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教案和課件

岳陽樓記教案和課件

岳陽樓記教案和課件

  《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有許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取得一些小成績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裹足不前。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準備

  1.岳陽樓、《洞庭晚秋圖》的電腦展示圖片。

  2.將課文的知識整理成幻燈片。

  設計思路

  1.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於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並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3.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范仲淹《岳陽樓記》教案:第一課時

  一、名樓匯入

  師: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蹟,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

  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閱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二、電腦示圖解題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旬,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讀懂文旬。

  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幻燈顯示。)

  (1)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范仲淹《岳陽樓記》教案:第二課時

  一、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給下列字注音:(幻燈顯示。)

  謫(zhe2) 屬(同“囑”zhu3) 淫(yin2) 霏(fei1) 檣(qiang2) 楫(ji2) 冥(ming2) 讒(chan2) 偕(xie2)

  2.朗誦全文。

  二、研習新課

  1.理解文章層次結構。

  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生髮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自然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自然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2.提問: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3.提問: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之產生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4.提問: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並歸納: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6.朗讀第3自然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