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望嶽> 杜甫望嶽中考練習題

杜甫望嶽中考練習題

杜甫望嶽中考練習題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作者介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又因為他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註釋:

  ①選自《杜詩詳註》。杜甫的《望嶽》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這是第一首。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洛陽應試落第,漫遊齊趙(現在山東、河北一帶), 望泰山而作此詩。 ②嶽:高峻的大山,這裡指東嶽泰山,為五嶽之一。

  ③岱宗:對泰山的尊稱。④夫:語氣詞。⑤齊魯:泰山之北為古齊地,之南為古魯地。⑥了:盡。⑦齊魯青未了(l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齊,指泰山以北地區,春秋時屬齊。魯,指泰山以南地區,春秋時屬魯。青,指山色。未了,不盡。

  ⑧造化鍾神秀:意思是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於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鍾:聚集。神秀:秀美而有靈氣。

  ⑨陰陽割昏曉:意思是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泰山極高,南面受日光,故明亮;北面陽光照不到,故昏暗。割:劃分。⑩蕩胸:心胸動盪。⑾曾:通“層”。 ⑿決眥(zì):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眥:眼角。⒀入:沒。⒁會當:終當、終要。

  ⒂“一覽眾山小”這句本於《孟子·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譯文:

  五嶽之首的泰山啊,怎麼樣?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亙在齊魯無盡無了。 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看峰巒層雲迭起,胸中一陣陣盪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匐在山腳下是那麼渺小。 詩詞賞析訓練題《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 字展開,熱情讚美了泰山的 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2.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_____而_____,時間是從_____至_____,並由望嶽聯想到將來登嶽。

  3.“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_____;“造化鍾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_________;“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寫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寫,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__________的特點。

  5.“造化”句寫泰山的____,是___寫;"陰陽"句寫泰山的_____,是____寫。

  6.《望嶽》中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作具體解釋。首聯是_____,頷聯是_____,頸聯是_____,尾聯是_____。

  7.詩的前兩聯著力寫泰山的______,後兩聯著力表現的是______________。

  8.尾聯蘊涵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鍾”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試分析其好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割”字煉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請從“鍾”字入手,對“造化鍾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了詩人的什麼精神和氣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了青年杜甫英姿勃發的情懷,讀了這千古名句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請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作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選出對詩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此句寫近望所見,未了,有綿綿不盡之意。

  B、“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上句寫泰山秀美,用是虛筆,下句寫泰山的高大,是實寫。

  C、“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

  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富有哲理,表達作者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17.對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人由望泰山而產生登臨意願,於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麼高大,而是寫泰山佔地多麼廣大,以距離遠襯托山勢高峻,用筆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運氣,福氣的意思,這句是說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實為泰山的運氣。

  D、全詩格調高亢,尤其是七、八兩句表現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

  18.下面是對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氣。

  B.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

  C.頷聯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詩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後兩句是詩人登上泰山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廣西貴港)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思。(2分)

  ①齊魯青未了 未了:_____________ ②會當凌絕頂 會當:______________ (2)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 )(2分)

  A.詩的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這首詩描寫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發作者仰慕讚歎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C.“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上句寫泰山是實寫,下句是虛寫。 (2009湖北省襄樊)

  (1)詩中加點的“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山了泰山__________的形象。(2分)

  (2)名句恆久遠,千古永流傳。請談談你對千古傳誦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山東省棗莊市)

  (1)有人評價此詩“‘割’字奇”,品析“割”這個字,指出奇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裡卻有深刻的含義。請說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