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雨巷》人教版教學設計

《雨巷》教學設計

《雨巷》人教版教學設計

  引言: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後背誦篇章,這首寫於1927年表面上言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雨巷》教學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教學設想】

  本課旨在透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雖然是高一年級,但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十多篇的現當代詩歌,對詩歌得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並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得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中,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學得正確的分析鑑賞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隨身碟電腦粉筆黑板

  教學過程

  ...

  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以下知識

  1、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2、詩歌意象和意境(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為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3、情感基調(透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4、表達技巧(著重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什麼是象徵?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徵了什麼?)

  5、詩歌的內涵(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悽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複雜情緒。

  懷念戴望舒, 僅為他的詩,也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剛才 虛擬了當時的情景,希望有一天, 也能真的撐著油紙傘,在一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裡,去親身體驗和領悟他的憂鬱和傷情。

  教學反思:

  我講《雨巷》時一直在追求一種詩化的語言,總認為沒有很好的語言,就難以把這篇朦朧詩講到極致,但卻掉入了另一個誤區:語言過於唯美化,使學生無法很好的和課堂融會在一起,好像我是在自言自語,學生只是一個旁觀者。

  另外我提出的問題也不夠貼切,有時學生回答的很吃力,需要我一遍又一遍的啟發,如:“你們能否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雨巷”這個環境呢?”

  記得我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了兩首古詩詞,可是我並沒有對這兩首詩詞進行分析,而是一帶而過,使這兩首古詩詞沒有真正的發揮好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也是我講課的一個失誤。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力圖避免上述這些問題,創造一個師生互動的生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