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春》教學教案及反思

朱自清《春》教學教案及反思

朱自清《春》教學教案及反思

  篇一:朱自清《春》教學教案

  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教材的前兩單元是以人生為話題,寫對人生的感悟,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這個單元是以大自然為主題,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學中應重視美和感悟對好的詞的積累和運用,好的句子的欣賞與遊。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簡介;

  2、誦美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欣賞、讀中品味。

  2、感受作者對春的讚美之情。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瞭解排比、比喻、擬人等語句的表達作用;

  3、記敘文章的情感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體會作者的語言美

  課前安排:

  1、解決本文的生字詞;

  2、讀通讀懂本文;

  3、收集有關春的詩句;

  4、收集作者簡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彷彿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詩人就曾經用彩筆描繪春天美景,請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現在請我們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樣寫春的?

  二、讀中理解

  1、教師配樂背誦,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語氣,並把生字詞橫線畫出。

  3、合作、交流教師引導,明確本文的生字詞。

  4、齊讀,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幾幅美麗的圖?用三個字概括?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學生找出描繪春景的句子,然後再引導用3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6、請學生朗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引導學生歸納盼春—繪春—贊春。

  三、讀中品味

  請同學樣找出像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並說明理由(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教師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四、說中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說說這課你學到了什麼(可能學生會說描寫的作用、修辭的運用等)。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說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進行。

  五、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了優美的語言。

  六、佈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仿寫《春》的寫作方法,為《秋日的校園》寫上一兩片斷。

  七、板書設計

  篇二:朱自清《春》教學反思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闡述,抓住了春的特點,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揣摩、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時,學習和借鑑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如下:

  一、引導學生欣賞“春草圖”:

  師問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草圖”,你最喜歡哪一句話?

  生答1: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師問2: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話,這寫出了小草的哪些特點?透過哪個字或哪個詞來體現的?

  生答2:“鑽”字型現小草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嫩嫩的.,綠綠的”體現了小草嫩綠的特點。

  教師指導學生對“鑽”與“冒”兩個字進行分析,體會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時,對該句的形式進行恰當的分析,明確作者將疊詞“嫩嫩的,綠綠的”放置句末,是為了強調小草嫩綠的特點,句式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師問3: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這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情感?

  生答3: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草在不經意間悄然而出的情景,表達出作者的驚喜之情。

  教師對這一句話的朗讀給予指導,請同學起來範讀,在讀中品味語言之美,並進行點評。 最後,由對“春草圖”的賞析,引發對如何寫景的思考,注:平時多觀察,抓住事物特徵;字斟句酌;適當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二、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根據賞析“春草圖”的方法,賞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

  存在的問題:

  ①提出問題後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動腦筋思考,影響課堂的學習效果。

  ②對學生的點評不到位,偏於形式化,如“很好”、“不錯”。

  ③關注的學生群體集中在優等生上,對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對忽視,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有所得。

  ④在學生自主賞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歸納與總結,思緒有些混亂,使得板書也不是很清晰明瞭。

  ⑤在以情帶讀,品味語言這一環節中,時間安排過於倉促。

  解決的辦法:

  ①旨在有條不紊地把握一堂課,合理地安排時間,使得在教師的穿針引線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②教師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

  ③教師不斷提高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有針對性地作出合理的評價、有利的引導。 ④關注班級存在差異的各個群體,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⑤語文,重在語言的品讀,而誦讀是關鍵,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篇三:朱自清《春》教學反思

  《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闡述,抓住了春的特點,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揣摩、品味語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時,學習和借鑑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調動人體各種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上完第二課時後,聽取了同事的意見,綜合總結了一下。

  這節課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幾個突出了方面:

  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設計的問題符合七(5)班的學情,教師語言清晰簡潔。

  2、能體現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學,並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

  3、是一節有質量的課堂,學生理解課文、品味語言和寫法,同時能夠流暢地背誦。這是極其難得的。

  4、課堂氛圍活躍有序,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這與老師善於鼓勵的課堂語言分不開,誇讚學生有理由,有明確的指示方向,例如朗讀部分,不但誇其讀得好的地方在那裡,同時又能明確而婉轉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學生有了明確的改進動力和方向。

  存在的問題:

  1、關注的學生群體集中在優等生上,對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對忽視,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有所得。

  2、在品讀“春風圖”、“春雨圖”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歸納與總結,思緒有些

  混亂,使得板書也不是很清晰明瞭,板書的字型不夠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帶讀,品味語言這一環節中,時間安排過於倉促。

  解決的辦法:

  1、旨在有條不紊地把握一堂課,合理地安排時間,使得在教師的穿針引線之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2、教師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材。克服課堂上的緊張情緒,把平時寫字的力度和穩定性發揮出來。

  3、關注班級存在差異的各個群體,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4、語文,重在語言的品讀,而誦讀是關鍵,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篇四:朱自清《春》教學反思

  今天的語文課講了朱自清先生的《春》,這是一篇文筆清新,語言優美、生動的散文佳作,在教學中,我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方向,側重於教學難點的講解,圍繞盼春——迎春——頌春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首先,我先把課文範讀一遍,讓學生對本文的情感表達有大致的體會,接著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課文兩遍,找出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並指出這些句子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同學把運用同一修辭手法的句子歸類。下來,讓同學們根據盼春——迎春——頌春三個部分給文章進行分段,找出每個部分中都描寫了哪些事物,這些事物都有哪些特點,這其中迎春作為本文教學的重點。最後,總結課文中心思想,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語,完成課後的背誦作業。 在上完這堂課後,我感覺學生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對生字的掌握也較為熟悉,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對於本文的朗讀有些少,感情體驗不夠,教師主導的太多。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把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透過閱讀、觀察、討論、總結來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於文中生動,優美的詞語要善於積累,為我所用,並學會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