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王之渙《登鸛雀樓》教學反思
1、立足於學情,調整教學重點難點
絕大多數二年級的學生對於古詩《登雀樓》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能讀、甚至能背了。所以,儘管讀準、背誦古詩,是這節課教學的重點,但是,課堂上並不需要再耗費太多時間。在對學生學情瞭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直接讀古詩,只對出錯的地方進行提醒和糾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是,學生對古詩的熟悉僅僅停留於會讀會背。對於古詩的意思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2、利用多媒體幫助理解
古詩比淺顯,但是,讀完古詩,學生對雀樓其實並沒有多少印象。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對雀樓有所認識,幫助理解詩意,但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還不夠鮮活。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動態的圖與靜態的'文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圖、文、聲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影象,在學生腦海裡越來越明晰,從而真切感受到夕陽西下,黃河水流進大海的那種氣勢,這樣感悟內化,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
3、結合生活實際,注重學科的綜合
學這首古詩,我除了抓住古詩本身做文章,我還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比如在介紹這首古詩的時候,我引用了我們本地的名人沈括對這首詩的評價,讓學生對這首詩的地位有一個簡單的瞭解。在講到登高望遠時,我結合了前面所學的課文《小松樹和大松樹》,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難點。並利用地形圖幫助學生大瞭解一下雀樓所在的位置和這裡的地形,初步知道這樣一種壯觀景象產生的原因。
4、不足之處
這節課立足與學生的學情。但是有的地方還顯得過於急,可以讓學生再多說說,多談談。自己把學生講的瑣碎的地方還沒有能夠收的攏,教學過程顯得有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