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粉絲與知音》練習及答案
【余光中《粉絲與知音》原文】
“粉絲”來自英文的fan,源出fanatic,乃其縮寫,但經瘦身之後,脫胎換骨,變得輕靈多了。更可愛的是,當初把它譯成“粉絲”的人,福至心靈,神來之筆竟把複數一併帶了過來,好用多了。單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現不出那種從者如雲紛至沓來的聲勢。“粉絲”當然是多數,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對偶像當然是說,“我是你的粉絲”,怎麼能說,“我是你的粉”呢?粉,極言其細而輕,積少成多,飄忽無定。絲,極言其雖細卻長,糾纏而善攀附,所以欲理還亂。
與粉絲相對的,是知音。粉絲是為成名錦上添花;知音是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儘管說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現,來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寂寞的寸心還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現,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華的母親是銷暢小說作家,母子兩人很不和諧,而歌德很早就告訴做母親的,說她的孩子有一天會名滿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後才出現。莎士比亞死後七年,生前與他爭雄的本·約翰遜,寫了一首長詩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國之寶。
此地我必須特別提出夏志清來,說明知音之可貴,不但在於慧眼獨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於膽識過人,敢暢言所見。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國現代文學史》在美國出版,錢鍾書與張愛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魯迅、茅盾分庭抗禮,令讀者耳目一新。文壇的舊觀,一直認為錢鍾書不過是學府中人,偶涉創作,既非“進步”作家,也非“前衛”新銳;張愛玲只是上海洋場一位言情小說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錢鍾書、張愛玲,還有沈從文的獨創成就,更要在四十年前美國評論界左傾成風的逆境裡,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見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併兼。有知音一錘定音,不愁沒有粉絲,繽紛的粉絲啊,蝴蝶一般地飛來。
知音與粉絲都可愛,但知音多高士,總是獨來獨往,欣然會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來自深刻的體會,充分的瞭解。知音與天才的關係有如信徒與神,並不需要“現場”,因為寸心就是神殿。 / 粉絲則不然。這種高速流動的族群必須有一個現場,更因人多而激動,擁擠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斷加溫,只待偶像忽然出現而達於沸騰。
“知音”一詞始於春秋:楚國的俞伯牙善於彈琴,唯有知己鍾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後,伯牙恨世無知音,乃碎琴絕弦,終身不再操鼓。《論語》說:“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這麼看來,孔子真可謂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豈不成了香港人所說的“發燒友”了?孔子或許是最早的粉絲吧。今日的`樂迷粉絲,不妨引聖人為知音,去《論語》第七章《述而》吧。
不惜歌者苦
但傷知音稀
粉絲已經夠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練習】
1、下列對文意的理解和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音譯詞的“粉絲”使用方便,既可表現出粉絲從者如雲的聲勢,也可體現粉絲喜糾纏、善攀附的特性。
B、天才如果遇到知音肯定他的價值,那顆寂寞的寸心會感到欣慰;如果得知音而復失,則會悲傷不已。
C、知音的出現,不是在天才成名之前,就是要等天才死了之後。前者如歌德,後者如本·約翰遜。
D、作者認為粉絲和知音都可愛,但我們的生活中不缺少粉絲,缺少的是知音。作者期待更多的知音出現。
2、根據文章內容,比較生活中粉絲與知音的不同。
3、作者既說孔子“真可謂知音了”,又說他“或許是最早的粉絲”,對此應當如何理解。
【參考答案】
1、C
2、①粉絲為成名錦上添花,知音為寂寞雪中送炭。
②粉絲需要現場溫度,知音總是默想獨行。
③粉絲是對偶像崇拜,知音是與天才會心。(意思對即可)
3、說孔子是知音,是因為他對音樂有深刻的體會和充分的理解;戲稱他為粉絲,是因為他對音樂的痴迷至三月不知肉味,已類似於現代粉絲對偶像的狂熱追逐。(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