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勃> 古代王勃字子安

古代王勃字子安

古代王勃字子安

  導語:《王勃字子安》講述的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王勃的事蹟,而在當時的年代,人們對於王勃所寫的詩歌非常的讚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勃字子安》,歡迎閱讀!

  《王勃字子安》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勳、勵,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甚愛重之。諸王鬥雞,互有勝負,勃戲為《檄英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此,是交構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補虢州參軍。

  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洩,乃殺達以塞口。事發,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畤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儉有知人之鑑。李敬玄尤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勃等四人,必當顯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為幸。”果如其言。

  父福畤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欣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話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四傑”。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議者謂然。

  (選自《唐才子傳》、《新唐書•文藝上》)

  參考譯文1:

  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他六歲就懂得寫文章,構思毫無凝滯,文章感情豪邁奔放,與兄王勔、王勮才華相當。他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常稱讚他們說:“這是王家的三棵珠樹啊。”沛王李賢聽說了他的名聲,召他為沛王府修撰,十分愛護、看重他。當時各位王侯鬥雞,相互之間有勝有負,王勃開玩笑地寫了《檄英王雞文》。高宗看了文章後,發怒說:“根據這文章,這是相互構陷的兆頭。”當天就斥責了王勃,不讓他進入王府。過了很久,補職為虢州參軍。

  王勃自恃有才華而對別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來,又害怕事情洩露,便殺了曹達來堵塞訊息的來源。後來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當時王勃父親王福畤是雍州司戶參軍,因為王勃而被降職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渡南海,他落水而亡,當時二十八歲。

  當初,吏部侍郎裴行儉有鑑識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王勃四人,(認為他們)一定會顯赫富貴。裴行儉說:“士人想走得長遠,應以器量見識為先而以文才為後。王勃等雖有文才,卻浮躁淺露,哪裡有享受官爵俸祿之器量呢!楊炯性格沉著文靜,職位應該會達到長官之首,其他的能善終就是幸運的了。”後來果然像他說的那樣。

  父親王福畤因王勃的緣故而被降職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當時都督閻公剛重修完滕王閣,九月九日大會賓客,預先讓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賓客前誇耀。於是他拿出紙筆邀請所有的賓客,沒有人敢擔當此任務。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辭。閻都督很惱怒,起身藉口更衣離開,只是派遣小吏窺察王勃的文章就來報告。小吏(看後)一再報告,文章語言越來越奇特,閻公於是驚惶地說:“天才啊!”請求他完成全文,賓客極盡歡興才停止。王勃寫文章,最初並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數升,就酣暢飲酒,拉起被子蒙臉躺下,到了酒醒時,拿起筆就能成篇,不更改一個字,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稿”。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稱“四傑”。楊炯曾說:“我對排在盧前感到慚愧,而對排在王后面感到羞恥。”當時的評議者也認為是這樣。

  參考譯文2: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時就擅長寫文章,九歲時得到顏師古作注的《漢書》,讀後便寫了《指瑕》一文來指摘其中的錯誤。麟德初年,劉祥道巡察關內,王勃上書自薦,劉祥道(極為欣賞)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對策中成績優異。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屢次向朝廷進獻頌文。沛王聽說了他的`名聲,便徵召他擔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評定編次《平臺秘略》一書。書完成後,沛王非常愛惜器重他。當時,諸王都喜愛鬥雞,王勃便開玩笑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高宗看到後大怒:這是想要挑撥諸王們的關係。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廢黜後,客居劍南一帶,曾經登上葛憒山遠眺,感慨嘆息不已,懷想諸葛亮的功業,

  賦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後來聽說虢州多藥草,就請求補任虢州參軍。因恃才傲物,被同僚們嫉恨。官奴曹達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洩露,就殺掉了曹達。事情後來被發覺,按律當誅,恰逢遇赦僅免除了官職。勃父福畤,擔任雍州司功參軍,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貶交趾縣令。王勃前往探視,渡海溺水,驚悸過度,回來後不久死去,終年二十九歲。

  當初(省親時),王勃取道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事先讓其女婿寫好了序文,準備宴席上向賓客們誇耀。於是拿出紙筆逐一邀請在座的客人們寫序,沒人敢承當,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應允而沒有推辭。都督很生氣,起身換衣服去休息,派下屬等候他的文章寫好(一句)就向自己報告。報告幾次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讓人感到驚奇,於是驚訝他說: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請他完整地寫成,最後非常高興地結束宴席。王勃寫文章,開始時並不精心構思,先磨上數升墨,然後酣暢地飲酒,拉過被子蓋上臉就睡,睡醒了,拿過筆一揮而就,一個字也不需要改動,當時的人們都認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歡著書。當初,王勃祖父王通,隋末居住在白牛溪的教授門徒,其門人眾多。曾經從漢魏到晉作書一百二十篇,來續寫古《尚書》,後來丟失了序文,僅留下名錄而沒有書(內容)的有十篇,王勃補寫了缺失亡逸的,最後定稿二十五篇。曾說(會醫術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醫術,當時長安曹安有秘術,王勃跟他學,完全學到了他的精髓。曾經讀《易經》,晚上做夢彷彿有人告訴說:《易經》中有太極,你認真思考一下吧。醒後就寫下了《易發揮》數篇,寫取《晉卦》時,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憑藉文章齊名,天下人稱他們為王、楊、盧、駱四傑。崔融與張說評論王勃等人時說:王勃的文章氣勢宏大奔放,不是一般人所能趕得上的,楊炯、盧照鄰還可以企及。當時的評議者也認為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