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選】語文教案範文集錦8篇

語文教案

【精選】語文教案範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考點闡釋

  “背誦常見的名句名篇”是指對中國古代優秀詩文作品及其重要語句進行考查。意在引導考生重視誦讀,培養語感,強調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及薰陶,提高人文素質。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諦,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現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藝術性,語言簡煉,涵義深刻。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而且常讀常新,具有永恆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常見的”’是為考生備考限定一個大致範圍,意思是所要考的內容並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日常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常會遇到的,如中學課本所規定的背誦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A。

  二、熱點透視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的三條基本原則:

  1.朝代:側重於先秦和唐宋

  2.文體:側重於詩歌和散文

  3.內容:側重於思想性、教育性和審美性。

  (1)思想性:能體現高遠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為人處世事的方法等。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審美性:描繪景物凝練傳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教師在組織複習時,可根據以上三條原則,精編一套“名言名句彙編”,下發給每一個同學,突出複習重點。在編寫時還要注意四點:數量適中(一般在1000條左右)、校對無誤、出處清楚、編排有序。

  三、攻關對策

  (1)強化兩條措施,提高識記效果。

  對精選出來的名句名篇,學生必須熟記。為了提高識記效果,可採取如下的兩條措施: ①分塊切割,化整為零。

  先將精選出來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體順序切割成大的條塊。然後規定每天掌握3~5條。這樣既保證了識記的計劃性,也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達到了化整為零的目的。

  ②定期檢查,強化落實。

  自查:老師在印發“名言名句彙編”的同時,可配發一套同步的填空練習,讓學生每天自記、自測、自查。

  抽查:課前一分鐘,老師可隨機抽三四名同學對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階段性考試,都要設計4-5個名言名句填空題進行考查,並對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進行集中糾錯和個別指點。

  (2)實五個環節,確保書寫準確。

  (1)領悟含義。對每一條名言名句,都要領悟其大致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老師尤應適當點撥。

  (2)圈點強記。對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

  (3)邊誦邊寫。學生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在草稿紙上寫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關鍵字;老師在檢查時,不僅要抽人背誦,而且還要抽人板演或默寫,以防止“口是手非”。

  (4)規範書寫。學生在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範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選三句”,考生在答題時可以全答,而且閱卷時也以答對的句數計分。有的填空要求改為“只選三句”,考生只能選答三句,否則,閱卷時以前三句中答對的句數計分。所以考生答題時一定首先看清填寫要求。

  四、對應訓練

  1、《雙基最佳化訓練》P7-12。

  2、《福建省中考總複習指導》P11-16。

  3、本校印發的相應提綱。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 預習出題

  1、指導同學課前預習生字。首先透過讀課文,勾畫生字詞、讀帶生字的句子來熟悉生字,再透過和熟字比較字行及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記憶生字,最後根據自身的理解,出一份有關字詞方面的試題。如:

  ⑴ 讀準字音方面,可以出給生字選擇讀音、判斷對錯或把音節補充完整的題目。

  ⑵ 認字方面,可以出給生字連線搭配的題:

  阿姨 看玩具汽車 閃著 媽媽的手

  媽媽 售貨 搶著 說

  小賓 買藥 拉著 光芒

  ⑶ 根據字行,可以出猜字謎的題:

  總之,要充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想信他們,鼓勵他們,肯定他們。

  2、交換做題:

  出好題後,分成小組交換做題。

  3、互評互改:

  做完後,互相批改,進行評價。

  二、默讀課文

  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 讀通課文,加深感悟

  1、朗讀感悟第8~13段:

  自由讀,找你最感動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指名朗讀,隨機出示句子。

  分角色讀好8~13段。

  2、朗讀感悟第1~7段:

  過渡:

  課文的這位小朋友什麼也不讓媽媽給他沒買,是不是他不喜歡?

  引導同學讀課文,從文中感悟小兵喜歡玩具的心情。

  找出相關的句子。

  採用多種形式讀這段話,並理解“目不轉睛”。

  看圖,說說小兵喜歡玩具汽車的心情。

  分角色朗讀第1~7段。

  3、朗讀感悟最後兩段:

  指名朗讀。

  交流:

  讀了這兩段,你想說什麼?

