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園廣播稿> “愛的校園”廣播稿(5篇)

“愛的校園”廣播稿

“愛的校園”廣播稿(5篇)

  有在廣播站鍛鍊的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廣播前都會提前準備好廣播稿,一份好的廣播稿能提高節目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廣播稿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校園”廣播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的校園”廣播稿1

  男: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xxx

  女:我是xx

  男: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著我們,打動我們純潔幼小的心靈。

  女:《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第二條規定:我們要尊老愛幼,友愛同學、平等待人。

  男:可是我們大多數同學是獨生子女。部分同學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們聽了以下幾個故事,你們會怎麼想的呢?你們是否會有所觸動呢?

  女:爸爸曾經給你講過這麼一個故事——百善孝為先。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體弱多病,家裡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裡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小小的子路,於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裡的山路,從親戚家裡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女:我國的開國元勳——陳毅元帥,即使自己作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為自己病弱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難道他不是尊老愛幼的楷模嗎?

  男:我這裡也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國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中,不顧生命危險,毅然跳進冰窟窿裡,奮勇救出落水的朝鮮少年,從而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他這種無私愛幼可感動日月的精神和品質,像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心靈。因些,作為一個新世紀、xxxx的小學生、少先隊員,我們大家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尊老愛幼的模範;積極、勇敢地接過先輩們尊老愛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輩輩這一光榮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

  女:本期的播音到此結束,感謝您的收聽,再見!

  男:再見!以上是尊老愛幼校園廣播稿,歡迎您的閱讀。

“愛的校園”廣播稿2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九中青春校園廣播今天繼續播音。

  今天是週五,我們“大聲說出我的愛”版塊和大家分享的是——愛自己首先要認識自己。

  傳說,在希臘中部帕爾納索斯山上的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有一句“人啊,認識你自己吧!”的箴言。數千年來,如黃鐘大呂,攢越時空,一直在給人類以理性的昭示和警醒。“認識自己”被刻在神廟的門楣上,似乎包含阿波羅對人類的全部教導。孩子,神諭完全是古人的迷信,你大可不必認真。但是,像認識自己這樣明確而又具體的勸世良言,無疑已經超越了純粹迷信的範疇,應該是包含了希臘人對人類和世界的睿智的看法。

  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之所以成功,是由於他們具有可貴的自知之明,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並由此設計和塑造了自己。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當時被公認為是最富有智慧的人,人們都尊稱他為“眾師之師”。他的一些弟子們曾專門去詢問德爾斐廟的女祭司皮提亞,是否還有比蘇格拉底更富有智慧的人,神的答覆是否定的。但蘇格拉底卻認為自己很無知。

  其實,要真正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是很困難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對自己的瞭解不僅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為殘酷的事情。人,這個奇怪的生靈總是在企圖永遠逃避現實!”巴爾扎克在年輕時辦過印刷廠,當過出版商,經營過軟木材,開採過廢棄的銀礦,但所有這些都沒有成功。相反弄得自己債臺高築。這不能不說與他缺乏自知之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有關。後來,他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寫作天賦,潛心寫書,終於成為一個聞名世界的作家。當然,年輕時豐富、坎坷的生活經歷對巴爾扎克的小說創作肯定有很大的影響。沒有早年的生活體驗,巴爾扎克也就不能寫出《人間喜劇》這部“人生的百科全書”。但在這裡,我想要強調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體驗一遍再挑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們一定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位置,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偉大的人物之所以成功的秘訣,就在於認識自己,並以此為出發點,最大限度的尋找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設計和塑造自己。

  正確的認識自己是事業成功的起點。儘管人有聰慧和愚笨之別,但人與人之間智力的總和並無多大差別,天才畢竟是少之又少,沒有才能的人更是世所罕見。但許多人都平庸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才能,而是在他們有生之年沒有發現自己的才能;世界上許多人之所以獲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認識了自己的才能。人是自己幸福的造就者,要想成功,必須先認識自己的才能。

