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愛玲> 張愛玲寫的連環套

張愛玲寫的連環套

張愛玲寫的連環套

  引導語:現代女作家張愛玲的作品《連環套》,該書主要透過講述女主人公霓喜的故事,揭露了當時香港社會的混亂與黑暗,下面是小說的分析資料與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張愛玲 連環套篇1:淺論張愛玲小說《連環套》

  1976年張愛玲的小說《連環套》被人“淘”出,收入臺北皇冠出版社出的《張看》中。《連環套》是根據她的好友炎櫻告訴她的麥唐納太太和她的女兒苾妮的故事寫成的。張愛玲自己也見過這母女倆,覺得自己的母親非常像苾妮,外貌像身世也像。於是,《連環套》應運而生。

  世人對這篇作品的爭議很大,尤其是傅雷,他採取完全否定的批判態度,在以迅雨為筆名發表的《論張愛玲的小說》中,他認為“《連環套》逃不過剛下地就夭折的命運。”張愛玲雖然在其後對自己的小說進行了辯護,但還是深受其影響,張愛玲也在《張看》自序裡說:“三十年不見,儘管自以為壞,也沒想到這樣惡劣,通篇胡扯,不禁駭笑。”但是,我讀《連環套》,卻認為它有很多動人之處。

  1、 題目的匠心獨運

  張愛玲以“連環套”作為此作品的題目,其實是很有品頭的。

  淺而言之,“連環套”是霓喜的“連環套”,是她設下的為滿足自己物質生活要求而套住三個男人成為自己丈夫的概括;同時也是命運的讖語,霓喜的這一生就沉淪在命運給她設計的婚姻“連環套”中無法逃離,她的命運掌控在一個又一個男人手中,直到沒有了可以綁住男人的資本而被拋棄。

  深而言之,“連環套”實際是對張愛玲眾多作品中女性形象和命運的概括,無論是《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沉香屑》中的葛薇龍……這些女性都輾轉在命運的縫隙中,被物質、婚姻等眾多時代的因素桎梏著,一輩子逃不出來,她們被這“連環套”深深的套住了。

  2、 故事結構的清晰

  小說以順承的方式講述了霓喜與多個男人之間的糾葛,如同“連環套”一樣環環相扣,緊湊、自然,而這其中的每個人物都不是多餘的,都對霓喜的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如梅臘妮,她是霓喜第一任丈夫雅赫雅拋棄她的一個潛在導火線,她的告密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文中的每處伏筆都是精心設計過的,鐵烈絲師太每天讀《南華日報》的伏筆的設定使霓喜發現自己被第三個丈夫拋棄這一事實顯得真實而自然。

  那我們看看霓喜與她的男人們的糾葛歷程。

  霓喜第一個丈夫——雅赫雅(印度人)

  霓喜是雅赫雅買來的,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中,曾因為霓喜的精明聰敏而有過想扶霓喜做正的想法,但最終在霓喜的性格和風流行為的壓制下斷了念頭,開始了一段玩玩的生活。後來,他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而與霓喜的緣分最終在霓喜的大鬧中走到了盡頭。

  霓喜的第二個丈夫——竇堯芳(中國人)

  他是霓喜去同春堂買東西、與藥店夥計崔玉茗調情時碰見的藥堂老闆,兩人的年齡差距很大。在霓喜被雅赫雅趕出來後,竇堯芳派崔玉茗說親,兩人開始了同居生活。霓喜作了店鋪的老闆娘,一直企圖在竇堯芳死後能控制他的家業,結果到頭來一場空,只能帶著孩子離開。竇堯芳一直都知道霓喜與崔玉茗有,卻沒有點明,而是暗中幫助崔玉茗娶了親。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他給了崔玉茗一份產業,向霓喜挑明瞭自己知道霓喜的“”並原諒她,讓她和崔玉茗過好日子,這讓霓喜感激涕零。但實際上他卻欺騙了霓喜,並將她置於一個更加險惡的地步,沒有財產,也沒有可以倚靠的男人,有一次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霓喜的第三個丈夫——湯姆生(英國人)

  湯姆生是霓喜去看望做女傭的乾姐姐(湯姆生的女傭)時認識的,兩人眉來眼去,烈火乾柴,然後順理成章的在一起。湯姆生是在政府裡供職的工程師,這讓霓喜很有驕傲的資本,並以此“報復”曾經對自己狠心的諸人。但最終,湯姆生在英國與富家少女結婚,給了霓喜一筆分手費,從此兩不相干。

