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魚我所欲也》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捨生取義”,那麼你知道它的由來嗎?它對你的人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孟子一起去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一、論證多樣,情真意切
為了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加透徹,孟子採用了多種論證方法。文章一開頭就先設喻,“生與義”就如同“魚和熊掌”一樣,假如兩者不可兼得時,我們的正確選擇是什麼?由此作者擺出自己的論點,即“捨生取義”。接著,作者進一步推理,強調有比生死更重要的東西,但並沒有直接點明是“義”,又從反面進行假設推理,強調“義”的存在,這樣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層層推進,昇華主題。
第二部分作者舉例說明義重於生──“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又說明義是普遍存在的,捨生取義,才是人的本心;第三部分則是從反面說明功名利祿能使人喪失本心,見利忘“義”,作者透過正反對比論證告訴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把“義”放在首位,做到“捨生取義”。
二、語言精練,句式多變
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內容豐富。我們可以充分體會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語言精練。作者開始便採用形象的比喻,吸引讀者的視線,這樣講述的道理顯得生動而不枯燥,讓人更易於接受。當作者對“向為身死而不受”的`人,現在卻接受了“萬鍾”厚祿的原因進行具體說明時,採用了排比,增強了語勢。另外,作者還善於運用變換的句式,時而肯定,時而否定,是非明確,態度鮮明,並有多個問句滲透文中表達作者的愛憎情感,增強了說服力。
學了這篇文章,我們又一次感受到孟子的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善於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
其實,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就是其中做人的道理,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雖然,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相距甚遠,而且他說的“義”與現在也有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他提出的“捨生取義”曾喚醒多少民眾的靈魂,且不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且不說立志“拼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女傑秋,且不說衷情“一家不圓萬家圓”的邊防戰士,單說“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上海市勞動模範徐虎,他的動人事蹟就足以使人受到心靈的震撼。那麼,我們是否也從中領悟到了什麼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追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