  二 默讀課文,昇華情感

  請同學默讀課文,讀後說說你想到什麼?

  同學交流,老師總結。

  三 課後作業

  1、把小兵的故事將給身邊的人聽。

  2、平時做孝敬家長的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覆的誦讀中領會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指導學生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本文的生字詞較多,語句拗口,這是本文學習的難點,要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詞語意思,在反覆的朗讀中把握文章的內容。

  【教法學法】

  運用板塊式教學:五讀、五說——全課由“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相互交*構成。

  課前準備: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登山活動。指導學生走進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有關徐霞客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初讀課文。

  1.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徐霞客,教師補充。

  徐霞客,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生活於明末官僚政治極其腐敗、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為人清廉剛正。不願在汙濁的官場中生活,因而毅然拋開功名利祿,以在祖國壯麗的山川中尋幽攬勝為畢生樂事。他遊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同時還以日記的形式,把各地的地質、水源、物產、民情及山川景勝都一一詳記下來。

  《徐霞客遊記》是他三十多年旅行勘察的記錄,是一部著名的古代遊記。也是一部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在地理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也被作為文學珍品流傳於世,清代人推崇“當為古今遊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學生讀課文,老師檢查預習情況,解決字音的認讀與字義的理解問題。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發現。

  1.發現能夠根據語境理解意思的詞。

  2.發現可以用添字變雙音節詞的辦法進行解釋的詞。

  3.發現古今異義的詞。

  4.發現沿用至今的詞。

  5.發現一詞多義現象。

  6.發現詞類活用現象。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譯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

  2.學生自讀白譯。

  3.翻譯接龍(按號數一人譯一句)。

  4.老師讀課文,學生說譯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三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內容。

  1.學生再讀課文,要讀出語調的.輕重。

  2.教師指導學生概括每段的段意,要求學生髮言。

  (1)略寫登山的時間和天氣。

  (2)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景物、地名。

  (3)寫登頂後遠眺所見之景。

  (4)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3.學生根據第2第3段說說作者上山時經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景物。

  上山經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在山頂上看見北山“崩崖亂墜,雜樹密翳”,還看見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兩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是相互連線的。

  4.學生以導遊的身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向遊客介紹恆山。

  (二)第四個教學板塊:讀課文、品句子。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景。

  2.請學生用“……描寫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寫出自己對某些詞句的感受。

  如:“風翳淨盡,澄碧如洗”這個句子描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恆山那天的天氣是無風無雲的好天氣。

  又如:“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恆山的艱辛,表現徐霞客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進取精神。

  (三)第五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感受。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2.學生就“感受”進行發言準備。(可以是讀了《遊恆山記》的感受,也可以說自己登山的感受。)

  3.學生髮言,師生相互評點。

  4.課堂小結:《遊恆山記》是地理學家的踏勘記錄,也是文學家的遊記。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遊恆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於踏勘實踐的精神。文章一步一景,移步換形,各種景物以及地名、距離都記錄得極為準確、細緻,表現了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同時,在寫景之中寄託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後作業:做一張《遊恆山記》的讀書摘錄卡。

  內容:1.作者簡介

  2.詞語積累

  參考資料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遊恆山記〉一文以遊蹤為線索,一步一景,描寫生動,是一篇不可不讀的遊記美文。

  思路條理化。此遊記涉及的景點、地理位置較為複雜,但全文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遊蹤,亦即作者足跡、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等景觀,逐一描寫。再寫登頂的艱難。然後是登頂後遠眺四周的景色,把整個山系都清晰地展現出來。最後寫下山情形。

  詳略得當化。全文有詳有略,處理得恰到好處。略寫出發時間和天氣情況,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間的情形都寫得極為詳盡,又以登頂的經過寫得最詳,把過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寫了出來。下山的過程詳寫了尋找下山之路一節,其餘的下山過程就一筆帶過了。

  觀察細緻化。作為一個以勘察地貌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處對一些細節觀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細緻。如地裡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顏色等,寫到每個景點,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勢、周圍環境等。

