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美麗的孤獨-《雨巷》說課稿

美麗的孤獨-《雨巷》說課稿

美麗的孤獨-《雨巷》說課稿

  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講述了一位徘徊於悠長、狹窄、陰沉的雨巷的獨行者,期待碰到一位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然最終卻與之擦肩而過,給人留下了朦朧幽深的印象,反映了詩人迷茫感傷又充滿希望的心境。如何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心境呢?下面小編分享一篇關於《雨巷》的講課稿,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學習。

  美麗的孤獨——《雨巷》說課稿

  一、說教材

  《雨巷》是魯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的第二單元中新詩二首中的一首,這首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社會動盪的年代,戴望舒用他獨特的詩風替新詩的音節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他用那飽含著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往復的和諧音節,譜寫了一曲幽怨而悽美的雨巷之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暮春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影象。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內涵,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嚐。

  魯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以“美的真諦”來組織文字,從而來突顯它的審美性。《雨巷》出現在這一單元,就讓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迴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說學情

  《雨巷》是高中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為視窗,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並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透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識和能力:瞭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雨巷”“丁香”等重點意象的含義,並由此把握詩歌中的意象情節。

  意象是中國詩學的重要概念,是解讀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在這首朦朧含蓄極富象徵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為重要。

  五、說教學難點

  理解“姑娘”這一意象,品讀其象徵意味,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鑑賞沒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讀要合理,要有依據,必須知人論世。

  六、說教法

  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

  七、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淅瀝瀝的雨點打在印有山水畫的油紙傘上,他如同一名孤獨患者慢慢的行走尋覓著心中的“她”。到底是何種情,何種人,何種境地,讓他在一條寂寥空曠的巷子中彷徨迷茫。到底又是何種愁思,讓他迫切的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走進戴望舒。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受詩歌畫面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著匯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後,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一讀——自由讀。認識生字(彳亍,頹圮),初步體驗作者情感變化。

  再讀——播放錄音讀。讓學生隨著富有情感的朗讀再次感受作者情感,在頭腦中勾勒詩歌的畫面。在聽錄音過程中注意改用什麼語調來讀詩歌。

  三讀——讓學生示範大聲朗讀。在畫面中豐富感情色彩,注意幽怨、傷感、惆悵這類詞語的讀法。

  四讀——小聲默讀。建立基本感情基調,形成對詩歌美感認識

  明確:讓學生們在腦中形成一個對詩歌的畫面感,明確詩歌的基調是憂傷淒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