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教學反省
《元日》這首詩取材於民間習俗,詩人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學習這首詩,總體是採取一讀、讀正確讀通順。二讀、找出不理解的詞或詩句。三讀、向字典或同學請教不理解的地方。四讀、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五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六讀、拓展延伸。學生對詩的理解學得還可以,但對詩人借新年新氣象來隱喻自己的雄心大志,實現自己推行新政、強國富民的抱負這一情感難以體會到,原因在於學生對詩的時代背景不瞭解。
三讀古詩時,查字典是這一步的關鍵。引導學法時我提問:“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同學們能提出來,這非常重要。我們事先沒有預習,現在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查字典等工具書、上網查)(引導學生掌握一個學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有三個途徑:
(1)聯絡上下文猜測;
(2)查資料(字典、詞典、辭海、網路等);
(3)請教別人。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直接獲取知識更重要。)
為了讓學生正確的查出詞語的意思,我在查前先作了個友情提示:“同學們,你要查的這個字在字典中有多種意思,請你為它選擇一個合適的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在查“除”、“瞳瞳”、“桃符”、“屠蘇”等詞時自然會與詩句中的意思相聯絡起來。
四讀、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這一步又是學習古詩的重點。為了便於學生交流,我將每句詩中的詞語解釋註明在句子邊上,這對於差等生來說又提供了一次表達的機會。特別是“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的開心與熱鬧。 “千門萬戶日”,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結束新課前,我問學生:王安石志在推行新法,這跟過年有何關係?經過思考,學生說:“新的一年,永珍更新,其實,王安石也希望自己推行的新法有好的.結果。”學生的理解很到位,雖然只是一部分,但足以看出他們思維火花的碰撞。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想不管上哪一堂課,都要給學生留點終身受益的東西。所以在最後設計了一個環節,用以上學古詩的六步,再學一首棄疾的《墨梅》,將這兩首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文中的兩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聯絡、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