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讀書的徵文
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圖書館,那是一個下著綿綿細雨的星期天。心情隨之有些悶悶不樂。坐在圖書館裡,向外放眼望去,眼前一片白茫茫。看著館內雪白的牆壁和整齊的書架,令我感到舒適,心情也好轉了不少。
“咦,讀書!讀書是什麼東西啊?好吃嗎?好玩嗎?’’這是出自於我七歲時的幻想。
我第一次得知“讀書”這一新鮮詞,是在與爺爺的偶然交談之中。“蘭蘭啊,你知道嗎?爺爺,最愛讀書了!讀書,可以讓你忘記一切。置身於的情節之中,更是妙不可言。它,能讓你體味到主人公的愛恨情仇與豐富的內心世界。你只要讀進去,就會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為他擔憂,為他高興……哇,太妙了!”爺爺說得太誘人了,什麼愛恨情愁啊,什麼內心世界啊,當時,我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不過,看到爺爺眉飛色舞的表情,肯定錯不了。對,單衝爺爺的表情,我也要問個究竟。
“爺爺,你再給我講一遍吧。”“好!好!好!讀書啊,就像渴極的`人喝到一杯水,就像迷路的人遇到了嚮導,就像冷極了的人遇到了火……”爺爺回答說。可是,我還是不懂,又問,還是不明白。最後,爺爺不耐煩的說:“給,拿去,自己把它看一遍,你就明白了。”隨後,把書扔在了一旁,又去看書了。
我拿起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行醒目的大字,《水滸傳》。我心想,這本書可真有意思,我只聽說過輪船,卻沒聽說過“水許船”。船本來就是靠水行駛嘛,幹嗎要說得這麼明顯啊。我開啟書,針尖大的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山……”,咦,怎麼一個字也不認識。而且字還這麼小,算了,不看了,費這工夫還不如找小朋友玩會兒呢。理所當然的,那本書也就只能在那兒孤芳自賞了。
這是在幼兒時期的我對讀書的理解。可見,那時的我有多幼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讀書有了新的認識。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彈指一瞬間,我已升入了小學四年級。
四年級的語文考試讓我措手不及。這次語文考試的內容煥然一新,全部都是新的題型。一張張新面孔,一個個新朋友齊刷刷的擺在我面前,向我招手問好,而我只能呆呆的坐在一旁,無法回應。就在這時,我忽然想起了那本《水許船》。
我匆匆忙地跑回家,把家裡弄了個翻天覆地底朝天。最後,在一個旮旯裡找到了這本書。咦,這不是《水滸傳》嗎。我想起以前的想法與讀法,不禁笑出聲來。接下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背上面的內容,直到喉嚨都嘶啞了。
這個時期的我,只知道考慮怎樣去應付考試,應付老師與父母的眼光,迫不得已才去背名著。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我已經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實不相瞞,那個時候的我也曾這樣認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一升入了七年級。七年級是忙碌的,壓根兒沒有時間去背名著。所以,每天,我總是每天擠出一丁點兒時間來背。
有一次,我正在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老師悄然的走到我身旁,我卻渾然不覺。老師湊到我臉前,對我說:“蘭蘭,背什麼呢?”我驚訝極了,“背,背名著。”我結結巴巴的說,額上的汗珠止不住的流。
老師用柔和的話語對我說:“蘭蘭,你這樣背名著是沒有效果的,只會浪費你的時間而已。名著使用來讀的,不是用來背的;只有將名著讀懂,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話好熟悉啊,好像在那聽過,可就是想不起來。這是,我的心頭湧出了一種力量,支撐著我說出這句話:“老師,我會試著去探索讀書、瞭解讀書、掌握讀書方法的。
我呢,一向言必行,所以,在長期的堅持之下,我慢慢的領悟到了讀書的真諦,開始愛上了讀書。
在一個星期六上午,我們即將起程回家的時候,我在圖書角借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一邁進家門,我就把書包隨手一扔,拿出這本書在書桌上專心致志的讀起來。這本書太迷人了,讀的我都忘記了時間,就連到了吃飯的時間我都忘了。
讀書是閱讀萬物的起點,閱讀可以讓一個人開闊眼界,豐富知識與內涵,還可以磨礪一個人的堅強意志,可以讓人實現“艱難困苦,玉汝以成”。總之,讀好書有益身心,有益健康,使我們放鬆心情,努力學習,放飛夢想。
讓我們慶幸我們喜愛讀書,讓我們祝福所有喜愛讀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