  景物形象化。記敘中注重實際,如實記錄所見之景,而且觀察細緻,為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景物描寫也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如“松影篩陰”、“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都將景物的形象活現於筆下,讀後歷歷在目,頗具文學的形象性。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發現寫下來。

  2.把你發現了什麼、怎樣有趣和自己在發現時想到了什麼寫清楚。

  3.題目可以用“我發現……”、“有趣的發現”,也可以自主擬題。

  4.突出“趣”字。

  教學重點:把怎樣發現的過程寫清楚,突出“趣”。

  教學難:恰當適用修辭手法和方法,將寫得生動。

  一、遊戲引入,揭示課題。

  1.熱身:(猜謎語)

  2.請同學們用我們這雙明亮的眼睛觀察現場,你發現了什麼?再看看老師你又有什麼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多美好自然的畫面,都是透過我們的眼睛傳遞到了心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開啟這扇心靈的窗戶去發現吧!

  3.老師想先考考大家的觀察力,願意接受測試嗎?那好,請小朋友再睜大你們那會發現的眼睛,仔細觀察我在做什麼?看誰的發現多?

  二、觀察老師做動作,教給觀察方法、指導說話。

  1.教師做撕紙動作,邊撕邊數,撕碎紙片。(學生觀察)

  2.指名說自己的發現。

  3.:觀察測試合格,會發現的孩子不光用眼睛看(說完後板書:看)還會用耳朵聽、用心想(說完後板書:耳朵聽心想)有時候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方法可多了。

  三.觀察學生做動作,指導說話。

  過渡:還願意接受第二次觀察測試嗎?好,老師這有一支很有意思的筆,我想請一個同學上來配合老師完成實驗?誰願意來?

  師:請大家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這回你有什麼發現?我先給點提示:要特別注意觀察他的動作。(板書:動作)

  1.(請一位學生上臺,師出示筆,遞給學生,學生演示拿筆的動作。)

  2.你發現了什麼?

  過渡:很好,我們繼續觀察。

  3.請同學快速摩擦頭皮30下,一起幫他數數。生一做完,師:讓我來先問問:這位同學,摸摸筆有什麼變化?你的頭皮有什麼感受?有點麻,沒關係的。老師現在想請這位同學再摩擦20下,然後馬上用筆去粘這些碎紙屑,會怎樣呢?同學們這回可要更仔細地觀察了,再給個小提示:要特別注意觀察他的表情哦。(板書:表情)我們會有什麼發現呢?大家快等不及了,開始吧。

  4.學生做摩擦20下動作粘碎紙屑。(學生觀察)誰願意說說自己的發現。

  5.指名說。

  過渡:這個實驗有意思嗎?想不想自己動手試試?我2分鐘時間,自己邊做邊數邊說動作,好好體會一下吧。

  四、學生自己體驗,指導說話、。

  1.學生動手撕紙、摩擦、粘紙屑,邊做邊說動作並體會自己的感受。

  2.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指導有順序的把過程說清楚、完整。

  過渡:好,同學們透過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摸、用心想順利透過第二次觀察測試。現在我想請同學們把剛才你發現的過程用一段話寫下來。可以寫那個同學做實驗的過程,也可以寫你自己做實驗的過程。只寫一個片段。聽清要求,注意:不說話,不停筆,坐端正、認真寫。時間5分鐘。開始寫吧。

  3.學生文。(教師巡視表揚習慣好的學生)

  4.講評。

  (1)你寫了多少行?相機表揚,請一箇中等的和較多的學生說。

  (2)教師邊聽邊停下指導。(用得準確的詞語;寫得通順連貫的句子;寫得具體、有趣的地方。)

  :寫得不錯。老師今天就是想透過寫這個實驗,幫助同學們完成我們習作六:《有趣的發現》的練習。(板書:有趣)什麼是有趣的發現?就是你感到新奇的、好玩的、有意思的發現。怎麼寫好呢?請開啟書,看看這次習作的要求,讀一讀。

  其實,當我們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時,還會有許多有趣的發現,例如燕子低飛要下雨、冬天青蛙要冬眠等等。

  五、運用方法,完成發現。(練習寫生活中的發現片段。)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把自己生活中有趣的發現說一說。

  2.你認為誰的發現有趣,請她說一說。

  3.好的,同學們說的發現多有意思呀!請把它寫下來。(學生習作)

  4.指名讀習作,學生所說清的時間、地點、發現的過程(看到、聽到、想到)、結果、感受等。

  5.有的同學還沒有完成結果的,那你就可以回家查詢資料,把發現的結果加在你文章的後面。

  六、:同學們,只要我們用眼、有耳、用心去體會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有趣現象,敢說,敢寫,定能讓每一個讀者感受到你們筆下繽紛的五彩世界。我們期待著!

