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下文是小編收集的有關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葉公好錢

  葉公喜歡畫龍。他住的地方,牆壁上,柱子上,到處都畫著龍。真龍得知後,好奇地飛到葉公家裡,葉公嚇得魂飛魄散,沒命地奔逃。

  龍攔住他,和氣地對他說:“先生,別怕。你這麼喜歡龍,我們是來和你交朋友的。”

  葉公見龍真的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這才放下心來。從此以後,葉公和龍成了好朋友。龍經常來葉公家看葉公畫畫;葉公有真龍做模特,他畫的龍也就越來越逼真。後來,這些龍點上眼睛後,居然都從牆上飛了下來,騰雲駕霧,在空中飛舞。

  “葉公把龍畫活了!”這個訊息很快傳了開去,響尾蛇、黔驢、駑馬紛紛登門拜訪。

  響尾蛇拿出一塊金子說:“先生,你的龍雖然畫的不錯,但尾巴沒有什麼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畫上去,那麼,不但龍的尾巴可以搖出美妙的響聲,而且,你還可以得到這塊金子。”

  龍的身上長出一條蛇尾巴,這該有多麼荒唐?可是,那塊金子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葉公收下了金子,按響尾蛇的要求,把龍尾改成了蛇尾。

  黔驢把一顆寶石放到葉公面前說:“葉大師,你的龍畫的好是好,可惜龍頭不好看。那一對角枝枝叉叉,顯得有些野蠻;那一張血盆大口尖牙利齒,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樣改畫龍頭,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學者型的龍的形象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餿點子啊!葉公剛要拒絕,一抬頭,看見那顆碩大的寶石,馬上改變了主意。他當著黔驢的面把龍頭改成了驢頭。而那顆寶石,則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駑馬帶來的是一幅價值連城的古畫。它偏著頭把葉公畫的龍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條建議:“老兄,你的畫無與倫比,唯一的缺陷是龍爪太醜,看見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聯想到兇狠霸道的禿鷹。尊貴的龍怎麼能和禿鷹同流合汙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畫到龍的腿上。這幅畫嘛,自然應該由你這位傑出的繪畫大師來收藏囉!”

  葉公實在太想得到這幅古畫了。於是,他滿足了駑馬的要求,把龍爪改成了馬蹄。

  葉公富起來了,可是他畫的龍,再也活不起來。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別無長物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蓆上促膝談心。

  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蓆,就稱讚了一番這張竹蓆,並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蓆。

  恭聽了,毫不猶豫他將下這張竹蓆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只有這張竹蓆。送掉後,他就改用了草蓆。 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瞭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

  【用法】: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其家乃是個貧人,房內只有一張大幾,四下一看,別無長物。”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分庭抗禮

  一天,孔子和弟子門在樹林裡休息。弟子門讀書,孔於獨自彈琴。一曲未了,一條船停在附近的河岸邊,一位鬚眉全白的老漁夫走上河岸,坐在樹林的另一頭,側耳恭聽孔子的彈奏。孔子彈完了一支曲子後,漁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路到他跟前,並且問道:“這位彈琴的老人是誰呀?”子路高聲說道:“他就是我們的先生,魯國的君子孔子呀!”子貢補充說:“他,就是以忠信、仁義聞名於各國的孔聖人。”漁夫微微一笑,說:“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愛呀。”漁夫說完,轉身朝河岸走去。子貢急忙把漁夫說的話報告孔子。孔子聽後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驚喜地說:“這位是聖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趕到河邊,漁夫正要划船離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兩拜,說:“我從小讀書求學,到現在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到過高深的教導,怎麼敢不虛心地請求您幫助呢?”漁夫也不客氣,走下船對孔子說:“所謂真,就是精誠所至,不精不誠,就不能動人。所以,強哭者雖悲而不哀。強怒者雖嚴而不威,強親者雖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沒有聲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沒有發出來而顯得威,真正的親不笑而感到和藹。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貴的。以此用於人間的情理,事奉親人則慈孝,事奉君主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

  孔子聽得很有啟發,不住地點頭。最後,孔子卑謙地對漁夫說:“遇見先生真是幸運。我願意做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授。請告訴我您住在哪裡好嗎?”漁夫沒有告訴他住在哪裡,而是跳上小船,獨自划船走了。這時,顏淵已把車子拉過來,子路把上車拉的帶子送給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兩眼直勾勾地望著漁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見船的影兒,聽不見划水的聲音,才惆悵地上車。子路對孔子出乎尋常的表現不理解,在車旁問道:“我為您駕車已經很久了,還沒見過像漁夫這樣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諸侯見到您,也是相對得禮,平等相待,您還帶有點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個漁夫撐著船篙漫不經心地站著,而您卻彎腰弓背,先拜後說話,是不是太過分了呢?我們幾個弟子都對您這舉動覺得奇怪,對漁夫怎麼可以這樣恭敬呢?”孔子聽了子路的話很不高興,伏著車木嘆口氣說:“唉,子路,你真是難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點,我告訴你聽:遇到年長的不敬是失禮,遇到賢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愛是造禍的根本。今天這位漁夫是懂得道理的賢人,我怎麼能不敬他呢?”

  【釋義】:

  “抗”原作“伉”,對等、相當的意思,表示賓客與主人分處庭中兩旁,相對行禮,以示平等對待。後來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對立。

  【出處】:

  《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兩人一心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於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缺少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有一條心。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幹什麼,總是心想事成。

  後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生了衝突,吵完架後就分了手。當他們各行其是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獲敗績。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著規勸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里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們再看一看瑣(王吉)吧!它是一種帶有螺殼的共棲動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當作巢穴。瑣(王吉)飢餓了,靠螃蟹出去覓食。螃蟹回來以後,瑣(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飽,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這是又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例子。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不知你們聽說過蟨(jue)鼠沒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ong)卭岠(ju)虛則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時卭卭岠虛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難,卭卭岠虛則揹著蟨鼠逃跑。它們也是互相依賴的。恐怕你們還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飢餓起來互相啄咬,其中的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裡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嚥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下面我再舉一個人類的例子。北方有一種肩並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著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是二者不可分離。現在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非常相似。你們和‘比肩人’的區別僅僅在於,‘比肩人’是透過形體,而你們是透過事業聯絡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麼還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於是,兩人言歸於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這則寓言透過密須奮講的5個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師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生物界中各種個體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爭生存、求發展的鬥爭中,只有堅持團結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遊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隻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幹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鬆開你的嘴,明天也不鬆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裡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裡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麼區別呢?”

  於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後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鬥,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