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養成》教師個人計劃總結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交流,既可營造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表意見,充分發揮認知能動性,又可活躍學生思維,增大思維強度,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從而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和全面,還可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透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知識技能的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1、培養組內學生共同探究的習慣
新課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共同探究,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資訊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嘗試到合作的樂趣。就十幾減9教學為例,我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學具(盒內10個桃,盒外3個桃),讓學生先獨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樣從13 個桃中拿掉9個桃,要求邊操作邊輕聲講述拿桃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盡顯各組。有的說:我是一個一個地減,1、2、3、……9,還剩4個;有的說:我是先從一盒10個桃中拿掉9個,再把盒內剩下的1個和盒外3 個合起來得4個;有的說: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個,再拿去盒內的6個,還剩4個;有的說:我是從盒內拿出1個和盒外3個合起來得4個;還有的說:我是想9加4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共同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演算法,面對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隨後,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題12-9=□,16-9=□,透過對學生所選演算法的統計,得出大多數小朋友用做減想加的演算法,達到了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最最佳化的結合。
2、培養組際學生相互競爭的習慣
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培養競爭習慣,既為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促進了組與組學生之間的比、學、趕、超。例如,在教學十幾減九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組際相互競爭的氛圍:觀察
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8-9=8 19-9=10
這九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秘密?小組交流,比一比,哪一組發現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師的話音剛落,情緒高漲的各組同學已圍在一起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大組交流時,小組長們都爭著第一個發言,有的組長說組裡的小朋友們發現了三個秘密,有的組長說發現了四個秘密,還有一個組長說發現了五個秘密。於是我從發現秘密少的組開始彙報:我們組發現的第一個秘密是減號前面的數從上往下看,一個比一個大1;第二個秘密是減號後面都是9;第三個秘密是算出來的得數從上往下看也是一個比一個大1。接著我請發現四個秘密的小組補充:有的說,我們發現減號後面的數和等於號後面的數合起來正好是減號前面的數;有的說我們發現當減號後面的數都是9時,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大,得數也就越來越大,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小,得數也越來越小。最後發現五個秘密的小組還補充道:我們發現把減號前面這個數的十位上的1和個位上的幾加起來,就是減去9的得數。交流結束,我先肯定了各組的積極思維,更突出表揚了發現當減號後面的數都 是9 時,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大,得數也越來越大,減號前面的數越來越小,得數也越來越小這一秘密的小組。競爭的誘惑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活力,透過合作探秘,同學們從中瞭解了有趣的規律,同時也促進了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