  霓喜的情人——崔玉茗

  崔玉茗是竇堯芳藥店的夥計,年輕精明,在霓喜去藥店買東西時兩人就有過一些曖昧,後來在霓喜成了竇堯芳的女人時,兩人一直保持著情人的關係。崔玉茗在老闆的幫助下娶了妻,一直瞞著霓喜,直到最後老闆去世,給了他一份產業,他與霓喜徹底決裂。

  3、 情節刻畫的細膩

  與張愛玲其它作品相比較,《連環套》對細節的描寫更為重視,全篇幾乎就是由大段的細節構成,挖掘霓喜的生活細節,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清晰明瞭的看透女主人公霓喜的性格特點。

  霓喜在同春堂藥店買杏脯不成時,變“嗔道:‘也沒有看見做生意這麼呆的!難道買你的杏脯,就非得買你的藥?買了藥給誰吃?除非是你要死了——只怕醫了你的病,也醫不了你的命!’”說得夥計連腮帶耳紅了。其潑辣、刁鑽可見一斑。

  而其後她與崔玉茗調情中,細膩的語言和動作等細節的刻畫將霓喜的輕浮描寫得很是精彩,在調情得趣之際,甚至“抓了一把杏脯給他(八歲的兒子吉美),由他自己在藥店門首玩耍。”連兒子都不管了,其輕浮程度可不一般啊!

  4、 人物形象的鮮明

  小說入木三分的刻畫了霓喜這一女性形象,讀起來彷彿人在眼前,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可恨、可悲而又可憐的女性。

  霓喜從來沒有真正地結過婚,她的婚姻是帶有很明顯舊時代色彩的封建婚姻,沒有愛情可言,只是一種“交易”——物質和慾望的交易。

  男人們與其同居卻從不給她一個正當的名分,一旦有了新歡就將她拋棄。她年輕貌美、聰明精幹、潑辣、風流、刻薄、虛榮……她輾轉在幾個男人之間,得到了有限的物質生活和作為附贈品的孩子,將自己的大半生年華付諸於此。她孜孜不倦的繼續自己的連環套,直到已經沒有可以套住人的資本。

  5、 舊小說形式的暗示作用

  小說是採用舊小說的形式書寫的:“兩個嘲戲做一堆”,“是那個賊囚根子在他跟前……”,“一路上鳳尾森森,香塵細細”,“青山綠水,觀之不足,看之有餘”,“銜恨於心,不在話下”,“見了這等人物,如何不喜”,“……梅臘妮暗暗點頭,自去報信不提”,“他觸動前情,放出風流債主的手段”,“有話即長,無話即短”……這樣明顯帶有舊小說遺蹟的小說語言在現在看來,別有一番風味,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它暗示了霓喜的命運也同這種舊小說形式一樣,必然會被時代所拋棄,這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悲哀和必然結果。

  6、 內涵的豐富

  霓喜的悲哀簡而言之,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社會,而另一方面是霓喜個人性格。社會原因。時代是造就女性不幸的主要原因,霓喜是那個時代不幸女人的縮影。個人原因。霓喜年輕貌美,有很多垂涎她的男人,但是,她同樣有一切低俗的惡習:脾氣暴躁、貪圖財物、刻薄、刁潑、虛榮、輕浮……這是她只能從這些男人身上得到有限的物質享受和虛榮,而其附贈品是五個孩子。

  “雅赫雅要把孩子留下,似乎他對子女還有相當的感情。那麼,如果她堅持著要孩子,表示她是一個好母親,他受了感動,竟許回心轉意,也說不定。霓喜的手臂仍然緊緊箍在兒女身上,心裡卻換了一番較合實際的打算了。”在某種程度上,孩子是霓喜拴住男人的另一種方式,只是,她沒有成功。

  張愛玲在這篇自文章中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這些在封建舊社會中的女人們應該何去何從?當所依賴的男人一個一個背叛自己而去,她又將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由於作品並沒有完成,我們並不知道霓喜此後是否又一次的選擇依賴男人,還是像《半生緣》中的曼楨、《多少恨》中的虞家茵,選擇自由、自尊和自立。

