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

王安石《登飛來峰》教學反思

  課一上完,我的心情除了難受,還是難受,因為課上得比我預想中的要糟很多。同事們安慰我,是孩子們不勉夠配合,可是我心裡清楚得很,這怎麼能怪孩子們呢!於是,靜下心來,不斷反思,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反思。

  1、刪就簡。上完這堂課後,我更真切地體會趙志祥老師那個教學理念:“語文教學很簡單”。他說課堂教學要簡單,首先,教學環節要簡單些。教學設計,要懂得捨棄,要大膽捨棄那些看似精彩而實際上對教學效果沒有意義的環節。縱觀這一節課,我發現對王安石那幾首詩的拓展,特別是後面的唱詩環節,可以大膽地刪去。所以,我難受!

  2、避急求穩。說到這一點,就暴露了我這堂課最大的缺點,胸中有案,心中無生。一開始,我就擔心我的課沒辦法上完,滿腦子都是教案。因此,課上就是我急於求成的表現。反之,就是對學生關注得太少。評判一堂課上得精不精彩,不在於你的教案設計得怎麼樣,而在於你的眼中有沒有裝滿學生。正因為這樣,所以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單一,我的指導不夠細緻。所以,我慚愧!

  3、有備無患。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還是要備學生。我很用心地在備教材,卻很“放心”地備學生。去熟悉班級時,我只是簡單地向他們提出幾個預習要求,沒有叫他們起來讀一讀,沒有了解他們當中誰的朗讀水平最好,看看他們的朗讀水平怎樣;沒有問一問平時是怎樣上古詩的……這會兒才真正的`明白熟悉班級的真正含義,就是要關注學情。因此,在課中,當教學第二環節時讀詩時,一聽到學生的朗讀水平那樣時,我便慌了手腳。倘若如此,我得馬上改變我的教學策略,既然學生都沒辦法讀懂讀通的話,那就得在這個地方下一番功夫,得指導得細緻些,包括劃節奏線,標重音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去感悟意境。更致命的是我的教案改了,但是我卻沒有再試上(因為在班上上得實在很精彩),我太高估自己了!所以,我愚蠢!!

  以下,是我課堂中的兩個教學細節,如果再讓我上的話,我會這麼做:

  1、聽師範讀後,想想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生回答我作畫時,當學生說自己看到了太海,看到了樹木時,我得讓學生繼續說,我作畫,讓黑板呈現出一副即興的畫作,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的意境。然後,對學生說:“這畫美嗎?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看到這樣美麗的畫面的?”然後引導學生說出是站在飛來峰的塔頂上。接著,再來引導學生感受塔高,最後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遠”的道理,我想這樣一來,水到渠成,而不會牽強附會了。

  2、引導學生理解浮雲的含義時,我問道:“想一想,王安石在實行變法時,他會遇到哪些困難?時,我得讓學生說,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總結:“孩子們,這就是‘浮雲’的含義,你們真的是太厲害了,這麼難以理解的詞你們竟然讀懂了,不簡單啊!”在這基礎上,我會說:“我想,你們肯定也能讀懂王安石心中的話。當王安石遇到這些困難時,他心裡會想些什麼,會對自己說些什麼話?”然後讓學生交流,走進詩人的內心,那麼詩蘊的體會就不在話下了。

  我得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只有“會當凌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只有真真正正地“身在最高層”,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