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德成為智慧短文閱讀答案
①在美國波士頓“二戰”猶太人蒙難紀念碑上,刻著德國新教牧師馬丁·尼莫拉留下的銘文: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出來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出來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出來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出來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那裡卻再也沒有人能夠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②這是從血的教訓中悟出的箴言。在那個法西斯主義處於強勢、毫無正義可言的時候,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所謂的“智者”可能會為了眼前的利益選擇去做法西斯的幫兇和奴才,雖然可以苟安一時,但總歸是法西斯主義者的俎上之肉。利己主義者的'智慧是一種小聰明,雖然可以暫時得利,但這種利總是有“害”相跟隨。
③擁有美德,也就擁有了人生的智慧。
④其一,美德是對利己慾望的一種超越。在有德之人看來,有損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種利,反而是一種害。正如孔子所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避開了不符合道義的利益,也就避開了它可能導致的害。愛好美德的人,善於約束自己,上不愧於天,下不怍於人,心裡坦坦蕩蕩,安寧舒暢。能使自己愉悅幸福一生的,莫過於美德。愛美德的人,才是真正愛智慧的人。
⑤其二,美德就是堅持道義,為他人著想。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貴德,一事當前,先問是否合於道義,而不以一己之好惡對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講仁講義,樂於助人,樂於成人之美,這有助於消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對立,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合作。與鄰為壑與互助合作之間,哪個更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⑥其三,美德是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愛人中愛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眾人快樂中獲得快樂。因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勢武力;因為他愛人利人,故能把自己與大眾連為一體。因此,孟子才說“仁者無敵”。
⑦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個社會和子孫萬代的精神財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費的君子智慧(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在他看來,“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費的。如果我們能把孔子思想發揮一下,使美德成為每個人的操守,社會將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兒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樣,每個社會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會是一個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們這一代能夠講美德,下代人潛移默化,也會崇尚正義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問題就不會出現。美德澤後長遠,如果真想讓社會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恆的智慧來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報》)
21.文章第①段引用銘文有什麼作用?(3分)
22.第④段中,與本段結尾處“愛美德的人,才是真正愛智慧的人”在內容上相照應的是那句話?(2分)
23.根據第⑥段的內容說說孟子的“仁者無敵”這句話中“仁”具體指什麼。(2分)
答案
21.①讓讀者認識到:利己主義者的智慧是一種小聰明,雖然可以暫時得利,但這種利總是有“害”相跟隨。用自己的話回答也可以,如你不堅持正義,不關懷別人,當你處於危難之時,別人也不會關懷你。②引出本文的觀點:擁有美德,也就擁有了人生的智慧。評分:共3分,第①點2分,第②點1分
22.避開了不符合道義的利益,也就避開了它可能導致的害。評分:本題2分
23.愛人、利人、使眾人快樂 / 行事以德 評分:本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