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古詩帶拼音

望廬山瀑布古詩帶拼音

望廬山瀑布古詩帶拼音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下面是關於望廬山瀑布古詩帶拼音的內容,歡迎閱讀!

  wàng lú shān pù bù shuǐ èr shǒu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 qí yī 】

  【其一】

  xī dēng xiāng lú fēng , nán jiàn pù bù shuǐ 。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guà liú sān bǎi zhàng , pēn hè shù shí lǐ 。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xū rú fēi diàn lái , yǐn ruò bái hóng qǐ 。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chū jīng hé hàn luò , bàn sǎ yún tiān lǐ 。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

  yǎng guān shì zhuǎn xíong , zhuàng zāi zào huà gōng 。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hǎi fēng chuī bù duàn , jiāng yuè zhào huán kōng 。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kōng zhōng luàn zóng shè , zuǒ yòu xǐ qīng bì ;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fēi zhū sǎn qīng xiá , liú mò fèi qióng shí 。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ér wǒ lè míng shān , duì zhī xīn yì xián ;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

  wú lùn shù qióng yè , huán dé xǐ chén yán 。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qiě xié sù suǒ hǎo , yǒng yuàn cí rén jiān 。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 qí èr 】

  【其二】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複。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

  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

  第一層八句,其實是平鋪直敘。開頭二句,詩人先點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掛流”二句。運用誇張手法描寫瀑布的縱橫之勢。“欻如”二句,寫瀑布來勢之迅猛如天際白虹,即上面“噴壑數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驚”二句,則又是“掛流三百丈”一句的註腳。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絕中乃以二十八字複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體實景,已從從正面寫完。

  第二層四句全是虛寫。“仰觀”句繳足題面的“望”字;而所謂的“勢轉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讚語,並無足奇。奇在“海風”二句全從作者幻覺而出,以烘托手法來刻畫瀑布的雄奇壯偉。詩人說這從天而降的瀑布連海上颶風也吹它不斷,假如時值皓月當天,則照在瀑布上便成為一片空明,與月光渾融為一。有此二句,則上文的“雄”“壯”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這四句用透過一層的寫法以傳瀑布之神,用筆雖虛,卻使瀑布更為形象化了。

  第三層四句寫得很細,卻是從側面即從上下四旁來勾勒刻畫。“空中”二句寫水珠在空中四濺,沖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說瀑布沖刷石壁,愈洗愈淨,顯得愈加青蒼可愛;二是說山壁之所以“青”,正緣久為瀑布所浸潤,石上可能生長了苔蘚一類的植物。“飛珠”句寫瀑布在日光中飛散,故如輕霞;“流沫”句寫瀑布在穹石上掠滾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騰之狀。這四句是寫瀑布之動態,而以附近諸物之光彩色澤映襯之,由深寫其神而細寫其形,然後瀑布之形神備矣。

  第四層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願望,亦非泛說。非“名山”不能得見此奇景,故先言“樂名山”;“對之心益閒”者,面對瀑布乃愈覺內心寧靜悠閒也。“無論”二句一開一合,先縱後擒。意謂服瓊液以求仙畢竟是遙遠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盪滌塵俗,這倒是比較現實的。然後歸結到隱居遁世,詩人說這本為自己夙願;果真能永辭人間,久居林泉之地,固所願也。收束得自然平易。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樸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於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象,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望廬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于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後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閒”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樸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韋居安等。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詩說,“壯哉造化功!”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五言古詩因篇幅無限制,所以詩人任意揮灑,寫“海風”,寫“江月”,寫“穹石”,寫得大起大落,大開大闔,轉折如意,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七言絕句因篇幅較小,詩人用誇張的比喻把景物升騰到更高的境界,達到寫瀑布的極致,極為誇張,但又清新自然,淺顯生動,同時具有動盪開闊的氣勢,飛動流走的章法,跳躍騰挪,縱橫捭闔,亦有歌行的氣勢和特點。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更顯詩人標名之靈氣。其想象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雲捲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徵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這兩首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