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農業廣播電視大學演講稿範文1500字

農業廣播電視大學演講稿

農業廣播電視大學演講稿範文1500字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一位從千里彝山走來的彝家女孩,很高興地站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中央農廣校25週年校慶的喜悅,與大家一起傾心敘聊彝州“農廣人”的光榮與夢想。因為,我和我的父親都是執著的“農廣人”。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沿著父親的足跡前行》。

  我的父親徐芝楊,是一名農廣校的“老教師”,他已於1998年退休。而我,是1992年加入農廣校這支隊伍的“小青年”。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貧窮,總是充斥著彝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那被艱難和困苦的獄煉中、在那對富足與強盛的渴望裡,大山的子民們頂著星星出門、披著月光歸家,他們把勤奮的犁鏵深深地扎進泥土,但貧窮和落後仍如影隨形、揮之不去。面對如此狀況,作為基層農科員的家父,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常常頂著烈日、淋著風雨,奔忙於田間地頭。辦農技培訓班,搞實用知識講座,把實用技術傳播到農民群眾中間去,是他心裡多麼強烈的願望啊!

  隨著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的開辦,在1982年的一天,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援下,父親牽頭在廣通鎮招收了52名農學專業中專班學員,實現了他多年的夢想。1984年,父親調到了縣裡,並被任命為祿豐縣農廣校首任專職副校長。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帶領農廣校一幫人,爭取支援、協調關係、聯合辦學、鄉鎮辦班,那時候,父子、夫妻、姐妹同上農廣校的情形比比皆是,那熱鬧勁,著實讓人感動。隨處可以聽到的是“農廣校的'畢業學員×××用所學的知識,在自己的崗位上大顯了身手”;“農廣校的輔導教師太缺乏,要是多有幾個專職教師那該多好啊!”……

  1991年,我從師專畢業分到正規中學當老師。可不到一年,硬是被父親拽入了他的旗下,成了祿豐縣農廣校的一名專職教師。從此,我踏著父親的足跡,同全州“農廣人”一道,辛勤耕耘、默默奉獻,一干,10多年過去了。在父親及農廣校一幫人的艱苦努力下,祿豐縣農廣校創造了“招生連年不斷、畢業生人數佔全州1/4”的驕人業績。

  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彝州“農廣人”更是利用現代媒體之泵、開遠端教育之渠、引農業科技之水,在實施科教興農、促進彝州經濟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彝州農業職教中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滄海桑田,歲月如歌,歷經25個春秋,彝州農廣校培養了6402名中專生、515名助學大專生,培訓了13。5萬人的綠證學員,使37620位農民朋友獲得了《綠色證書》。湧現了“全國優秀村官”周開文、州人大代表張瓊芝等優秀學員,他們成為了致富一方的“領頭羊”、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志走上了領導崗位。

  在父親的感召下,在其他“農廣人”的關心、支援和無微不至的幫助下,我從一名不懂事的小女孩,成長為農業經濟管理學士、從事農業教育的農藝師,社會給了我“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學能手”的崇高榮譽,我為成為一名光榮的“農廣人”而驕傲和自豪。

  為了能讓彝家的“阿老表”不再因貧窮而浸泡在濃濃的酒精裡,為了能讓彝家的“小表妹”綻放出馬櫻花般燦爛的笑容,為了能在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心田播下綠色的希望,為了能使彝家兒女更多地接受教育的洗禮、沐浴科技的陽光、注入現代文明的基因,為了農廣事業,不知有多少向我這樣的青春少女、向家父那樣的志氣男兒,為之奮鬥卻終生無怨無悔。為什麼?就因為農廣校深受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朋友的歡迎和信賴,就因為農廣校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如今,我所在的楚雄州農廣校,已經是一所“全國育才興農示範校”、“全省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集體”、“全省綠色證書工程先進集體”和“楚雄州視窗行業文明班組”。教職工隊伍中有2位是“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教學能手”,有2位是被國家農業部和中央農廣校表彰的“全國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工作者”,9人具有大專及其以上學歷、6人有中級技術職稱。我為身在這樣的先進集體、為有那麼多優秀的同事而感到無比自豪。

  為了農業廣播電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將沿著父親的足跡,堅定地一直走下去!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來自何方,當你一踏上彝州這塊神奇的土地,在領略了臘瑪古猿、祿豐恐龍、元謀猿人的千古積澱之餘,你還能一邊品嚐彝家人為你敬上的醇香米酒,一邊從那豪放的山歌中感受到他們火一樣的熱情。親愛的朋友!彝家寨歡迎你,彝家的阿老表、阿表妹等著你,彝州農廣校歡迎你!

  我們所從事的農業廣播電視教育事業一定會紅紅火火、永不熄滅。這,就是我的信心,就是我的希望,就是我無限的農廣情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