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小老鼠和貓頭鷹
引導語:關於外國的拉封丹寓言故事大家喜歡?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拉封丹寓言,歡迎大家閱讀!
千萬不要對人講這樣的話:“你們來聽聽這段名言,來聽一個精彩的故事吧!”因為你不知道這些人是否和你一樣喜歡這個故事,但有一個故事例外,因為這個故事很離奇,以致不像真事,而像一個寓言。
一棵老朽的松樹被砍倒了,這是一隻貓頭鷹的老巢。這隻曾作過亞特洛斯代言人的鳥,一直棲息在這既淒涼又陰暗的樹洞中。由於年代久遠,樹幹早已蛀空。在樹洞眾多的居民中,還住著許多沒有腳的小老鼠,這些老鼠只只腦滿腸肥,貓頭鷹用自己鋒利的嘴把老鼠都啄成了沒腳的殘廢,爾後將其放在麥堆中飼養,要知道,貓頭鷹的做法自有其道理。
貓頭鷹曾在過去捉過老鼠,但它捉到的這些老鼠全都從它家裡逃跑了,為了防止這類事再發生,這個兇狠的.傢伙就把以後逮到的老鼠都弄成殘廢。老鼠沒了腿,這可方便了貓頭鷹,想吃就吃,隨心所欲。一天一隻,合理安排,既解決了一次吃不完的問題,又達到了合乎養生之道的目的。於是貓頭鷹就和人一樣有了長遠的打算,為了不讓老鼠一齊死,它甚至給老鼠帶來了麥粒等糧食。
至此以後,笛卡爾派的門徒是否還要堅持這種觀點,即貓頭鷹不會思考問題,只能把它看作鐘錶和機器呢。是什麼原因促使貓頭鷹先把獵物弄殘,然後再豢養催肥呢?如果這還不算是思維的話,我就不知道還有什麼可稱得上思維了。
你再聽聽它的一番道理吧:“老鼠逮著以後要逃跑,不得已只得吃掉,但一次吃完又做不到,而且為了以後急需,必須儲備一些食物,因此要做到既想辦法飼養老鼠,又不能讓它跑掉,想來想去,只能使老鼠致殘不能跑。”
現在好了,請你找出人類比這更好的解決辦法來,你明白地回答我,亞里斯多德和他的學生教授的是哪種思維方法呢?
這已不能稱之為寓言了。這事儘管有傳奇色彩,令人難以置信,但它的確曾發生。也許我誇張了貓頭鷹的做法,因為我並不認為動物,特別是貓頭鷹會有這麼好的思維方法。但誇張在詩歌裡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筆者所採用的創作風格中。
拉封丹寓言:猴子和貓
有一隻猴子叫貝特郎,一隻貓叫哈東,它倆同屬一個主子,食宿一起,臭味相投。
它倆無法無天,如果家裡有什麼東西被損壞,用不著找鄰居,準是這倆壞小子乾的。貝特朗偷竊成性,而哈東對乳酪的興趣遠勝過老鼠。
有一天,這兩個狼狽為奸的傢伙看到爐火的一角煨著些栗子。偷吃些栗子,這樂子可是妙不可言。兩個壞蛋知道,這既損人又利己,真是一舉兩得。猴子貝特朗對貓哈東說:“兄弟,今天可是你大顯身手的時候,幫我把栗子取出來。
如果我天生就能火中取栗的話,那我早就嚐到栗子的滋味了。”
話音剛落,哈東用敏捷靈巧地爪子先把爐灰撥開,再縮回腳爪,然後連續幾次,把栗子從火灰中一顆顆取出來,而貝特朗卻抓緊時機大嚼栗子。
就在這時,一個女僕走了過來,它倆嚇得四散奔逃。事後聽說哈東沒撈著栗子吃,很不高興。
大多數諸侯也是這樣,他們受到誇獎,就是要派他們類似的用場。為了國王的利益,他們將火中取栗,血灑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