  板書:

  有趣的發現

  用眼看樣子、動作、表情

  用耳聽

  用心想

  ……

語文教案 篇5

  內容預覽:

  第17課《懷疑與學問》精品教案

  【教學構想】

  《懷疑與學問》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說理透徹的議論文。

  因此,我想從議論文教學的結構人手,既注重課文的整體把握,又注重語言文字的教學,使兩者得到統一,從而使傳統教法與教學創新得以有機結合。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論點層層深入的寫法和層進式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2.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3.學習本文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難點: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國當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叫顧頡剛,他幼年讀的書多,知識面廣,並且讀書時就不肯盲從前人之說,敢於提出疑問。因此特別喜歡考證。有一次,他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著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龍燈,有的點爆竹,題為《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為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為什麼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後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並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我們在學習中要心存疑問,勇於提問,不恥下問,隨時反問,善於提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顧先生的一篇議論文《懷疑與學問》。

  (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佈置閱讀思考題

  思考題一:文章的論點是什麼?總論點是如何提出來的?

  思考題二:分論點是什麼?分論點的提出有什麼特點?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有何聯絡?

  思考題三: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思考題四:文章用了哪些議論方法?

  (此環節指導學生透過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對文字的解讀能力。)

  三、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合作探究,考慮思考題的回答(學生透過交流討論領會作者的觀點,這一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自由解讀文字,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教師以平等對話的形式加入學生的學習討論過程中。)

  四、師生共同討論並歸納

  1.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2.分論點:

  ①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

  ②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之後,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再從積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啟下的遞進複句,精當地概括了前後兩個分論點: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而前一方面的論述,又分為兩層來論證中心論點:第3、第4自然段先說對傳說要有懷疑精神,既然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這種證據有時又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而這種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於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亦即懷疑;第5自然段擴充套件開來,又提出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的小論點。這樣,本文議論的內容從對於傳說的懷疑,進而擴大到對於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意義,進而轉到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作用,層層深入論證,對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做了全面而精當的闡述。

  (在此環節中,尤其要注意鼓勵學生。此外,在評價時我們應採用多種方法,比如說讓學生自評、互評等,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學習中去。)

  2.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請學生各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書,評出歸納準確、簡潔的學生,增加學生自學的興趣。)

  討論並歸納:

  ①事實論據:

  a.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訊息。

  b.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c.聽說腐草為螢。

  d.戴震善問的例子。

  ②道理論據:

  a.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c.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請編寫本文的閱讀提綱,並請同組互評,選出優秀的提綱板書。

  (這個步驟有利於學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四、小結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本文圍繞著中心論點,分設了兩個分論點,分層次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論點、論據和文章結構,這節課我們來探討一下文章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

  二、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道理論證,是用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來證明論點。試舉出課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例子。

  (學生分組討論五分鐘)

  師生交流:

  1.課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

  開頭引用程頤和張載這兩位古代大學問家的經驗之談作為論點,也起到了論據的作用,很有說服力。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名言,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第4自然段為了論證對於傳說必須有懷疑精神這個分論點,列舉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的例子並連續多次追問清楚地告訴人們做學問時懷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樣以懷疑精神做學問。第6自然段為了論證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這個分論點,舉了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年讀書善疑多問的事例做論據,也很有說服力。

  2.課文中所用的道理論證:

  第5自然段用關於懷疑、思索、辨別的闡述和引用孟子的名言論證了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第6自然段的說理是:對於別人的話,不經過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地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論證了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事實論據比較容易理解,道理論據卻往往由於它與論證過程聯絡得十分緊密而不容易辨認。因此,在分析道理論據時,我們要判斷這個道理是否正確、合適,要將道理與有關事實聯絡起來,分析它們與論點之間的關係。例如文中說: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這既是論證的過程,又是道理論據。聯絡文章的中心論點學者先要會疑和文中所舉戴震的事例,就會覺得作者的這個道理論據不但與論點緊緊相扣,而且是很有說服力的。)

  3.教師設疑:第三句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是舉例論證還是比喻論證?

