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席慕容> 《七里香》閱讀答案

《七里香》閱讀答案

《七里香》閱讀答案

  20世紀臺灣著名的女作家席慕蓉寫作生涯中的第一首詩即名為《七里香》,臺灣著名女詩人席慕容授權在大陸地區印行她的三本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和《時光九篇》之一。

  七里香

  中國臺灣 · 席慕容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的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鬱香

  15、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A. 詩人透過一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綠樹、白花、籬、魂魄、園,為我們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圖畫,並給我們以豐富的想象空間與深遠的意蘊享受。

  B.“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鮮明的對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歸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繫故園,重回故園。以“溪水”、“浪潮”兩句對比起興,從中引出對人生的思考。

  C.綠樹、白花交相輝映,在“籬”前的年輕人豈知離愁別苦?詩人在此巧用“籬”與“離”之諧音,暗寓離別之意。少年輕離別,只是揮揮手,便頭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灑脫。

  D.直至滄桑歷盡,魂魄歸來,轉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長恨歌》有“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之句,詩人此處用“魂魄”這一深具古典韻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韻致,纏綿的情懷。一陣微風拂過,鬱香滿園,言有盡而意無窮。

  《七里香》閱讀答案

  15、B(3分)

  “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歸宿”錯誤

  拓展閱讀:《七里香》賞析

  這首詩的內容可一言以蔽之:“追夢少年輕別離,滄桑中年重故園。”其結構亦一目瞭然:第一節以隱喻統攝全詩,後兩節的具體描寫則分別闡釋了第一節兩句詩的含意。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的“追夢情結”:“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我們,不都曾天真地以為夢想總在遠方嗎?認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義無反顧地闖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節詩人具體地再現了當年自己離家追夢的情景:“在綠樹百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告別。”“顛狂少年輕離別,辜負春時節”。家鄉的樹再怎麼濃綠,花再怎樣潔白,也總挽留不住一顆年輕的不安分的早已躍躍欲試的心。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過程,寫出了存在於每個遊子內心深處的“鄉愁情結”。年齡漸長,閱世漸深,方明白“此心繫故園,情懷追昨天”之理,無奈時光不可倒流,再也無法回到少年爛漫時。等到“滄桑了二十年後”,驀然回首,才發現“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不由心生“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夢中,“魂魄”方可“夜夜歸來”,去親近那株故園籬前的七里香,於是整個夢境裡便有一陣微風拂過,鬱香滿園。

  在詩中,詩人雖未直接點題“七里香”,但處處可見其影蹤。故園籬前七里香的“綠樹白花”,雖經二十年歲月流光的無情磨洗,依然鮮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僅一直盛開在遙遠的記憶裡,更是永遠綻放於遊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滿園的鬱香”彷彿被賦予了一種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時空之牆而陣陣襲來,頓時讓詩人沉醉迷失於這亦幻亦真的境界裡了。七里香的白花、鬱香,把後兩節巧妙自然地融為一體,二十年、千萬裡的時空的裂痕,就這樣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撫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