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淺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淺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淺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淺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不僅以其清麗綿密、雋永自然的情韻備受廣大讀者的青睞,而且以獨特的抒情方式彪炳於中國現代散文史。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時值大革命失敗之際,許多進步的知識分子曾一度在黑暗中徘徊苦悶。朱自清先生也深惡這黑暗的社會現實,但又一時難於解脫自我,誠如作家所言的心裡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為了排遣胸中的苦悶,作者在一個靜謐的月夜獨自徘徊在這自己日日走過的荷塘上。文章開篇的第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便向我們點明瞭作者此次夜遊荷塘的動因──既不是閒情雅緻,也非心血來潮。也就是說,作者是帶著一定心情來漫遊荷塘的文中的所有景物都是一種情化了的意象,不寧靜這一文眼不僅給全文定以哀愁與喜悅相交織的感情基調,同時也向我們暗示了本文實際上就是作者情感變化的一種記錄,作品也正是以此為線索的。由是觀之,文章的整體抒情方式應是緣情寫景,換言之,下文中的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旁的月色這三幅意趣相映的畫面都是作者情感的一種大寫意,儘管作者也曾試圖解脫自己,無奈心際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時時纏繞於片刻的喜悅之中,這種交織著的情感正是時代在作者的`心靈上的折射。

  無論是月色下的荷塘,還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都將荷與月作為自己所要表現和讚美的物件,旨在藉以抒發對社會現實的不協調的苦悶心境,表達一種頗為狷介的高尚情操。荷塘上的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美好,荷葉、荷花、荷香、荷波,甚或葉子底下的流水都是那樣的妙不可言,然而這種飄渺、幽香的境域又離不開月色。素月淡雲,微風薄霧,好一個撲朔迷離的香格里拉,然而這正是作者所刻意追尋的世外桃源。此時的荷塘、月色已不是純客觀的原始的自然景物了。不錯,一切景語皆情語、句中無其辭、句外有其意,文中的光、影、色、香等意象所創造的藝術氛圍,無不體現了作者發自內心的那種主觀世界與客觀實際的撞擊而嬗變的複雜的情感。這種外寫景內含情的抒情方式正是寓情於景的具體內容。

  儘管如此,作者的情感仍在不斷地變幻,而這種變幻又是以景為契機的。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為我們描繪的仍然是一個淡雅的世界,然而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一句不加任何雕琢的自然之筆,完成了景與情的銜接。這一句看似平常,實乃本段的點睛之筆。面對荷塘四周的月色,身臨其境的作者水到渠成地流露出這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悵惘之情是理所當然的。好一個即景生情!

  與此同時,作者在文中所極力描寫和讚美的物件──荷與月,又正體現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理想世界的執著,這是因為荷出淤泥而不染,月又是純潔美好的象徵。作者寫作此文,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託物言志。

  總之,散文中的情與景的交融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情總是景的靈魂,而景總是情的依據。朱自清學先生的《荷塘月色》正是從不同的角度充分體現了散文情與景交融的這一原則。另外,《荷塘月色》一文之中同時運用緣情寫景,寓情於景,即景生情,託物言志四種抒情方式,是值得我們深入研討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