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賞析《醉翁亭記》的修辭手法(錯綜、互文、鑲嵌)

賞析《醉翁亭記》的修辭手法錯綜、互文、鑲嵌

賞析《醉翁亭記》的修辭手法(錯綜、互文、鑲嵌)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名篇。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文章採用多種修辭手法,如對偶、設問等,一眼就能看出;此外還有“錯綜”和“互文”等修辭方式,容易為人們忽略,因此有一提的必要。例如:

  一、錯綜

  1、風霜高潔:應是風高霜潔。意思是:天氣高爽,霜色潔白。

  2、釀泉為酒,泉香酒冽:應是泉冽而酒香。

  這種故意錯綜其語,屬於“錯綜”修辭格。(也有人稱為“蹉對”)

  使用錯綜修辭格,有表達上使語勢矯健,不流於平淡。

  二、互文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這裡寫“負者”,有“歌於途”的,也有“休於樹”的。寫“行者”,有“休於樹”的也有“歌於途”的。

  這種修辭方式,叫“互文”。(楊樹達編著的《中國修辭學》中,列為“參互、互備”。)

  三、鑲嵌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絲竹”一詞,原在一起連用,泛指音樂。如《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

  《琵琶行》:“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在《醉翁亭記》中,作者在“絲竹”一詞中鑲嵌了兩個“非”字,既否定了“宴酣之樂”不是音樂;也使句子起到舒緩的作用,意思顯得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