  知道了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就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分析自己,把握自己,給自己定位。首先要認識自己的能力,能力是指一個人能順利完成一件事情所必需的內在條件,其中專門能力是符合某種專業活動要求的一些特殊能力的結合。一個人的能力型別與他的活動效果有著密切的關聯。其次還要認識自己的氣質,不同氣質性格的人適合不同的工作。第三,還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興趣。如果一個人的興趣是持續專一的,這有助於成功,但也容易導致知識不全面,無法觸類旁通,影響取得更大的成就。如果一個人的興趣屬於分散的,沒有一箇中心興趣,也不然無所大成。只有認識自己的興趣,才能較好發揮興趣的動力作用和支援作用。最後還要認識自己的意志型別,充分發揮意志的發動和制止這方面的調節作用,把自己的決心變成必勝的信心,堅持不懈的努力,那就一定會取得超凡的成績!

  在這裡,對渴望進步成才的同學們提出四個倡議:第一,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認清自己作為學生、孩子和學生團員,每一個身份所應擔任的職責;第二,在集體榮譽面前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只有高度統一的認知、意志和思想,才能形成統一的決定和行動,正確的思想產生正確的行動,積極的思想產生積極的行動,而統一的思想才能產生統一的行動;第三,學習要努力,沒有強的執行力,一切理想都為空談;第四,爭取進步要取得實效,要注重過程中,點點滴滴實效性細節的體現。

  今天的廣播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

“愛的校園”廣播稿3

  我們小學到高中、大學都是在學校裡生活。因此,學校就像第二個家一樣。在學校裡,時而歡快,時而輕鬆,時而沉重……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和學校密不可分。

  寒冬,萬物凋零。給人一種冷冷的、靜靜的感覺。然而,尚未走進教室,便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頓時心裡感到了溫暖,寒意也走了許多。坐罷,捧起書朗朗上口的讀著書,心裡有種莫名其妙的激情在澎湃著……

  初春,一切似乎都還沉浸在冬天的寒冷當中,北風彷彿不甘心就此走下舞臺似的,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吹著,晨霧如輕紗般籠罩在校園裡。漫步在校園內,偶然被未化的雪中的隱隱綠色所吸引,撥開雪與落葉,原來是幾株小草已經探出了小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一陣微弱的寒風吹來,小草微微地歪了一下身子,隨即又挺立了起來。在晨霧中,彷彿在吮吸著母親的乳汁一樣。

  盛夏,太陽像個熱情的投遞員一樣毫不吝嗇地把陽光灑滿大地。操場上,同學們在嬉戲著。同學們彷彿是太陽的孩子一樣歡快、活潑、熱情。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太陽的香味。一個同學摔倒出血了,另一個同學見了馬上拿出自己心愛的白手帕給他包紮,兩個人都笑了。

  深秋,豐收的季節。我們踏著火紅的楓葉,思索著自己的收穫和不足:這一年做的不錯,收穫頗豐,可還是有那麼一些不足。心裡暗下決心明年要努力。

  超銀這個家,承載了我的夢想、追求、努力、收穫……我在這裡經歷了酸甜苦辣,是超銀磨練了我。我深愛著我的學校——超銀!

“愛的校園”廣播稿4

  想必大家都明白一位品學兼優卻不能行走的學生。

  沿著校門口至教室的區區20米左右的`小路上,卻包含了多濃的親情,踩下了多深的足跡……

  就在9月25日上午,那個陽光依然明媚的上午,我們最終見到了那位母親與她那堅強的兒子。他們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母親緩緩推著輪椅,臉上滿滿幸福;兒子時不時望望身後的母親,臉上卻也是自信滿滿。我訝異,想象中的親情,竟濃到耀眼,令人羨慕。

  相信很多同學也都瞭解這對母子。他,八年級一班的###同學,因意外摔壞雙腿,至今靠輪椅行走;她,一位兒子的母親,每一天踩著堅實的步伐,推著兒子上學放學。而此事,也曾被推薦參評學校的“感動學校十佳”。是什麼讓這位殘疾兒子的臉上依然擁有陽光,並感動著大家?我想,是濃濃的愛心使他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每一天清晨,母親和坐在輪椅上的兒子都會及時出此刻學校的門口;每一天傍晚,這位母親又會同樣按時來到學校接兒子回家,風雨無阻,無怨無悔。場面甚是感人,心中無限溫馨。而我們這些旁觀者,唯有感恩,唯有涕淚……

