣比賽。透過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競賽遊戲,進一步體驗為氣球充氣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幼兒交流討論競賽的結果並進行小組合影留念,最後帶著自己充好氣的氣球去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體驗比賽的成功與自信,感受成長的快樂和給他人帶去快樂的自豪。

  七、說活動延伸

  為了深度激發幼兒的興趣,我鼓勵幼兒將剩下的氣球進行添畫或貼上,變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種物品。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2

  說選材

  蒙氏研究中認為:兒童自兩歲起就能憑直覺知道哪個多,哪個少。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如果只乾燥地告訴幼兒“1”和“許多”的關係是比較抽象,枯燥的。但伴隨著遊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小兔拔蘿蔔”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並幫助幼兒初步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在設計中“小兔子”也是幼兒們熟悉的,活動設計簡單,形象直觀,滿足幼兒具體思維形象的特點,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初步的數概念

  說目標:

  3歲左右的幼兒對“1”和“許多”的理解,總是同實踐和物體的認知緊密相連的,所以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親身體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 在遊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1”和“許多”,瞭解“1”和“許多”的關係

  (2) 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並學會用語言表達。

  活動重難點: 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

  活動的重難點定在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上,因為在學習數的基礎上,我們應當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進行感知,讓幼兒知道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幼兒有的經驗:拔蘿蔔經驗 “小兔子和大灰狼遊戲”經驗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蘿蔔若干

  場地準備,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筐子每人一個

  說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下開始遊戲

  兔寶寶,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拔蘿蔔怎麼樣?

  這種情景開題的方法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各種感官和大腦的積極活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初步感知“1”和“許多”

  我們家有幾個兔媽媽“1個”,有多少兔寶寶。“許多”,今天我們要帶上筐子去採蘑菇,這兒有多少筐子啊?(許多)現在請兔寶寶每人拿一隻筐子,拿好筐子我們出發了。

  第二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進行初步感知,透過拿筐子,在拿和說的過程中,瞭解1和許多,讓幼兒清楚自己手中的1 個筐子是剛才許多筐子中分出來的。

  三、進一步感知,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1、 我們來到蘿蔔地裡了,你們看地裡有多少蘿蔔呀?(許多)現在媽媽給你們一個任務,每個小兔子去一個蘿蔔放在自己筐子裡,然後回到媽媽身邊2、 我們寶寶真能幹,快來告訴媽媽,你們拔了幾個蘿蔔,要求幼兒對媽媽說我們拔了1個蘿蔔。請把1個1個的蘿蔔放在媽媽的筐子裡,請看1個1個的蘿蔔放在一起又變成了幾個呢?(許多)

  本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全部參與到角色遊戲中,讓幼兒們進一步感知了1和許多的關係,知道1個1個合起來會變成許多,從而突破了重難點,達到師生互動,

  四、結尾部分

  遊戲“寶寶們快看誰來了幾隻(大灰狼)啊,一隻,那我們有多少隻?(許多)讓我們一起把大灰狼趕跑吧!

  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1個,那些是許多個讓幼兒透過分點心盤,分點心,分水杯,分毛巾,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1”和“許多”加強理解“1”“許多”之間的關係,從中培養幼兒們的觀察力。

  說活動特色

  ① 活動情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培養幼兒對數的探索和興趣。

  ② 學習遊戲化,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影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整個活動以角色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幼兒們通過當兔寶寶與媽媽一起拔蘿蔔,趕走大灰狼的遊戲情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達到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一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認識和情緒態度獨特方式。”大班幼兒臨近畢業,孩子們都依依不捨,互相交換禮物,每天都會和同伴開心在一起,感受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帶來樂趣,給孩子留下美好回憶,我們都是好朋友這個主題容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將主題以美術活動方式表現出來讓孩子透過創作畫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樂。

  美術活動是幼兒細化活動之一,於是從大班幼兒喜歡畫畫這一特點入手,激發幼兒繪畫興趣,在日常教學與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理解主題,設計與主題相關情節。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看書、遊戲等。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祈禱嚮導作用。因此,我從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基礎上,用繪畫形式展現好朋友之間友誼,併合理地佈置畫面

  2、能夠準確畫出二至三個小朋友在一起活動

  3、體驗好朋友即將離別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準備

  大班幼兒喜歡畫畫,在觀察和討論基礎上,以繪畫形式展現好朋友之間友誼,並能夠合理地佈置畫面作為本節課重點來解決;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和能力不同。引導幼兒畫出和好朋友發生開心事以及好朋友相處情節作為教學難點,引導幼兒無限創造力。為了更好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

