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春》解讀

朱自清《春》解讀

朱自清《春》解讀

  【朱自清《春》原文】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將巢安在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裡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裡腳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解讀】

  在中國只要提到寫春天的現代散文,似乎沒有人能繞開朱自清的《春》。這一篇貌似中學生習作的文章何以會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我原本覺得它只不過因清新秀麗、淺顯易懂、朗朗上口而廣得人緣罷了,而普及率高並不代表文學水準就一定高。可是最近我重讀這篇小文章,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這篇文章寫於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封建思想頑冥不化的同時有五四新文化運動方興未艾;帝國主義悍然入侵的同時有各地反帝鬥爭風起雲湧;軍閥混戰連年不休的同時有共產黨發展壯大,國共開始合作。那是一個希望與絕望交織的時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曲折含蓄地反映出這一特殊時期國恨家愁的時代內容,沉鬱委婉,言淺意深,帶給無數讀者感動和共鳴。可是《春》給人的感覺卻全然不同,它歡快明朗,讓人振奮。難道它是一篇暫時脫離了時代純粹寫景的文章嗎?我認為不是。

  有研究資料指出: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 “荷塘月色”無疑是他經過了悽苦的靈魂掙扎之後,找到的一方幽深靜謐的自然之境,曲折地體現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則使他的夢的世界走向了一個開闊、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它既具有時代的'號召力,又具有永恆的藝術感染力。

  試以文字為例說明:

  “盼望著,盼望著”,動詞的疊用是一個特殊表達,顯得突兀、有力、急切,隱含了他曾經的陰暗、苦悶歲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對未來的苦苦求索。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這是初春的朦朧景象,也是他和許多中國人對未來的朦朧憬。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暗示蓬勃的生機衝破了寒冬的桎,誰也阻擋不了。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現的是一個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綠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開的桃樹、杏樹、梨樹,在如火如荼的花團中,飛舞著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溫的天空中,吹拂著軟和的楊柳風,氤著土香、草香、花香的氣息,瀰漫著各種鳥兒動聽的樂曲,還有牧童嘹亮的笛聲……作者在這裡把大自然寫活了、寫足了、寫透了,把大自然詩化了。在這裡,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變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體驗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燦爛,這是對春的讚美,更是對美麗新世界的憬和追求。

  “舒活舒活筋骨,抖抖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在這裡寫的是春天裡奔波和勞作的人們,更是寫自己的決心和對國人的呼籲、希望。

  最後他連用三個比喻謳歌春天,把春天形容為新生的娃娃、美麗的姑娘、健壯的青年,這是關鍵語句(中心句)。“新”,表示朱自清期盼中國文化自新,掃清封建舊思想的毒害,同時與痛苦屈辱的舊世界告別,進入到國富民強的新世界;“美”表示朱自清希望新的中國是美好的,人人可以幸福歡笑;“力”表示朱自清希望中國可以強大起來,再不受異族欺辱。

  從這些方面來理解和鑑賞《春》,我們就知道它並非以寫景取勝,而是以景物描寫背後熾熱的感情與堅定的信念感染人、打動人,並憑此超越同類題材的文章。或許我們可以把它與《桃花源記》並提,與其說他們描寫了悅目的自然勝景,不如說他們構築了唯美的精神家園,永遠撫慰或激勵著中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