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行風建設的演講稿
行風,即職業風範,或風氣。前者體現為一種外在的集體的修養,從言談舉止、衣著儀表方面影射出來。後者則是隱性的,雖然它也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如對價值的取向、人事的評判、人生的態度等。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風範或風氣,如,銀行職員對錢幣要視如白紙,不能貪戀;醫生對病人要愛如孩子,不能索取饋贈;士兵要勇敢堅強,不能貪生怕死;商人要恪守信用,不能欺騙消費者;教師要為人師表,不能誤人子弟。以及能體現行業特點的語言、著裝等,這些外現的形式構成了行風的具體內容。然而,決定行風的因素在靈魂,無論哪個行業都是如此,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因此,行風建設實質是靈魂建設。
試想,一個靈魂貪婪或腐朽的人,無論他在哪一個行業,也無論他說的多麼動聽,他能真正作到愛崗敬業嗎?別說愛崗敬業,就連盡到基本的職責都很難。職業不能決定一個人的靈魂,只能約束一個人的行為。一個有靈魂的人,毋須什麼職業道德,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不昧本心,由己及人,為人著想;相反,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即使天天揹著職業道德仍然不會有道德,儘管自述裡把自己裝飾得完美無缺。
教師,一個有著靈魂工程師之稱的職業,如果只是從行為上受到約束,而不是在靈魂上自覺的修煉,那是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師的`。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又怎麼能去塑造別人的靈魂呢?
那麼,作為一個教師或有教師志向的人,怎麼去修煉自己的靈魂呢?
首先,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
我們生活在一個太過喧囂的世界,一顆有太多欲望的心靈只能做榮譽和金錢的奴隸,永遠不可能有自己的靈魂。只有讓心安靜下來,才會認真去思索人生的意義。我們的生命在茫茫的宇宙間是多麼短暫的一瞬,我們在盡情享受這短暫的快樂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創造快樂,讓別的生命也因我們而快樂?那麼,在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才無愧於我們的心,才會真正的心安。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不需要誰來頒發證書和獎品,若干年後,學生的成長和歡欣便是最高的獎賞。
然後,做一個幸福的聰明人——愛孩子。
孩子的世界是最明淨的,與孩子在一起,我們收穫的遠比付出的多,當然,只有懂得愛的人才會懂得收穫。有人說,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神。我要說,愛自己孩子和愛別人孩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愛是陽光,讓我們感到溫暖和明亮,一顆充滿愛的心永遠是陽光燦爛的,永遠是溫暖明亮的。冷漠和蔑視只能傷害自己,只能讓自己生活在陰暗冷痛的地獄。所以,懂得愛的人是聰明的和幸福的。學生的心靈是明麗的春天,和他們在一起就如同永遠生活在春天裡。所以,懂得愛學生的教師是最幸福和最有智慧的。
第三,做好我們的份內工作。
一個有靈魂的人不看重虛假的形式,而重實質。一個真正愛孩子的教師,應該把他們的一生利益作為今天的備課內容,就像為自己的孩子籌謀一生那樣用心,只要是對孩子有利的,無論別人贊成與否,無論領導倡導了沒有,都應該認真施行,除了做好基本的常規工作,更應以一顆不帶功利的愛心去創造革新。教學五認真應該是自覺的教師行為,而不是應付檢查的形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成材,一個有靈魂的教師,心中永遠盛著學生,而不去看重領導如何評價。耕耘是無聲的,把鞭子甩得很響的是在演秀,而一個有靈魂的人是不屑於賣弄的。
第四、讀書——不斷給心靈補充營養
吃飯,是為了濡養身體,讀書,則是滋養心靈。一天不吃飯,走路沒精神;一日不讀書,靈魂會空虛。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不要說去引導人,指引人,就連自己也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教師的工作是辛苦、勞累的,但辛苦之餘,讀一讀書,整理一下自己的心境,讓自己的靈魂休憩一下,即是給心靈充氧,又是一次淨化,長此以往,塵世的汙垢便不會浸蝕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永葆青春。臧克家在紀念魯迅時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一個有靈魂的人,即使離開我們若干年,他仍然在人們心中鮮活著,遠的如孔子、老子、莊子等教育家、思想家,近的如魯迅、冰心、朱自清等文學家以及古今中外對人類創造了不朽精神價值的哲人們,無論過去多少年,只要人類還存在,他們的精神就會永恆。沒有靈魂的人如行屍走肉,即使軀體還活著,他已經“死”了,死於人類良心的忽視、蔑視與唾棄,其中也包括自己對自己的唾棄。
作為一個教師,工作崗位是平凡的,但靈魂應該是清醒的。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僅承擔起理應承擔的責任,更應在全心的工作中享受快樂。一個人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決於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為本身。就像造物主在創造萬物時,以同樣的關注之心創造一朵野花、一隻昆蟲和一頭大象。作為一個教師在對待情形不同的班級和性格各異的學生時,如果都能像造物主創造一朵野花、一隻昆蟲和一頭大象那樣投入全部的愛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力求盡善盡美,那麼,我們就能從工作中獲得極大的快樂,而不只是侷限於行規和職業道德的約束。
周國平說:教育的本義是喚醒靈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種場景中都保持在場。作為一個教師,我們的靈魂應該時時在場,首先做一個靈魂覺醒的人,在這個前提下,還有什麼道德不能遵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