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王安石·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其二

王安石·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其二

王安石·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其二

  引導語:王安石的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的其二寫出詩人掀雷挾電的氣魄與筆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相關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

  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1]其二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2]。

  水於天下實至險,山亦起伏為波濤。

  其巔冥冥不可見[3],崖岸斗絕悲猿猱[4]。

  赤楓青櫟生滿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陽臺彼神女[5],朝朝暮暮能雲雨[6]。

  以云為衣月為褚[7],乘光服暗無留阻[8]。

  崑崙曾城道可取[9],方丈蓬萊多伴侶[10]。

  塊獨守此嗟何求[11],況乃低迴夢中語。

  【註釋】

  [1]葛蘊:北宋詩人,與王安石同時。曾鞏《元豐類稿》有《答葛蘊》詩云:“得子百篇作,讀之為欣忻。大章已逸發,小章更清新。”葛蘊“百篇作”中,有《巫山高》一詩,屬“大章已逸發”者。《巫山高》:漢樂府詩名,這裡是葛蘊用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古體詩。

  [2]偃薄:猶臥臨,堵塞逼迫之意。

  [3]冥冥:昏暗,指山峰高聳入雲看不清。

  [4]斗絕:即陡絕。

  [5]神女:傳說中的巫山女神。

  [6]“朝朝”句語本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7]褚:絲綿衣服。

  [8]服:猶乘,使用、駕馭之意。無留阻:指來去自如,出沒自由。

  [9]崑崙曾城:傳說中的神仙住地。傳說崑崙山有曾城九重,高一萬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樹。[10]方丈蓬萊:傳說中海上的兩座仙山。

  [11]塊獨:孤獨。

  【導讀】

  作者寫此詩純為追慕“飄逸”之風格,所謂“飄逸”,就是指驅駕氣勢,馳騁想象而構成的風格。全詩前半寫巫峽之高峻兇險,後半寫神女的朝雲暮雨、獨處巫山,雖無深刻意蘊,卻有豐富的想象、奇詭的語言、浩蕩的氣勢和飄逸的風格,而成為一代傑作。葉夢得《石林詩話》載歐陽修之子歐陽?述其父自評語,謂:“吾詩《廬山高》今人莫能為,唯李太白能之。”讀王安石這首《巫山高》也有“唯李太白能之”的感覺,因而,為王安石詩作注的李壁說:“公此詩體制類歐公《廬山高》,皆一代傑作。”

  “水於天下實至險,山亦起伏為波濤”既概括又形象地勾勒出巫山巫峽的山形水勢,氣勢雄偉,體現了詩人掀雷挾電的氣魄與筆力。陳衍《宋詩精華錄》稱道:“三四兩句,橫絕一世,何減‘?崎乎數州之間,灌注乎天下之半’邪!是能以文為詩者,誨於天地間,為物最巨,猶詞費矣。”可見對此二句是極度讚賞。所引“?崎”二句是左思《吳都賦》中語,陳衍藉此指出王詩“以文為詩”的特點。確實,句中用了“於”、“亦”等虛字,以及“實至險”、“為波濤”等文章用語與句式,遂令詩作更為流走自然,造成了奔瀉壯闊的氣勢。這正是王安石以文為詩的成功之處。陳衍還稱讚:“‘山鬼’於各詩辭中,三次見面,愈出愈奇矣。‘乘光’七字,亦驚人語。”

 

  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1]其一

  巫山高,十二峰。

  上有往來飄忽之猨猱,下有出沒瀺灂之蛟龍,中有倚薄縹緲之神宮。

  神人處子冰雪容,吸風飲露虛無中。

  千歲寂寞無人逢,邂逅乃與襄王通。

  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櫳。

  象床玉幾來自從,錦屏翠幔金芙蓉。

  陽臺美人多楚語,秖有纖腰能楚舞,爭吹鳳管鳴鼉鼓。

  那知襄王夢時事,但見朝朝暮暮長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