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閱讀答案小學
閱讀《鄉愁》,完成練習。
小時候 ,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
我在這頭 ,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
我在這頭 ,
新娘在那頭 。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
而現在 ,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我在這頭 ,
大陸在那頭。
1、在詩中,作者分別把鄉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了詩人(思念,熱愛故鄉和親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為什麼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答:詩人從親歷的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這種取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
郵票(小)——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窄)——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淺)——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3、你知道詩的最後一節中提到的“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哪個海峽嗎?
答:詩的最後一節中提到的“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臺灣海峽。
4、“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是什麼意思?
答: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