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班班通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班班通學習心得體會1
“班班通”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的極大的改變,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顏色、聲音、動作時空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因為它充分滿足了學生眼睛和耳朵的感官需求,兼顧了學生學習參與行為,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勿用置疑,利用課件憑藉“班班通”模式教學,透過文字、聲音、影象形成資訊空間,改變了傳統教學手段在教學資訊方面的傳授方式,同時改變了交流方法以及教師備課、學生自習等方面受到的限制。
“班班通”把現代化的資訊教育技術與學校教育、及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效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學校在開學初及教研活動中多次對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及交流活動如集體培訓、分散練習、年輕技術熟練的教師帶老教師等。透過學習培訓、相互交流,使全體教師認識了‘班班通’裝置系統;知曉了遠端教育各資源的型別及來源;讓每位教師熟練掌握、會獨立操作基於‘班班通’建構下各資源如何使用。掃除了教師用“班班通”裝置運用遠教資源的技術障礙。
為了真正發揮“班班通“實效,學校要求所有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班班通”,對應用情況定期進行檢查,鼓勵教師多用、用好“班班通”。經過近一月的執行,如今,透過引導和嘗試使用,教師逐漸認識到使用的好處,嚐到應用的甜頭,從而從強迫使用到自覺使用,從不習慣到離不了。語文課上,學生可以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欣賞到老師蒐集的課文背景材料、圖片、課文朗讀、解說及疑難解析等內容;數學課上,抽象的理論已變成形象的畫面,枯燥的知識已轉化為豐富多彩、賞心而悅目的立體動態圖象,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體驗。現在教師均能自覺使用課件或網路資源備課、上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自覺學習和自我發展意識明顯增強,人人會和堂堂用的'比例有了較大提升,課堂教學面貌有了很大改變,整個學校教學呈現出一種新氣象。
目前,我校教師利用“班班通”使用網路資源已斐然成風,許多教師的資訊科技方面的才能得到了施展,技術嫻熟、脫穎而出,如危紅燦、馬永貴、李瑞花、牛麗霞等,就是五十多歲的王煥英、王桂芳老師也不甘落後,經常虛心向年輕教師問這問那,甚至讓年輕教師手把手的教她們如何使用。課堂教學也基本上告別了“粉塵”,增添了色彩,增大了容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增濃,學習效果得以提高。
在享受這些裝置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在使用中也產生了很多困惑。
目前,我們學校教師對多媒體基本操作技能能夠掌握,但還有待加強訓練;教師配備的膝上型電腦還沒到位,學校可供教師備課、製作課件的電腦太少;缺乏專業的計算機教師及網路管理人員,“班班通”裝置管理兼職人員有時既要上課,又要幫其他老師除錯機器無法應對。另外教學中,不知螢幕還是主機愛出故障,致使教學無法進行。有時開機都要開很多次。
使用課件輔助教學時,由於多數課件是從網上下載的,和自己的教學設計不是很吻合,用起來也不是得心應手。因此,就需要我自己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設計、去改動它;就覺得自己精力不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是我一直思考的。
這些都是班班通工程實施的瓶頸,也是下一階段應該解決的問題。
總之,實施“班班通”是促進我校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將圍繞“班班通”校園資訊化平臺,不斷推進資訊化應用水平,努力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用教育的資訊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真正使後下牛小學成為一顆璀燦耀眼的明珠。
班班通學習心得體會2
本學期以來,上級領導給我們配備了“班班通”裝置。給過去生硬的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透過半年的課堂實踐,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使用班班通資源,方便了我的教學。
在課堂上,我可以為學生呈現更多的學習資源,無論是相關影片還是相關資料,都方便快捷,而且資源呈現的方式是大螢幕,教室裡的學生都可以看到,字型大,學生看得更清晰,動態的教學設計更代替老師乾巴巴的語言描述。直觀展示更有效,對學生的視覺、聽覺都有很大的衝擊力。而我也利用班班通這一有效的資源,向學生展示一個有用、有效的學習空間,讓學生了解如何透過網路查詢資料、整理資料,可以很有效的幫助學生有效的使用網路、利用網路進行學習,而不是利用網路來玩遊戲。
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枯燥的數學問題,可以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有聲形並茂、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使教學活動情理交融,使學生置身其中,引發他們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更準確生動地感知所學知識,同時也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就可以應用多媒體的鮮豔色彩、優美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計出多幅圖案:如:等腰三角形、飛機、幾幅古建築圖片等,一一顯示後,用紅線顯現出對稱軸,讓學生觀察。影象顯示模擬逼真,渲染氣氛,創造意境,使學生很快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有助於提高和鞏固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生積極性。再例如:在講授“圓的周長”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透過演示周長的兩種測量方法,然後讓學生按照演示的方法進行小組測量,可見這樣的情景給學生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這樣透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透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化抽象為直觀,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數學是從實際生活和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因此,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問題很難理解,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體的橋樑。
在《圓的畫法》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察一條線段繞一個端點順時針旋轉,直至另一個端點掃成一個圓,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接下來將畫圓的步驟分解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畫圓的完整資訊。這樣,學生會記住畫圓的每一個步驟和要領。藉助課件可以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找出事物之間的來練習,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四、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動態變化的自然科學,而這種動態變化的關係在教材中是以靜態的方式呈現的,在教學中如何如何將這種動態變化的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再現出來呢?藉助於班班通進行教學就會達到理想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課件,在教學中進行圓的分割、組合動態的演示,讓學生透過觀看演示過程,從而理解從圓演變為長方形的過程,知道圓和長方形之間關係,從而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透過直觀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不僅能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數學知識的本質。
自“班班通”安裝以來,在我們小學教學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讓我們不再因為地區侷限而得不到優質的教學資源,讓我們不再侷限在“粉筆+黑板”單一的上課模式裡,難以提高教學質量。但教師一定要事先備課,對自己有用的資源合理利用,刪除那些無用或多餘的資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發揮班班通的功能,吸取寶貴的教學經驗,我們能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充實課堂,我們能採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高上課效率。總之,“班班通”的安裝將對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