  感動的溫存一向在心間環繞,我們不得不為這位兒子而感動,只為他身殘志堅的樂觀心態,他燦爛的微笑時刻掛在嘴角,他的微笑就如一縷春風,湧入心間。感動,只為兒子的笑容,只為兒子的堅強;更為那位母親而感動,只為她慈愛的目光。多少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不厭煩地推著沉重的輪椅,可腳步卻顯得那麼輕盈,安靜的面容讓人感到安逸。感動,只為母親的堅持,只為母親如水般的愛。我想把這種愛比做水,因為平平淡淡才是真。很喜歡這種感覺,很溫暖,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要用心去體會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正由於母親的堅持,才有了###同學的堅強。此時的他,顯得那麼精神、自信,不能想象,意外帶來的痛苦如今是如何被一個僅僅初二同學克服的,如今,堅強樂觀的他在學習上也是位佼佼者,教師、同學也在受母親的感染下,時刻恩顧、幫忙他,看到越來越多的笑容在他臉上浮現,我們由衷地祝願###同學,在以後的路上越走越遠,繼續以這份樂觀抗敵,戰勝一切困難!你不是僅有一人,還有我們,還有你母親,我們會陪著你走下去,用信念鋪成以後的路,讓我們一齊應對。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感激,如此的母愛,你可重視過,不只是###的母親如此,其實在我們自我身邊的人也是一樣的,我們會因為別人的小恩小惠而感激涕零,卻對我們身邊那些關愛我們的人視而不見,請用你們的行動來回報這些默默的愛吧!

  時間也差不多了,就讓我們在《愛的紀念》中結束這次的廣播吧!

“愛的校園”廣播稿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九中青春校園廣播,今天是週五,廣播主題是‘大聲說出我的愛’,今天的稿件,依舊是高一?1班同學為你帶來的。

  今天是三月二十九日,歷史上的今天1991年29日-31日省政府在濟南召開全省水產工作會議,副省長王樂泉主持會議並傳達了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對全省水產工作的意見。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春亭作了《認清形勢,奮力開拓,把我省水產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的講話,闡述了“八五”水產業發展目標和任務。會議研究了《山東省水產業“八五”計劃及20xx年發展綱要》。

  3月30日塞普勒斯籍6萬噸級“莫里姆斯尼號”巨型貨輪,因3次觸犯中國法規,在青島被公開拍賣。

  我愛音樂,音樂是人類表達愛情,感情,傷感的事情的一種方式。音樂就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它最基本的要素是節奏和旋律,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門類。

  古代音、樂有別。《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後渾稱“音樂”,指用有組織的樂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前漢書平話》卷下:“帝至棘門,左翼將徐邁以音樂迎之,送帝至霸陵橋上。”溫承訓《動人的音樂》詩:“真的,音樂是人們感情的語言。”

  下面我們分享一首唐詩:《聽箏》·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簡析】: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二十四歲為建威中郎將,人稱周郎,他精通音樂,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此詩當然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音樂是什麼?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託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奏或聽,都內涵著關聯人們千絲萬縷情感的因素。音樂是對人類感情的直接模擬和昇華。人們可以從音樂審美過程中,透過情感的抒發和感受,產生認識和道德的力量。

  為什麼音樂能表達人們的感情呢?因為音與音之間聯接或重疊,就產生了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等,它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關聯。特別對人的心理,會起著不能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

  音樂活動的一大功能是調動人的情緒,“情商”的提出者———美國的戈爾曼博士研究證明,情緒系統控制著生活中大量的效能感和滿足感。這些正面的感覺能減少人對社交的焦慮。所以,如果時間和條件都不允許的話,不妨多聽聽音樂,玩玩樂器,這也能建立與世界的連線。

  今天的廣播就到這裡,我是XXX,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