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鄉愁評課稿

鄉愁評課稿

鄉愁評課稿

  《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下面是鄉愁評課稿,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鄉愁》是一篇懷念祖國、渴望迴歸大陸的愛國詩章,余光中先生以民謠的歌調,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具體的物象,把綿綿的鄉愁、無限的愁思注於筆端,把鄉愁的產生,鄉愁的無奈,巧借“距離”表現出來,傾訴了詩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王老師的《鄉愁》這一課,整節課教者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以讀為主,以讀促思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王老師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途徑地讀,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效果。同時又透過學生動人的朗讀,教師感人的導語,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學生始終沉浸在對鄉愁的感悟之中。這堂課的設計思路:聽讀:感受—朗讀:理解—演讀:想象—比讀:發現—創讀:創造。新課標要求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而詩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語言。因此,在以上四個環節中始終貫穿著一條紅線———情。這首詩的“情”就重在“鄉愁”上。整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學習者。閱讀過程是師生共同感悟提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王老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真話、訴真情,將個人的閱讀體驗與作者的情感體驗融為一體。

  第二、處理好學生、教師、作者三者之間的關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王老師貫穿在課堂中的一條主線就是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在聽讀時,她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去聽詩,用簡潔的文字說感受;在朗讀時,她讓學生把各自放進詩歌中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詩歌的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心聲。而且閱讀本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許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寫出來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勞動的結果。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應該把迎合當作尊重,也不要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作者,須知:書在誰的手裡,誰就是書的主人。因此,王老師讓學生去多讀反覆讀課文,這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和創造性的勞動。

  第三,處理好閱讀和生活的關係。

  文學是生活的反映,閱讀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閱讀和生活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應當樹立為人生而閱讀的觀念,既要關照別人的生活,更要關注自己的生活;既要為今天的應試去認知和理解,更要為明天的發展去批判和創新。金開誠先生指出:詩詞賞析始終離不開一個“想”字。徐老師讓學生用“鄉愁是~~~~~”的句式說一句話就是一條有效途徑。另外,王老師讓學生選一小節用語言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也很有創新意識,和新時代的生活生動有趣的聯絡起來。當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被感性的文字昇華時,抓住學生感情的火花及時點火,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有成功的體驗,詩情自然噴薄而出了。

  總之,王老師的這節課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獨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強化重要之點,一切以學生讀為主,沒有雕飾之意,一切順乎自然,清新流暢。就在這看似教者無為的課上,實現了師生的共同精彩。我們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鑑賞,有的放矢,讓學生髮現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拓展閱讀:鄉愁閱讀習題與答案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全詩有四小節,每小節分別寫什麼內容?

  2.詩中運用了哪些形象?這些形象有什麼共同特徵?

  3.下列對詩歌含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強烈要求兩岸統一。

  B.詩中表達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識形態,表達的是人類固有的美好情感。 C.詩中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都是意象,不是幾種純然的客觀事物。 D.全詩只有四節,卻跨越了無數的歲月,籠罩了現實世界的氛圍。

  4.下面對《鄉愁》一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全詩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母親、妻子的愛熔鑄在對祖國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祖國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一的深切願望。

  C.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故鄉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深切願望。

  D.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母親、妻子的愛熔鑄在對故鄉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殷切期望。

  5.摘錄詩中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說說詩歌是怎樣層層深入地抒發愛國之情的。

  6.鄉愁是一種抽象的情緒,詩人採用了哪些具體意象,將它變為具體可感的?

  7. 詩歌中所選取的一組意象間是並列還是遞進關係?請簡要說明。

  答案:

  1.童年時代的母子分離;青年時期的夫妻分離;中年時期的母子生死之別;現在遊子與大陸的隔離。

  2.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形象都是“我”的“鄉愁”的物化,是離別的見證。詩人從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作為抽象的情緒“鄉愁”的客觀對應物,從而避免了抽象、枯燥,起到了具體、生動的效果。

  7.這些意象,從感情的抒發來看,是層層推進的。郵票、船票、墳墓等三個意象,不過是鋪墊,末節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所抒發的愛國主義深情,比起前面三節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具有一種崇高美,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