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春景》原文賞析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是宋代婉約派詞人晏殊所作。我們為大家整理了《破陣子·春景》原文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破陣子·春景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後梨花紛飛。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只見那柳絮飄飛。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它是預兆我今天鬥草獲得勝利啊!不由得臉頰上也浮現出了笑意。
註釋
① 破陣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雙調六十二字,平韻。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豐收,有春秋兩社。新社即春社,時間在立春後、清明前。
③碧苔:碧綠色的苔草。
④飛絮:飄蕩著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頭,相逢。
⑥疑怪:詫異、奇怪。這裡是“怪不得”的意思。
⑦鬥草:古代婦女的一種遊戲,也叫“鬥百草”。
⑧雙臉:指臉頰。
賞析
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描寫了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展示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圖畫。
詞的上片寫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這兩句既點明瞭季節,又寫出了季節與景物的關係,給人以具體的印象。行文輕快流麗,蘊含喜悅的情意,為全詞的明朗、和諧、優美的基調打下了基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春水池塘,點綴那末三四點青苔,密林深處,不時傳來鶯兒的歌唱。“日長”,表明季節已開始變化,多少有點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飛舞,顯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初夏風光小幅,特別惹人喜愛。
清明時節後,天氣漸漸轉暖,海棠梨花剛剛開敗,柳絮又開始飛花。春社將近,已見早燕歸來。園子裡有個小小的池塘,池邊點綴著幾點青苔,在茂密的.枝葉深處,時時傳來黃鸝清脆的啼叫。
下片寫人。“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趁著這春暮夏初的季節,少女們停了針線,來到這大自然的懷抱裡。這時,東邊鄰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她們正好在那條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東鄰女伴”用白描手法,透過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態的描寫,由內心到外表塑造了東鄰女這一形象。內心真情流露的一剎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讀時,使人有似曾相識之感。“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少女們相逢的時候,興高采烈,歡歡喜喜的,隨著,一塊兒玩著那鬥草的遊戲。詞中主人公勝利了。這位天真的少女充滿著青春的歡樂。她忽然想起昨天夜裡做的那個好夢,認為那原來是“鬥草贏”的兆頭,臉上又飛起了笑容。詞中沒有正面來描寫鬥草的活動,只用一筆點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了這位少女不僅聰明,富於想象,而且心靈是那樣純潔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