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閱讀訓練及答案
李藩,字叔翰,趙郡人。藩少恬淡修檢,雅容儀,好學。父卒,家富於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年而貧。年四十餘未仕,讀書揚州,困於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亞居守東都,以故人子署為從事。洛中盜發,有誣牙將令狐運者,亞信之,拷掠競罪。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後獲真盜,藩益知名。
張建封在徐州,闢為從事,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杜兼為濠州刺史,帶使職,建封病革①,兼疾驅到府,陰有冀望。藩與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語兼曰:“僕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當奏聞。”兼錯愕不虞,遂徑歸。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誣奏藩建封死時搖動軍中。德宗大怒,密詔杜佑殺之。佑素重藩,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論,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釋,亟追藩赴闕。及召見,望其儀形,曰:“此豈作惡事人耶!”乃釋然,除秘書郎。
元和初,遷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於黃敕後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藩曰:“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裴垍言於帝,以為有宰相器,遂拜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四年冬,帝顧謂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給人足,或國貧下困,其故何也?”藩對曰:“古人云:‘儉以足用。’蓋足用繫於儉約。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自然帑藏②充羨,稼穡豐登。若人君竭民力,貴異物,上行下效,風俗日奢,去本務末,衣食益乏,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自然國貧家困,盜賊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鑑前古,思躋富庶,躬尚勤儉,自當理平。”帝曰:“儉約之事,是我誠心;貧富之由,如卿所說。唯當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濫,極言箴規,此固深期於卿等也。”藩等拜賀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藩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頗後韋貫之,然人物清規,亦其流也。
(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九十八》,有刪改)
【註釋】: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國庫。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兼錯愕不虞 虞:預料
B.以為有宰相器 器:才能
C.或家給人足 給:供應
D.此固深期於卿等也 期:期望
5.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李藩性格同一側面的.一組是(3分)( )
A.①居幕中,謙謙未嘗論細微。 ②親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務散施,不數年而貧。
B.①藩知其冤,爭之不從,遂辭出。 ②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C.①藩性忠藎,事無不言,上重之,以為無隱。 ②若人君竭民力,……則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D.①公宜在州防遏,今棄州此來,欲何也。 ②因出詔,藩覽之,無動色。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藩年輕時安閒淡泊,勤奮好學,樂善好施,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做官;後來在東都留守杜亞處任從事,因在洛中盜竊案件中為被誣告者爭辯不成而辭職離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職時待人謙遜,因他的阻礙,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圖沒有得逞,受到誣告后皇上下詔要殺他,由於杜佑的極力申辯和推薦,皇上任命他為秘書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時,得到裴垍的賞識和推薦,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嚴正不如韋貫之,但人品清正行為規範,跟他們是同一類人。
D.李藩認為,如果國君耗盡民力,愛好珍寶,就會上行下效,奢侈成風,捨本逐末,造成國貧家困、盜賊紛起的後果,所以力諫皇上儉省用度。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年四十餘未仕,讀書揚州,困於自給,妻子怨尤之,晏如也。(5分)
譯文:
(2)誠使人君不貴珠玉,唯務耕桑,則百姓既足,君孰與不足!(5分)
譯文:
4.C(給,富裕,充足。)
5.C(都表現忠直敢諫的一面。A項分別體現了謙和內斂、樂善好施;B項分別是清正自持、有才幹和自信;D項分別表現正直敢言和沉著鎮定、臨危不亂。)
6.B(“由於杜佑的極力申辯和推薦,皇上任命他為秘書郎”錯。)
7.(1)李藩四十多歲時還沒有出去做官,在揚州讀書時,在用度方面很困難,妻子兒女都責怪他,他卻安然自若。(5分。補主語,狀後,妻子,晏如,每點1分,大意1分。)
(2)假使國君不以珠玉為貴,只是致力於農耕蠶桑,那麼百姓富足之後,國君怎麼能不富足!(5分。誠使(假使,如果),貴(以…為貴),足(富足);孰與(怎麼能),每點1分,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