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揚州一覺,千年不醒》的閱讀答案

《揚州一覺,千年不醒》的閱讀答案

《揚州一覺,千年不醒》的閱讀答案

  有一個夢,或者一種現實一一它從來未曾證實,但也似乎永遠不被否定。

  我一直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兩歲,或者三歲,我們一家,我、父親,還有母親,在一個輕霧的早晨,坐車來到水草極盛的河邊,母親替我梳著頭髮,然後指向遠方:

  “喏,那邊,那邊就是揚州了呢.”

  這個夢我母親是否定的。她說她從來都沒去過揚州,更不要說再帶上我和父親了,而我父親則抿嘴一笑,並未正面回答。他們兩個都是南方人,神情裡有著南方的含蓄與意猶未盡。

  但這個夢於我卻是無比真實,比很多現實生活更要真切無比。我固執地記得那個場景。我母親把我抱在懷裡,風吹過來,然後她的手指向薄霧深處的水域:

  “喏,看到了嗎,那就是揚州啊。”

  還有一件事也是奇怪而莫測的。十多年前,真實記憶裡我第一次去揚州時,朋友帶我遊個園。

  半園逛過,我說:“這地方我住過。”

  朋友笑,說:“不可能,這裡從來不對外開放客居的。”

  但我仍然固執,說真住過。而且是一間大客房,一溜下著蚊帳,純白色的,像一朵朵夏日裡也掩盛開的荷蓮。

  仍然是十多年前,個園遊過的第二天,朋友開車送我去高旻寺。

  恰是正午。一個小沙彌跑來開啟鐵門。寺靜極,有幾棵參天的古樹。這江南四大禪院之一的高旻寺,正值改建,原先的正門封住了。朋友是舊地重遊,於是感慨:全變了,不一樣了,真的全不一樣了。

  在高旻寺用餐,飯堂正中是一張長條木桌,一盆白米飯。湯是青菜湯,另有鹹菜、炒茄子等素食。我們—一坐了。菜極淡,鹽放得很少,並絕無味精。雖然時候不早,已是飢腸轆轆,卻仍然食之無味。因為在寺廟中與僧侶共餐,飯食是不能剩的,大家努力把碗中的飯菜吃完後,抹抹嘴巴,忍不住問道:寺中的大和尚也吃這個嗎?回答說是,並告知這青菜與茄子還都是自己種的。不時有和尚吃完飯,默默站起身去刷碗,素色的長衫在面前晃來晃去。那天我沒有多說話,我總覺得彷彿多問了這樣的問題,多少有些影射出對僧侶清貧生活的鄙夷——而不知為何,這讓我感覺羞愧。

  因為和尚不肯收飯錢,所以朋友拿了錢出去捐募。這時我身邊有人輕聲說道,其實在廟中乞食,是必得的。因為僧侶們覺得,佛的也就是眾生的,你問他討取什麼,他都肯給你。真的全都可以給嗎?我又連問一句。重建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因為還未完全竣工,殿內的腳手架還未拆除,但已可見氣勢的不凡與場面的'恢弘。我們在殿內走動,現看四壁的佛教壁畫。或許是殿大而空曠的緣故,講話的聲音發出了遼遠的迴響。忽然有一個年輕的和尚走上前來,說道:不要喧譁,有僧正在午睡。看一看就請出去吧。這和尚穿著深色的袈裟,眼眶很深,頗有達摩相。我們問他的籍貫,回答說河北。不多言。

  出寺門,我竟有些恍若夢境的感覺。寺外荒涼,幾片池牆。塘中卻是殘荷,不見花,光有大瓣雜蕪的荷葉。身體在那豔陽下出奇的沉靜下來,突然不太覺得熱了。

  我們朝河邊走。走了很久,河邊的水泥牆忽然不見了,面前是不寬的一片水域,有小艇停著,船上一位船伕,悠閒而坐,等待接渡者上船,然後把他們載向彼岸。可以望見河的對面,叢叢的樹影。朋友說,對岸有一座庵。漸漸有擺渡者過來,揹著大捆捕蝦的蝦籠,沿踏板上了船。

  而河水,在烈日下閃著光,竟是通體透明,

  後來就很長很長時間再沒去過揚州。仍然記得那個兩三歲時的夢。記得我固執地在個園裡說:“這地方我住過。”記得十多年前高旻寺那頓清淡的午餐。記得烈日下淡到虛無的河水……一直記得揚州。

  去年秋天我去德國。到了中部的一個小城鎮——馬戈的堡。我在地圖上查詢它的方位和知識——歐洲最重要的中世紀城市之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大部分的統治時間都居住在那裡,死後也葬在那裡的大教堂;在二戰時期,它是德國被盟軍轟炸燬壞程度僅次於德累斯頓的第二大城市,美國和蘇聯的軍隊佔領了該城。在兩德沒有統一期間,它歸於民主德國,兩德統一以後它現在是薩克森州的首府。

  於我,這個地方和知識都是陌生的。

  黃昏的時候我們到了,先去看一個德國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這個教堂在二戰時被毀壞得非常厲害。德國人後來用一種專門的磚來重建它。這種磚據說是用特殊材質製成,被雨淋溼以後,這個教堂的牆面就會呈現一種非常古老的灰黑的顏色。那天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好教堂的鐘聲響起來了,很多的鳥群飛了起來,街上沒有人。突然之間,我坐在黃昏的陰影裡,發呆,心悸,驚懼,有什麼東西曲折而緩慢地流過我的心頭。

  故鄉。

  我想到了“故鄉”這個詞。

  我突然覺得,“故鄉”這個概念其實是很廣泛的,有時候並不如同人們所說的那麼狹隊。

  那天晚上,我夢見了揚州。

  1.下列對文字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

  A.文章從關於揚州的夢境寫起,既給文章籠罩上一種夢幻色彩,也表達了作者對揚州深深的依戀。

  B.母親明確否定我的夢,父親則抿嘴一笑,並未正面作回答,這表明了父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徵。

  C.揚州的朋友否認我住過個園,而我則能回憶起我住個園時的具體情形,真是有些奇怪莫測。

  D.寺廟外悠閒而坐等待擺渡者上船的船伕,烈日下通體透明的河水,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2.文章題為“揚州一覺,千年不醒”,可文中卻花費不少筆墨寫德國小鎮馬戈的堡的教堂,請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3.文章以“那天晚上,我夢見了揚州”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1.B (B.文中後文寫“他們兩個都是南方人,神情裡有著南方的含蓄與意猶未盡”)

  2.①內容上:作者沒到過揚州,卻在夢中熟悉了揚州,沒到過德國小鎮,卻同樣能在這裡感受到震撼的共鳴。②主旨上:能更好地證明“故鄉”的內涵不僅是物質地域上的,更是廣泛意義上的精神上的歸依之處。③表達效果上:從揚州寫到德國小鎮,使文章內容更豐富。

  3.①以夢開頭,又以夢結尾,首尾呼應。②呼應題目“揚州一覺,千年不醒”。③表達了對揚州深深的讚美和憧憬。④簡潔乾脆,佘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