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語言的情境之美
導語:汪曾祺的作品語言不僅具有外在的結構美,同時語言創設的情境產生的“言外之意”也給人以無盡的藝術享受,引起作家深刻的思考。汪曾祺用其豐富的語言透過刻畫一系列生動的民間瑣事和細緻入微的人文風俗以及景緻描寫來創造和諧優美的情境,而情境之美關鍵在於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營造。在汪曾祺獨特的語言觀下,賦予了意象飽含的象徵意義,引讀者進入無限的情境美之中。
一、濃墨重彩構造民俗之美
一提到民俗,我們往往會想到婚喪嫁娶,節日等等,這些都是不容易隨著歷史的興衰而變化的,具有很傳統的色彩,運用民俗意象,可以增加作品的鄉土色彩和民間趣味。
(一)豐富的儀式奠定了民俗生活基調的歡樂與愉快
在汪曾祺的小說裡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儀式,如《受戒》具有很多的儀式,首先關於唸經的儀式小說中是這樣闡述的:“教唸經跟教書一樣,師父前面一本經,徒弟前面一本經,師父唱一句,徒弟也跟著唱一句。舅舅一邊唱,一邊還用手在桌上拍板兒,一板一眼,拍地很響,就跟教唱戲一樣哎。就連用的名詞都一樣。”在剛去當和尚的明海眼中,唸經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就跟唱戲一樣,說明和尚與世俗生活無界限,充滿了歡樂的氛圍。
其次是做法事,在文中說是“放焰口”年輕好看的和尚很喜歡“放焰口”,因為他們可以出盡風頭,一把大焰口過後,“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這樣的法事也帶來歡樂,這樣的佛事活動不但沒有對生命形成束縛反而給自由提供了條件,於是生命的歡樂再次為歡樂的氛圍奠定基調。
再次是和尚的殺豬儀式了,文中這樣描寫的:“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是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一樣,開水、木桶、尖刀。捆豬的時候,豬也是沒命地叫。跟在家不同的,是多一道儀式,要給即將昇天的豬念一道;‘往生咒’,並且總是老師叔年,神情很莊重……”給豬念往生咒是多麼發笑的事情啊,充滿民俗的樂趣及幽默,同樣是奠定了歡快的氛圍。
(二)茶館酒樓意象展現了民間生活的淳樸自在之美
在魯迅和老舍的作品中會出現很多的茶館酒樓意象,老舍專門一篇作品就叫做 《茶館》,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裡》更是將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都安排在茶館裡。茶館酒樓文化已經成為了風俗文化的一種存在方式。在汪曾祺的作品中也非常注重對於茶館酒樓意象的塑造。如《安樂居》、《故人往事・如意樓和得意樓》等。
《安樂居》中,老呂、老聶、老王瘸子白薯大爺等人每天都會去安樂居喝一毛三分一兩的就吃三四毛錢的兔頭,過著最低層次的生活,但是他們的日子過的照樣是津津有味的,這些酒客們吃兔頭是有章法的,到安樂居的順序是規律的`,安樂居記載了他們各式各樣自在快樂的生活。
汪曾祺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意象,實現了其“寫生活” 的意圖。正如他所說的“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滋潤人們的心靈,堅定對生活的信念。”
二、抒情寫意勾畫自然之美
“汪曾祺小說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象,景附著在他的清平之氣中,達到了景與情的和諧。”可見景與情是相互統一不可分離的。
(一)植物意象體現的勞動之美,生命之美
汪曾祺對於植物是極其喜愛的,他總是很極致的去寫景物,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對於植物的描寫語言細緻獨到,意味深遠,給人以無限遐想。
《葡萄月令》中,葡萄的生長過程是一個生命的復甦、繁榮、創造價值的過程,在作者的筆下葡萄是擬人化的,充滿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同時文章能夠讓我們體會到辛勤勞動的那種自然狀態下的美好,表現作者對於勞動和勞動者的讚美。在汪曾祺的散文《草木春秋》中對於花的描述從葉子的形狀到生長的體態一一描述,恰到好處,木芙蓉“欣然有生意”,車前子具有“童話情趣”,紫穗槐“珊珊可愛”,字裡行間無不透漏出作者的喜愛,洋溢著快樂和趣味,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二)水意象體現的清澈之美,靈動之美
汪曾祺的故鄉是在水鄉高郵,汪曾祺從小就喜歡在水邊玩耍,水影響了他的品格。由此可以看出汪曾祺的青少年生活和水息息相關,水已經充分的融入了汪曾祺的生命之中,成為了他作品中的一部分。汪曾祺筆下的水是清澈的靈動的,為其文章整體語言奠定了一種清澈靈動的基調。
在《大淖記事》中巧雲和十一子因水而相識,因水而相戀,水意象已經成為了文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水意象不僅烘托出靈動清新的氣氛,還成為十一子和巧雲之間清澈美好愛情的象徵。在《受戒》中,明子坐船去當和尚,在船上遇見了開朗可愛的小英子,後來明子去受戒,小英子划船送他,這些都是在蘆葦蕩裡發生的,而水則構成了清澈活潑的背景,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在《小學校的鐘聲》,少男少女們也是在渡船的過程中產生了單純而又美好的愛情。
“水有‘大河奔流’的豪放,也有‘小橋流水’的溫柔流淌,不同於張承志筆下的堅韌之水,更不同於北村筆下的孤獨之水,汪曾祺筆下的水是溫婉的平和的,是明澈的鮮活的。”[3]這種水意象體現清澈靈動之美不僅體現在每一個作者描述的小人物身上,更是奠定了全文的語言基調,因此讀汪曾祺的文章總會有一種流動的感覺似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田,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