  1、課前和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在日常中引導幼兒發現和好朋友在一起開心愉快事情

  2、繪畫紙若干、水彩筆、油畫棒

  3、繪畫範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書、跳繩、遊戲等)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恩能夠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物件。”

  根據幼兒現階段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示範法、講述法等。整個活動我遵循了幼兒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為此我運用了操作法、討論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以談話形式匯入主題,從興趣入手提問:“我們馬上就要畢業了,在幼兒園我們都有好朋友。”能說一說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事嗎?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游泳、看書幫助他們整理衣物等。幫助幼兒回顧已有經驗,併為下面活動做好鋪墊。

  環節二:教師出示範例圖

  我們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幾幅畫,你們看看他們在和好朋友做什麼?跳舞、做遊戲、跳繩等。他們都和好朋友在什麼地方開心在一起?

  環節三:幼兒繪畫,並介紹自己作品

  我們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開心在一起,有許多開心事,請小朋友畫畫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介紹作品。

  環節四:教師小結

  我們畢業了上小學,會分開,但是我們還依然都是好朋友,我們可以和好朋友打電話,週末時候也可以約好朋友一起出來玩。

  六、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我透過提問和觀察,瞭解每個孩子繪畫特點和不同發展水平進行及時評價。評價是以肯定、鼓勵語言評價孩子作品,多角度來發現閃光點。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點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黃色的、藍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雲,那綠色的、紫色的傘兒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雙雙紅雨鞋象一艘艘小紅船,這些生動的比喻構成了一組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同時,散文中把構成彩色的雨的雨衣、傘兒、紅雨鞋在雨中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即樂意躺幼兒欣賞彩色的雨的美麗景色,又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製作彩色的雨的強烈願望,因此這篇《彩色的雨》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教學。

  2、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雲彩和風兒》、《叮咚叮咚的琴聲》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書記了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節綜合教育活動課。

  3、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動韻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4、教學目標

  a.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b.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為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c.透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的運用各種草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體驗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5、教學準備

  a、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一幅,錄音機。

  b、學具:油畫棒、紅豆、綠豆、黃豆、掛曆紙、皺紋紙、臘光紙、火柴棒、膠水、剪刀等。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透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透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透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透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透過"晴天、雷雨"的天氣變化來到如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願望——大膽製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鬆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程式

  a、匯入活動

  師生律動出場

  1)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遊吧!你們聽什麼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麼樣子的?雨又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b、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麼?(《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麼?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

  c、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麼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幼兒欣賞散文。

  (3)教師提問

  *教師:雨衣象什麼?為什麼說雨衣象雲?

  *教師:雨傘象什麼?為?麼說雨傘象花?

  *教師:雨鞋象什麼?為什麼說雨鞋象船?

  (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麼呢?

  d、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e、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著錄音機朗誦。

  4、幼兒動手操作,會恰當的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景圖,體驗合作的快樂。

  (1)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那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麗的雨景做出來、畫出來吧。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並展示作品。

  (4)請個別幼兒紡編《彩色的雨》這篇散文。

  教師:小朋友做的雨景圖真漂亮,誰願意來學著《彩色的雨》這篇散文來說說你做的美麗的雨景圖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紡編散文《彩色的雨》)

  5、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做的"彩色的雨"真漂亮,把我們教室佈置的美麗極了,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我們做的"彩色的雨"好嗎?

幼兒園的教師說課稿1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圖形找家》,下面我將會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說教法、活動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活動延伸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理念

  幼兒們在生活中,他們會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會詢問這是什麼圖形,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觀察我的掛圖,掛圖中有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由不同圖形拼成的一幅畫,是為了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瞭解各種圖形分別由什麼特點。活動中教師一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不清楚的或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糾正,耐心的指導,使每一個孩子都口音能充分自主的參與活動中。

  二、教材分析

  《圖形找家》出自貴州人民出版社,新編學前班教材數學上冊27頁。這一活動屬於操作型活動,關於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三、活動目標

  透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為滿足幼兒們的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為:

  1、充分調動幼兒他們的積極性,認識常見的圖形,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和含義。

  2、在認識的基礎上,讓他們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用不同的圖形及不同的顏色拼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形,把圖形送回家。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老師帶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個(家門分別為各種圖形)。

  2、幼兒自帶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五、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鞏固數字。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交流掛圖中有什麼(房子樹卡車花)

  3、板書主題《圖形找家》,教幼兒認識圖形,說明圖形的特點。

  4、出示物品,問幼兒這是什麼圖形的物品。

  5、指名幼兒來認識圖形,或從眾多的圖片尋找老師需要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