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優秀教學設計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優秀教學設計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優秀教學設計

  引導語:歡迎大家閱讀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可以給你寫《飲湖上初晴後雨》教案帶來靈感。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優秀教學設計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教學中應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同時應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特有的表現慾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於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理念:

  以學生學習和活動方式結構課堂教學是本設計突出的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妝”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句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方法、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5、鞏固學習方法,豐富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嘗試背詩,創設情境,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從與學生初次見面實際出發,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又為新課學習作好鋪墊。根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由欣賞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熱情,實現自然過渡。]

  二、師生商討,激發動機,滲透學法,組織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學生學詩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梳理學詩方法,科學組織劃分小組角色,營造組際競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極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組自己組,任務自己分,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保障。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實踐當中。實現了方法的鞏固,促進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師深入學習組中,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的反饋資訊,以便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程序或走向。]

  三、小組彙報,組際競爭,相互評價,理解內容,突出重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彙報,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合作能力的提高。透過彙報、補充、評價、點撥等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四、創設情境,引導讀背,加深感悟,增強體驗,提高能力。

  [透過多形式的讀書實踐,激發學生的想像,豐富學生的體驗,加深對詩句內容的感悟,以讀促思,昇華理解,促進語言積累,受到美的薰陶。]

  五、拓展學習,開發資源,引導創新,促進實踐,綜合發展。

  [透過背誦其它描寫風景的詩句,喚起學生的認知,激勵學生閱讀背誦更多的詩歌作品,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祖國傳統文化,促進認識積累,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引導學生把對西湖的瞭解和理解,結合自己蒐集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等彙編成冊---《我來帶你遊西湖》,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佈置完成研究性作業,指向課外,促進學生髮展。]

  [知識拓展]

  古詩兩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練習題

  一、給下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楚 . 江 (cǔ chǔ) 孤帆 . (fān fán) 中斷 . (dàn duàn) 淡妝 . (zhānɡ zhuānɡ) 瀲 . 灩 (liàn niàn) 雨亦 . 奇 (yí yì)

  二、寫出下列字的偏旁。

  斷 ( ) 楚 ( ) 孤 ( ) 帆 ( )

  三、寫出詩句中帶點詞的意思。

  天門中斷楚江 .. 開 孤帆 .. 一片日邊來 山色空濛 .. 雨亦奇 水光瀲灩 .. 晴方好

  四、默寫本課所學的兩首古詩。

  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睛後雨

  五、寫出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這一詩句的意思。

  六、填空。

  《望天門山》的作者是 。我還知道他的詩:《 》和《 》。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作者是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的感情。我還知道他的詩:《 》、《 》。

  七、想象下列詩句描繪的畫面,並畫下來。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部分答案:

  五、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