  在《連環套》結尾,以發利斯的求婚結束,她失笑到:“發利斯比我小呢!年紀上頭也不對。”卻驀然發現,發利斯要娶的是她的女兒——瑟梨塔,而不是自己!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了與男人“談判”的籌碼,自己已經老了!這個結局是滑稽的、悲哀的、必然的。

  《連環套》沒有結束,但我們似乎已經看透了霓喜孤單而寂寞的晚年。

  張愛玲 連環套篇2:張愛玲《連環套》讀後感

  對於《連環套》中霓喜這個人物,開始我是很同情的。她沒有自由,像是一件工具一樣被人買賣,看到中間的時候卻也覺得她可恨,到最後卻變成可悲可嘆,心中摻雜著各種味道,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霓喜一生之中有三位丈夫,之所以稱雅赫雅、竇堯芳以及湯姆生這三個男人是霓喜的丈夫是因為她能生存下來是要依靠這三人的金錢來養活自己,可在法律上霓喜和他們卻不是夫妻關係,因為她至始至終都沒有和其中的任何一個男人結婚。從某種意義上可能霓喜算是幸運的,她沒有被人販子賣到青樓,而是被賣給了一個印度商人雅赫雅。像霓喜這樣的女子如果沒有人家買的話,這些販子也只會把她們賣到青樓當,那麼霓喜的命運可能比故事裡面的結局要更加悲慘千百倍。小說中雅赫雅與人販子交易的場景讓我印象非常之深刻,他們二人像是買賣商品一樣討價還價,在他們的眼中霓喜只是一件貨物,完全沒有把霓喜當做人看,在交易的過程中霓喜完全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說自己想說的話,這從中也可以看到她內心的麻木,讓人不寒而慄。

  霓喜在雅赫雅家裡充當著妻子的角色,她要為雅赫雅洗衣做飯,為雅赫雅生孩子。加上她有著十分出眾的相貌,她認為憑著這些資本自己可以名正言順的當上雅赫雅的妻子,以擺脫以前那種被人買賣的命運,可她每次提出結婚時,都遭到了拒絕。雅赫雅只是把她當做生育的工具外加免費的保姆,幻想變成了泡影,因此她這種不安定的狀態,致使她內心沒有安全感。也必然造成了她不安分的性格。因為她知道如果有一天被雅赫雅拋棄自己吃飯都會成問題,因此她學會了用自己的美貌與身體去找男人以讓自己得以生存,她能想到自己能利用的資本只有兩樣那就是美貌與身體。

  霓喜靠自己的資本遇到竇堯芳,一箇中國商人大她幾十歲的老頭。竇堯芳對霓喜很好,她完全算是過上了少奶奶的生活,不用像以前那樣必須每天給雅赫雅洗衣做飯了,物質上可以說得到了極大地滿足。但物質的滿足並沒有遏制她慾望的貪婪,殷實的生活讓她精神空虛,她選擇用性來填埋她空虛的靈魂,因此她找了一個小情人店裡的夥計崔玉茗,來發洩自己的慾望,他背叛了竇堯芳,在全然不知的情況下遭到了竇堯芳的報復,以致竇堯芳死後身無分無的離開。

  霓喜靠自己的身體俘獲的最後一個男人是英國人湯姆生,這也讓她頗感自豪,因為她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了,但她的肉體與相貌對男人依然有誘惑力,這讓她有一種滿足感。她可以迷得湯姆生心甘情願的掏出大把的錢給她花,以致於給她一種感覺在男人面前她會一直是勝利者。她不停地在姐妹面前炫耀,她是有魅力的女人。可是湯姆生只是把她當做是情人而已,註定是不會長久的,湯姆生最後毫無留念的拋棄了她,娶了有錢人的女兒做了妻子。

  我發現霓喜與這三個男人之間是沒有愛的,他們之間看似就是一種交易,霓喜曾想靠婚姻來穩定自己的生活,想靠婚姻來獲得穩定的男女關係,以避免自己下次又被交易。但她卻次次失敗,她身處社會底層的地位,被人瞧不起。有幾個男人願意同在他們眼中是“下人”的女人結婚呢?霓喜沒有得到過愛,她選擇了用身體與相貌來獲得物質、精神以及肉體的滿足看似她別無選擇,卻實實在在讓我感到這是霓喜最可悲的地方,最後當她發現她的身體與相貌對男人再無吸引力時,她的內心也只能被這殘酷的現實擊垮,沉迷於悔恨的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