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諧音的歇後語初中
歇後語就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就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下面小編整理的關於諧音的歇後語初中,歡迎來參考!
1、音類孔夫子搬家――盡輸(書)
2、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3、帶馬桶坐大堂——贓(髒)官
4、大麥掉在亂麻裡--忙(芒)無頭緒
5、花椒掉進大米里――麻煩(飯)了
6、空中掛燈籠――玄(懸)了
7、旱魅拜夜叉――盡(精)見鬼
8、三十年的紡織娘--老油(蚰)嘴,
9、沙石打青石――實(石)打實(石)
10、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鋸)
11、二三四五--缺衣(一)
12、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13、一輩子做寡婦--老手(守),
14、草灘失火——留情(青)
15、一條腿的褲子--成了群(裙)
16、兩口子鋤地――不顧(僱)人
17、門神老爺吃甘蔗--指教(紙嚼)
18、灶神上貼門神――話(畫)中有話(畫)
19、玻璃菩薩——明白人(神)
20、禿子脫帽子――頭名(明)
21、土地老爺穿素--白跑(袍)
22、蕎麥皮打漿糊——兩不沾(粘)
23、下雨天不打傘--吝嗇(淋溼)
24、兩百錢的'花生――有得駁(剝)
25、三個錢買個牛肚子--盡吵(草),(這牛屎鋪裡肚子不好
26、何家姑娘給鄭家――正適宜(鄭何氏)
27、紙糊的爐子――過(鍋)來就不行
28、麥柴稈吹火――小氣(器)
29、茶館裡招手——胡(壺)來
30、蒼蠅飛進牛眼裡――找累(淚)吃
31、拄柺杖下煤窯――步步倒黴(煤)
32、八百個銅錢穿一串--不成調(吊)
33、鹹菜煮豆腐——不必多言(鹽)
34、豆腐乾煮肉――有份數(葷素)
35、趙匡胤賣包子——御駕親征(蒸)
36、飛機上吹喇叭--空想(響)
37、畫上的馬――不奇(騎)
38、歪頭和尚拜懺——不對勁(頸)
39、藥鋪裡開抽屜——找玩(丸)
40、懷裡揣小攏子――舒(梳)心小蘇他爹――老輸(蘇)
41、八月的核桃--擠滿了人(仁)
42、九月初八問重陽--不久(九)
43、賣蝦米不拿秤――抓瞎(蝦)
44、四兩棉花――談(彈)不上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45、盲人戴眼鏡――聰(充)明
46、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47、春秋望田頭——專門找差(岔)兒
48、泥水匠的瓦刀――光圖(塗)表面
49、線板上的針——憋(別)著
50、土地老爺的內臟--實(石)心實(石)腸
歇後語的來歷:
我們都知道歇後語,但很少人知道歇後語的來歷,它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歇後語的來歷。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然後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然後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然後歇後語《歇後語的來歷》。《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然後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然後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1)八十老漢學吹打 —— 上氣不接下氣
2)八月十五吃年糕 —— 還早
3)八月十五的月亮 —— 光明正大
4)白虎進門 —— 大禍臨頭
5)半夜彈琴 —— 暗中作樂
6)包公升堂 —— 儘管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