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在唐詩中割麥閱讀題含答案

在唐詩中割麥閱讀題含答案

在唐詩中割麥閱讀題含答案

  在唐詩中割麥

  劉懷遠

  村長老王在地裡轉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遠的兩塊麥田開始泛黃,心裡便火燒火燎。

  老王回到家,給在城裡的女兒小菊打電話,讓她星期天回來幫這兩戶人家割麥。女兒不肯,說她們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沒坐過椅子。老王說,搶收還要搶種,再忙你也要回來,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麥,累死也要去。說完不給女兒再說話的機會,啪地結束通話電話。

  一會兒,女兒打回電話說,爸,我星期天組織一些人回去割麥,但您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只要你回來割麥,100個條件我都答應。

  那好,您準備50把鐮刀,50頂新草帽。老王說,鐮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買呀。

  女兒說,您買吧,到時候我給錢。一頂草帽好幾塊錢呢。老王本想不答應,可想到成熟了的麥子,只有點頭。星期天,老王一早來北坡等候。八點過去了,人沒來。九點過去了,人還沒來。

  老王急起來,看看越來越熱的太陽,往手心猛啐兩口唾沫,抄起鐮刀,咔咔地割起來。

  這時,一輛豪華大巴車卷著黃土由遠而近,停在了坡邊。老王直起腰看,車門開啟,下來女兒小菊。一看女兒,老王鼻子快氣歪了,這是來割麥的嗎?小菊一身西裝套裙,扎著領結,手裡還提著一個電喇叭。緊接著又下來一大幫城裡的.青年,有說有笑。小菊拿著電喇叭說道:我們從小就學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但卻沒有真正接觸過農活,今天大家就親自體驗,自由組合,分成兩組,一塊麥田算一組,咱們來個友誼割麥比賽!

  好啊。青年們沸騰起來,摩拳擦掌,你追我趕地割起麥子來。小菊沒有割,對著電喇叭說,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觀刈麥》,詩中說道:“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一會兒,小菊對老王說,爹,您回去安排把中飯送來吧。老王應著,趕緊回村。看老伴正貼餅子,自己就去挑野菜。

  飯送到地頭,麥子已經割完,小菊正領著青年們拾麥穗。老王心裡高興,大喊:開飯嘍!青年們呼啦一下圍上來,把玉米餅子和野菜大醬吃了個精光。

  小菊又拿起電喇叭說,收完麥子的土地,接下來就會灌溉、耕種,種上玉米或大豆,三個多月後,又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青年們雀躍,說秋收時一定要組織我們再來喲!小菊說,大家上車吧,大家可以帶走頭上的草帽,當做此次豐收一日遊的紀念。

  人們都上了車,小菊掏出一沓錢,遞給老王。老王說,你發的工資?小菊說,不,是給咱割麥的錢。啥?來給咱幫忙,倒還給咱錢?那天您打完電話我和經理請假,經理靈機一動,

  。這錢經理讓給您,已經扣去了我們旅行社的費用。

  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說,咱不收錢都可以,秋上給多多地拉幾車人來吧,就不用讓在外面打工的回來收秋了。小菊笑笑:什麼都靠個新鮮,到時候再看吧。

  旅遊車卷著黃土開走了。車開出很遠,老王攥著錢的手還使勁揮舞,耳畔迴響著女兒吟誦的好聽的唐詩,和唐詩中沙沙的割麥聲。

  (選自《小說選刊》2009年第11期)

  1.請將下列與情節相關的內容填寫完整。

  開端:割麥的條件——發展: ——高潮: ——結局:希望秋天再來

  2.懸念是小說常用的手法,你能說說本文是怎樣設定懸念的嗎?

  3.你認為這篇小說透視出的積極思想是什麼?

  4.小菊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形象,你覺得她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5.說說文中畫線句有什麼作用?

  6.結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橫線上補寫合適的內容,使前後文連貫起來。

  參考答案

  1.在唐詩中割麥;幫忙倒給錢

  2.本文設定的懸念主要包括如下兩處:一是透過寫女兒提出回家割麥的條件設定懸念;二是透過描寫女兒的穿著設定懸念。

  3.示例:(1)富有創意(文化內涵)的想法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2)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活,讓人在勞動中體驗都市文化無法感知的愉悅。

  4.聰明幹練,富有創新思想,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5.透過寫“老王”焦急的等候,為下文寫小菊帶領旅行團一行回鄉割麥作鋪墊。

  6.示例:說咱組織個“體驗豐收一日遊”,既能幫你爹割麥子,還可以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