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
【教材分】
本文篇幅短小,字詞句疑難相對較少。根據本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特點,可著重從其寫景特點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進行分鑑賞,既可給學生以新鮮之感,又可培養對自然山水的審美鑑賞力和借鑑如何描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品味文中詩情畫意的寫景特徵。
2、鑑賞語言淡雅優美,富有情韻的特點。
3、感悟文中描繪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學策略】
從課題入手,透過誦讀、播放配樂朗誦,營造詩情畫意的氛圍,整體把握文意。再從裴迪為切入口:如果你是裴迪,你會應邀嗎?最打動你的是什麼?以此牽出文中的“景”、“情”、“理”來探究。最後透過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山中”是什麼山?王維為何在山中?裴迪是什麼人?誰寫給誰的書?學生看註釋,教師簡介背景。
二、透過誦讀,整體感知
1、自由散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疏通文意。個別弄不懂的問題可小組討論解決,如不能再問老師。
2、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句子,嘗試美讀。教師在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重音輕音的運用,語音的延長,節奏緩急等方面,點撥和鼓勵學生不斷設計和嘗試,加深對景物和語言之美的體會。
3、老師範讀,學生對照自身不足。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寫景中體現的作者內心的情感。
三、討論探究
1、提問:假如你是裴迪,你會應邀嗎?王維此信最能打動你的是什麼?
⑴ 學生可能絕大多數說應邀,兩個理由:山中的美景、朋友的深情。
(教師點撥,兩人的情誼表現在哪些方面?他們深厚情意的基礎是什麼?當然在於兩人有相投的志趣,對於自然美景的欣賞和領悟。文中裴迪“天機清妙”可找到顯證。教師可適當介紹王維與裴迪的交往情況。可感知,裴迪應邀是因為山中有二人共賞的美景,二人從美景中能夠領悟到共同的深趣。)
⑵ 可能會有學生說不應邀,因為他要忙於考試啊,他對官場還寄予希望,兩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裴迪也可能不來啊!
(教師不限定答案,鼓勵更開放性地理解。)
(那麼藍田山一帶有怎樣的美景?緊承著過渡到景物描寫的品味。)
四、具體研讀文中景物描寫詩情畫意的特點及語言的簡約淡雅
1、朗讀第二段中寫景的`句子:
⑴ 找出此段寫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飾詞,說說每個景物各有什麼特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可發現景物前多用“清”“寒”“深”等詞,營造了一種冷寂清幽空靈的意境。
請學生挑選一些字來談談感悟,如“疏鍾”可以想見鐘聲清潤悠揚,疏疏落落,隱隱約約而又清晰可辨,顯出靜中之動,有種縹緲韻味。
⑵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所表現的畫面。總結作者在描寫中運用的技法。
王維精通音樂,擅長繪畫,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他的文也有此特色。此景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著墨淡雅,用筆清疏。寫景動靜結合,有聲與無聲相應和,細緻地表現了光色和音響變化,語言精美,音節舒緩,表現了山水的幽靜和作者內心的靜謐。
⑶ 這樣的冬季月景你覺得優美嗎?喜歡嗎?
可能許多學生不喜歡,因為太冷寂太悽清甚至有點寒意森森。也可能有人會說意境很優美,但讓自己長居此地就不情願了。
⑷ 為什麼清幽寂靜、寒意森森的冬夜在王維眼中卻是優美動人的呢?
藉此可適當介紹王維對佛教和禪學的極大崇拜,禪宗思想對其詩文感情格調的影響。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筆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許正是作者內心禪意的表現,也是作者靜謐澄澈的心靈天地的折射。王維,字詰,名與字來源於佛經《維詰》。有人說王維心中有座“佛”,可見其晚年內心的平靜和甘於寂寞。難怪有人稱王維為“詩佛”。
2、朗讀第三段中寫景的句子:
⑴ 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色彩明麗,生動活潑,富有朝氣。
請同學透過聯想描繪文中所寫景物,體會景物的意境。
⑵ 啟發學生,從此段所寫的事物(草、木、山、魚、鳥等)聯想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思考兩段描寫在意境上有什麼不同。
毛澤東筆下是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萬類霜天競自由”。“萬山”“層林”意象闊大,“紅遍”“碧透”絢麗多彩,豪邁樂觀。而王維筆下是一幅色彩明快而清新朗秀的春朝圖。意象並不壯闊,色彩明麗卻並不絢爛,再讓學生透過煉字來加深理解,比如輕“出”水的“出”,有輕柔之感,少力度;而“擊長空,魚翔淺底”的“擊”“翔”就顯得剛勁有力的多。同樣“露溼青皋”中用“溼”而不用“滴”和“墜”,聲響更細小更輕微,甚至難以察覺。整幅畫面生機盎然而又沖淡閒散。
⑶ “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該如何理解?請學生談談感悟。
① 是對自然的觀照,自然與心靈的和諧感應,天人合一:
作者對自然風光有著濃厚的興趣,與自然萬物有相敬相和的親密關係,因而對佳山麗水有極強的領悟能力,能更細微地去領略和感知自然界的淨美與和諧。春景中自然萬物均生動活潑,自由舒展著自我,那份閒適使作者極想與其融為一體。欣賞美景,觀照心靈,向外發現了山水的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真性情。他希望能夠物我相親,與自然泯然無間、盡善盡美的和諧相處。
② 是對人生的理解,對恬淡寧靜,超塵脫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陶淵明《飲酒》中有“採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寫出了他歸隱後鄉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從景物中領悟到返歸真的真意。而王維在景物中何嘗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種人生理想呢?人本就應該生存在如此美景之中啊。
小結:雖是一封書信,作者卻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思寫的如同一首讚美風光和表述友情的讚美詩。我們還隱約看見王維的靜謐澄澈的心靈天地,感受到他對自然萬物獨特超群的的感悟能力和對超凡脫俗人生的追求。其清寂雅淨的胸襟與閒靜從容的心地,帶給人恬淡和寧靜的心境,是詩文之中的極品。
五、比較閱讀
《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相同點:
1、聲、色;動、靜。
2、詩畫結合;書畫結合。
3、感情:閒居之樂,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不同點:
詩:秋景。
文:實寫了冬景,擬寫了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