  (相機提出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概念,有利於學生多瞭解一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句是比喻論證,設喻以說明事實和根據的兩種來源,不是舉例論證。如果舉例論證,那就要舉出做學問的例項,譬如後面所言,並非做學問的例項。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1.教師指出本文作為議論文,語言準確、精練。請同學們劃出相應的語句,朗讀體會。

  2.全班交流。例: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說,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這句話中,.四個常常,多次重複詞語,突出說明學問家是經常這樣做的,表明這樣做,這種精神,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議論文,也應重視語言的品味,這樣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遷移

  以我嚐到了懷疑的甜頭為題,向同學說兩三分鐘話。

  要求所舉例子能說明觀點。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就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及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和口頭論述觀點的能力。我鼓勵學生對事物提出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評論,課上學生演講,讓他們有了更多進行邏輯思維的機會,這樣,學生的認識與思維水平能得到充實和提高。)

  五、佈置作業

  懷疑是要有一定根據、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懷疑。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請以《也談懷疑》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論據充分。

  (學生學習了議論文後,就要引導學生實踐寫作簡單的議論文,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挖掘社會現象或問題的本質,提出新穎的見解,以培養創新能力。然後,再要求學生從一個角度立論,立論要新穎,有獨到之處,從中心論點中分解成幾個分論點,擺事實講道理,把現象或問題的本質逐一剖析,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從學生寫作的結果來看,這種嘗試達到了預期目的。)

語文教案 篇6

  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實在難能可貴。曹衝稱象的故事,因此而廣為流傳;曹充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品質,值得我們認真借鑑。本課重點介紹了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抓住第四自然段讓同學充分朗讀,讓同學在讀中感悟;並藉助課件或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輔助學習,分散教學難點。

  學習本課,無需分析課文。要透過朗讀,讓學生感悟曹衝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文末的問題,給學生創設了拓展思路的氛圍,可以給學生留下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交流。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語: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問題的,可在古時候,這卻是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稱象,讓我們看看曹衝想出一個什麼好辦法稱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學習生字“稱”和“象”。

  二、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要求:

  1、藉助漢拼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讀的正確。

  四、朗讀感悟

  1、看多媒體動畫(事先自制課件),聽教師範讀,初步瞭解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裡介紹稱象有幾個辦法?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對這些辦法的看法。

  4、指導朗讀重點詞句,練習說句子。

  5、用實驗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曹衝稱象具體的辦法是什麼?聽第4自然段錄音課文,邊聽邊看課件演示。

  (2)讓學生自己再讀讀這段課文。

  搞清楚要稱出大象的重量:

  6、對學生提出的不懂問題展開討論.

  (1)大象上船後,船為什麼下沉?

  (2)象上船後,為什麼沿著水面在,船舷恥面一條線.

  (3)象上岸後,往船上裝石頭,為什麼要裝到畫線的地方.

  (4)再讀這一段,說說曹衝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們提辦法好在哪兒?

  我們應該向曹衝學習什麼?

  五、鼓勵學生創新,啟發學生動腦筋想一想:

  曹衝的辦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好的。你還有沒有比曹衝更好的稱象辦法?

  六、課堂小結:

  曹衝稱象的辦法很有創造性。造不出稱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頭,想出了一個別人想不出的辦法。曹衝愛動腦筋,善於觀察的,富裕聯想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同學學習。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吹、祝”等14個生字,會寫“吹,地”等6個字。

  2.能用歡快的語調兒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能隨著優美的曲調唱歌。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感情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用歡快的語調背誦兒歌,從中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

  課目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快樂的節日》歌曲;

  2.《快樂的節日》圖片或動畫片;

  3.所有字,詞的課件或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1.放《快樂的節日》歌曲,會唱的跟著唱一唱。

  2.聽了這首歌你們想說些什麼呢?

