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王維唐詩鑑賞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王維詩鑑賞
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同年,對王維頗為賞識的開明政治家張九齡被貶遷荊州,王維也被排擠出朝廷,奉命以監察御史身份前往涼州宣慰將士。這首詩就是赴河西節度幕途中所作。詩中描繪了塞外的荒涼景象、塞上的戰爭風雲、詩人的悲涼心情以及邊將的赫赫戰功。全詩感情沉鬱,筆觸雄渾,畫面宏闊,格調蒼涼。是王維邊塞詩的傑作。
林東海先生認為,這首詩的特點是:詩中敘事虛中有實,其妙處在善於用事,基本上是借漢喻唐。全詩綴聯漢人與匈奴對抗的各種典故,包括物名、官名、地名、人物、事件等,( 如“單車”、“ 屬國”、“居延”、“漢塞”、“胡天”、“蕭關”、“燕然勒銘”)製造出一種寓於詩情畫意的境界,給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詩中寫景,則是實中帶虛,其妙處在於善用比興。“徵蓬”、“歸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飛轉在秋天,鴻雁北歸在春天,二物實不可得兼。而詩人妙在實物虛寫,不受時空限制,意在融注他奉命出使飄泊在外的悲壯情懷。“大漠孤煙”,也是西北邊塞實景,但實中帶虛,景中寓事,詩人不僅以此闊大景象烘托悲壯的感情,更藉以渲染戰爭的緊張氣氛,或一場戰爭剛剛結束。“長河落日”,也使人感受到戰爭結束的一種平靜氣氛。(袁行主編《歷代名篇賞整合》書中林東海《使至塞上》)。
然而,這首詩所以炙人口,主要在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聯寫景藝術的絕妙。短短十個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徵,又精心錘鍊出“直”、“圓”這兩個形容詞,從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畫出塞外風光的蒼莽、孤寂、奇麗、壯闊。在荒涼遼闊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煙垂直升起;而在遙遠的地平線上,一條長河蜿蜒曲折地奔騰而來,河中倒映著一個渾圓的日影。邊疆沙漠,浩翰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影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 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已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清末文學家王國維稱譽此聯詩境為“千古壯觀”(《人間詞話》)。其中:“ 孤煙直”, 不必拘泥於它是狼糞燃得,“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更不必煞費苦心地去考證它是龍捲風,“其風迅急,嫋煙沙而直上。”我們應該看作是詩人絕妙的藝術想象與天才的藝術創造。對此,曹雪芹可謂獨具慧眼,他在《紅樓夢》四十八回中借香菱之口評述說:“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卻是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直”與“圓”
這兩個字,正是看似不合事理而實妙、似俗而實巧的一對詩眼,猶如畫家的畫龍點睛,把這一聯乃至全詩都點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