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徐志摩> 《再別康橋》九讀法教學

《再別康橋》九讀法教學

《再別康橋》九讀法教學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詩篇。

  一讀詩歌,“知人論世”。《再別康橋》是以徐志摩先生為代表的現代詩派新月派的代表作品。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不僅寫了有關康橋的詩篇,還寫了非常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為了讓學生深入瞭解詩歌寫作的背景,筆者在課件上列印了《我所知道的康橋》的兩段文字。和學生們一起誦讀完兩段文字之後,筆者用詩人生前說過的一些話告訴學生康橋對於詩人一生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康橋是一個開啟詩人性靈、撥動詩情的所在,是詩人的精神家園。課前這個背景鋪墊雖然有點長,但筆者認為很有必要,解讀詩歌只有走進詩人的靈魂深處,亦即我們古代文論中所強調的“知人論世”才能真正地掌握詩歌的要旨。

  二讀詩題,讀出資訊。有了很好的背景鋪墊,筆者引領學生們去讀詩歌的題目,讓孩子們說一說題目中的資訊。學生指出題目中的“別”字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離別詩,筆者告訴學生在我國的詩歌王國中有很多的離別詩,於是我們一起收集古典詩歌中的離別詩並大聲誦讀。筆者告訴學生離別在許多古詩人的筆下特別沉重,對於古人來說離別是一件悽悽慘慘的事情,從而為感受徐志摩先生《再別康橋》淡淡的離愁做鋪墊。筆者告訴學生無論解讀什麼樣的文章,題目總是會提供給我們很多資訊,我們要學會解讀文章的題目,詩歌也不例外。在筆者將近一年的訓練下,學生們解讀題目的能力大大增強,從《再別康橋》中他們讀出了這是一首離別詩歌,告別的是一個地方,不是人,與一般的離別詩歌不同,而且詩人是第二次告別康橋,應該是故地重遊的感受。

  三讀詩歌,讀出基調。一首詩歌,透過初步的誦讀,學生能夠初步感知詩歌的基調,這是來正確解讀詩歌意境的必要鋪墊,於是筆者設計了本課的第三個環節——三讀詩歌,讀出基調。筆者一向喜歡給學生範讀,教學《再別康橋》時,筆者將鋼琴曲《秋日私語》作為背景音樂朗誦該詩。學生聽時能初步從筆者舒緩、低沉的語調中,在輕柔、和諧的樂曲中領悟到本首抒情詩歌的基調,那一份淡淡的哀愁似乎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

  四讀詩歌,賞析意象。一首優秀詩歌的誕生離不開意象,筆者一次次地告訴孩子們,在詩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事物就叫意象,而情感也正是從詩歌的意象中體會出來的。讓孩子們初步體會了詩歌的基調後,筆者設計了意象賞讀環節:“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你知道詩人將離別之情寄託在哪些景物上嗎?藉助這些景物詩人為我們營造了關於康橋的哪些畫面?請結合景物特徵給它們取個好聽的名字。”這個提問既讓學生們初步感受新月派詩歌的繪畫美,同時訓練孩子們概括詩歌意象的能力。答案沒有統一性,學生們有發揮的自由,也樂意去尋找答案。最終學生們的概括都不錯,譬如“揮別雲彩圖”“青荇招搖圖”等。學生們的答案告訴筆者,他們已經初步養成了既關注整個詩節又儘量用文中詞句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筆者接著引導孩子們去發現,本首詩歌的意象都很平常,但是詩人之所以寫出了不平常,就因為詩^融^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沒有虛構,沒有過多的矯飾,且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有別於傳統詩歌中寫人的俗套,離愁中多了一份清新、一份自然。這也是這首詩歌膾炙人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五讀詩歌,感悟情感。感悟意象後,筆者丟擲一個問題:“你從第幾小節哪些詞語哪些句子,讀出詩人什麼情感?”有的'學生從第一小節中讀出了詩人離別時的戀戀不捨;有的學生從金柳幻化出的美麗新娘中讀出了無盡的歡喜和眷戀;有的學生從招搖的青荇中讀出了詩人的忘我;有的學生從夢中讀出了詩人內心的隱憂;有的學生從詩人的放歌中讀出了沉醉;有的學生從沉默的夏蟲中讀出了淡淡的哀愁。筆者告訴他們,這就是物我一體的境界。總之,故地重遊,詩人心中是無限的眷戀和不捨。但詩人表達這種感情時卻很灑脫,很輕盈,沒有仰天呼號,沒有痛哭流涕,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哀愁,空靈而輕盈。在學生基本掌握詩歌情感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了誦讀指導,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讀詩歌,學生跟著音樂讀,效果出奇地好。為了使學生深入瞭解詩歌中哀愁之淡,筆者還引用了茅盾先生評《再別康橋》情感的一段話:“詩人所詠歎的,就只是這麼一點‘迴腸蕩氣’的傷感情緒;我們所能感染的,也只有那麼一點微波似的輕煙似的情緒。”

  六讀詩歌,賞析寫法。語文學習大量閱讀非常有必要,但厚積是為了薄發。語文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賞析和寫作,於是在學生了解了詩歌的情感之後,筆者力圖引導學生學習詩人的一些寫作技巧,為自己的寫作和考試作準備。筆者設計了這樣—個問題:“我喜歡哪一小節或哪一句詩歌,因為這裡運用______手法,有______表達效果。”他們很快找出了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找到了融情人景的手法。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頂真、迴環等修辭手法,講解了詩歌物我一體的境界,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文中的疊詞、動詞、形容詞等,讓學生從各個角度感受詩歌的魅力。

  七讀詩歌,感受三美。《再別康橋》是現代文學史上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欣賞完了該詩的技巧之後,筆者設計了一個七讀詩歌,感受三美的特殊環節,具體設計如下。1.大家默讀,一賞詩歌的建築美。筆者告訴學生,詩歌的建築美是句子的勻稱和句式的整齊。2.學生齊讀,二賞詩歌的音樂美。筆者告訴學生,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的,節奏、音韻、彈性,都是音樂美的表現。3.學生個別讀,三賞詩歌的繪畫美。筆者讓班級中誦讀好的同學配樂誦讀,並引導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詩歌中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再次感受該詩的繪畫美。

  八讀詩歌,力爭言傳。蘇州市中考考試說明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詩歌鑑賞的要求,但是中考出題時還是很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2009年中考試題就考查了《再別康橋》的兩條題目。教完《再別康橋》之後,筆者又設計了鑑賞環節。在感受中考真題的基礎上,我告訴孩子們詩歌鑑賞對於我們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重要性,希望孩子們多背詩歌,多賞詩歌,愛上詩歌。其實這個環節筆者大多會讓學生親自創作詩歌。學生的作品儘管稚嫩,但很多時候卻也言之有文,甚至會湧現出一些佳作。

  九讀詩歌,厚積薄發。本課最後用課件展示了林徽因懷念徐志摩的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讓孩子們一起跟著音樂誦讀。並告訴孩子們,深情緬懷詩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閱讀他的作品,於是佈置課後作業:1.課後讀完徐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和徐志摩先生其他的詩歌作品,閱讀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作品,再次感受三美: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推薦作品:徐志摩《偶然》、聞一多《死水》、朱湘《採蓮曲》等;2.課後繼續蒐集離別詩,在抄寫本上抄寫積累,不少於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