  3.讓學生說一說什麼節日你最快樂?(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師範讀課文,請小朋友們認真聽。

  2.小朋友藉助拼音讀課文,圈出文中生字。

  3.藉助課前預習筆記與小組同學交流識字方法。

  4.學生彙報、老師指導歸納識字方法。

  ①換一換:祝→祖。(與祭祀有關)

  ②加一加:加+貝=賀口+玉=國習+習=羽王+裡=理

  ③形近字:席+度。

  ④平翹要分開:zhù祝zǔ祖chuī吹

  ⑤後鼻音字:xìng幸jìng敬fēng豐yǒng勇

  ⑥同偏旁:文→敢敬

  5.識字遊戲,鞏固識字。

  找朋友:(把上下兩行字組詞連起來)。

  敢敬祝幸度席自羽

  過勇尊不主賀毛由

  三、再讀課文,熟悉字詞

  1.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一說此刻心情。

  2.指發名朗讀。

  3.齊讀,共同體會自己的快樂心情。

  四、生字歸類,指導寫字

  ①左右結構:吹地快師(左窄右寬)

  ②教師範寫:師老

  師:第二筆是豎撇,左邊窄右邊寬,最後一筆上面不出頭是懸針豎。

  ③學生先描紅再練習,師個別指導。

  ④展示漂亮的字。

  五、作業:

  把兒歌讀給父母聽,說說你學會了什麼?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透過聆聽《嘀哩嘀哩》、《春曉》,演唱《小樹快長高》、《郊遊》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能用廢舊物品自制沙錘等無固定音高的簡易打擊樂器。

  3、認識“0”並能準確地拍擊帶有“0”的節奏。

  4、能在學會歌曲後,跟著老師準確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郊遊》。

  教學難點:按音高唱唱名。

  教學方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

  教學用具:CAI課件、琴、打擊樂器等。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嘀哩嘀哩》、《春曉》。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景、聆聽歌曲

  1、(多媒體展示)古詩《春曉》在清新的音樂伴奏下徐徐展開,老師引導學生齊聲朗讀。

  2、教師匯入:同學們都非常熟悉這首古詩,能告訴老師這首古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嗎?學生很自然地揭題--“春”

  3、教師板書《春》,同時多媒體影片圖象:“聽,春雷響了,好多躲在洞穴裡過冬的小動物也醒來了,紛紛跑出來跟我們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動物最先出現在我們面前?”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說幾個動物的名字(老師根據學生所說相應點選畫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嗎?(學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這麼美的春天,小動物會說什麼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對春天說一句什麼呢?(學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氣真新鮮C、我要去找小夥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動物睡了一個冬天,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時候到處尋找春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動物找一找,好嗎?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聽一聽,歌曲裡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個角落裡?聽完後用歌詞來告訴老師)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現歌詞內容嗎?

  學生聽歌曲,隨著音樂節奏自由表演

  9、設計提問:a、春天在哪裡呀?

  (學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裡、春天在湖水的倒影裡、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裡)

  b、你眼睛裡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學生回答:桃花開了、柳樹發芽了、小草綠了、燕子飛回來了……)

  c、歌曲裡小朋友眼睛裡的春天又是什麼樣的呢?(這裡有紅花,這裡有綠草,還有會唱歌的小黃鸝)

  d、你能把這幾句歌詞唱一唱嗎?(老師帶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演唱)

  f、春天除了這些,還有好多美景,你能用:“這裡有……這裡有……還有那……”來描繪一下春天別的景色嗎?(小組討論、回答)

  例如:這裡有藍天,這裡有綠草、還有那嘩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師邀請小組成員上臺演唱自己創遍的歌詞,體驗創遍過程當中的快樂

  10、教師匯入:“春天多美呀,看到這麼美的春天,同學們最想做什麼呢?

  (唱歌、跳舞、郊遊……)

  14、分組活動

  聽《滴哩滴哩》音樂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課堂小結:

  看的出同學們都很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這些都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保護才會有的,我希望同學們都行動起來,去愛護、保護大自然,去爭做“綠色小標兵”,讓我們的校園,祖國,世界變的更美麗。第二課時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