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分析與設計
《鄉愁》語言簡潔凝練,形式整齊,朗朗上口,並且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四個意象,表達了千萬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他們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儘快實現的心情。下面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教學分析與設計,一起看看吧。
教材分析:
《鄉愁》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透過學習本詩,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創作小詩,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深刻的主題,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能力、品味語言的能力、自學探究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及更為深沉的愛國情懷,將感情上升到激勵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統一的期盼 教學重點:體會意象和構思對錶達鄉愁的作用
教學難點:對詩中四種意想的體會和把握
教學過程:
(課前3分鐘播放歌曲《想家的時候》,創設氛圍
一、匯入新課
故鄉,是每個離家的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開始也是結束離開故鄉,有時帶著憧憬、夢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時帶著寂寞惆悵和一份深沉的蒼涼去奔波,但不管怎樣,家鄉總是遊子心中最溫柔、最留戀的地方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的遊子,特別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詩——《鄉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心的呼喚板書課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作者吧,哪個同學根據你積累的資料,簡要的把你所認識的余光中先生介紹給大家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 1928年出生於南京, 1950年去臺灣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於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
三、指導朗誦
1、聽錄音朗讀,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和詩的朗讀節奏(播放課件學生全神貫注地聽錄音朗讀深沉、圖文並茂,學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確感情基調、語速(深沉中略帶哀傷的,緩慢的)
3、劃分詩的節奏
詩歌是講究節奏的藝術,節奏是感情的外在體現,“感情動於中而節奏形於外”朗讀詩歌必須講究節奏,請同學們開啟課文,根據課後習題三的提示,邊標出節奏邊小聲朗讀(生邊小聲試讀邊快速標出朗讀節奏,師來回巡視著,指導有疑難的同學)
4、老師作示範朗讀(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思鄉曲》)
5、指名朗讀
四、分析、解讀本詩
1、這首詩抒發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抒發詩人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要把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感情具體表達出來,就要藉助意象,意象就是詩中的形象請同學們幫老師找找看,這首詩藉助什麼樣的意象表達這濃濃的思鄉之情?(板書: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詩中分別表達了怎樣的鄉愁呢?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想景悟情,再現詩中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生六人一組,師來回巡視,具體指導)
(透過聯想,演釋詩的內容:小時候,作者出外求學,當夜靜時總想起母親,就拿筆寫信,望著那小小的郵票,他希望這郵票能帶去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後來他漸漸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為了養家餬口,外出工作每當要回家時,望著那窄窄的船票,想著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飯菜在家等待著;後來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母親卻在一方矮矮的墳墓裡,作者心酸極了,那種辛酸是無法言喻的而現在,作者己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他站在臺
灣的高山上,眺望祖國大陸:這淺淺海峽飽含著多少人的辛酸淚水,什麼時候祖國才能統一啊!板書:思鄉、懷親、愛國)
4、透過朗讀,想景悟情,我們己經感受到詩人獨具的藝術匠心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這首詩美在哪裡?同學們可以從結構、主題、意境、修辭等去欣賞(生議論明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富有音樂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富有結構美)
小結:鄉愁是一種抽象的情緒,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作為鄉愁的對應物,收到了具體、生動的效果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來是並列的,從感情的抒發來看,則是層層推進的由鄉關之思、懷親之情、至更為崇高的愛國深情,具有以往鄉愁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構思精巧、結構整飭、旋律優美
5、再次朗讀全詩,體會感情,試著背誦(三分鐘後,師生齊背)
五、激情抒懷
鄉愁是苦澀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縷縷扯不斷的情思,是對家的嚮往,是對根的企盼不論漂泊多久,不論身在何處,當夕陽西下,當晚風吹拂,總有那麼一抹淡淡的愁緒縈繞在心頭……如果你是這位憑欄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峽的彼岸,眺望大陸的方向,心裡會想些什麼?你又想對大陸說些什麼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許能隔開一切,卻隔不斷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深情!相信這深情總有一天會填平這淺淺的海峽,到那時,“月圓人也圓”!
六、遷移拓展
1、仿句
這首詩作者透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其實除了這些事物外,還有許多東西能觸動我們的心靈,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具體的事物為"鄉愁"打個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可以把這些句子整理起來,就是一首很美的`鄉愁詩了,同學們嘗試做詩人了
2、各領風騷話說愁
鄉愁、離愁、憂愁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詠的題材,請說出帶“愁”字的詩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體演示積累的有關"愁"的詩句,學生 快速地抄寫在筆記本上,積累妙詞佳句)
板書設計
鄉 愁
於光中
小時侯 郵票 思鄉
長大後 船票
後來 墳墓 懷親
現在 海峽 愛國
拓展閱讀:鄉愁解讀
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篇詩作,次年隨國x黨赴臺。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詩集有《靈河》、《余光中詩選》。其鄉愁詩別具特色,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意味深長。
寫作背景: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當時大陸與臺灣互不往來,幾乎隔絕。
鄉愁-----全詩是按時間順序組織安排的。這四節詩層層深入,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對祖國的思念。同時表達了詩人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抓住郵票這個意象,說小時候的鄉愁,一個在外求學的學子的鄉愁,是母親從遠方寄來的信件上貼著的那一枚枚小小郵票引發了他的鄉愁。(母子分別)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抓住了船票這個意象,說長大後的鄉愁,一個在異國(異地)孤客的鄉愁,是那一張張把他從新娘身邊拉走的窄窄的船票引發的鄉愁。(夫妻分離)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抓住墳墓這個意象,說母親去世後留給他的鄉愁,一個孝子的鄉愁,是使他抱恨終天的是那一方矮矮的墳墓。(母子訣別)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抓住了海峽這個意象,說現在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抓住了海峽這個意象,說現在的鄉愁,引發他鄉愁的是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個遊子對故土的思念以及期盼早日統一的思想感情。(遊子與大陸的分別)
《鄉愁》的形式美。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傳統的美。統一和變化,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裡)頭”的四次重複,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