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的故事

滕王閣序的故事

滕王閣序的故事

  王勃是初唐時候有名的才子,文章寫得非常漂亮。他跟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道被譽為“初唐四傑”。傳說他寫文章之前,先要磨好數升墨,痛痛快快吃一頓老酒,然後爬上床,拉過被子蒙著臉呼呼大睡。醒來之後,提筆成篇,一字不改,人們把他這種寫作的方式叫做“腹稿”。

  唐高宗上元二年( 675),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內)探望他的父親,路過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正趕上參加了洪州都督閻伯嶼在王閣舉行的一次盛大宴會。原來,在南昌城漳江門外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富麗雄偉的高閣,此閣為唐高祖的兒子元嬰作洪州刺史時所建,後來元嬰被封為王,此閣也就被稱為王閣了。後來,閻伯嶼做了洪州刺史,下令重修王閣。重修後的`王閣雕樑畫棟,周圍是層巒積翠,楓林掩映,真可謂風景如畫。王閣峻工之後,閻伯嶼非常高興,恰好又趕上九月九日重陽臨近,於是閻伯嶼就籌劃在重陽節這天,邀集本州官吏和有名的文人學士在王閣慶祝一番。相傳閻伯嶼有個女婿,名叫吳子章,此人詩賦文章也都寫得不壞。閻公對他的這位女婿非常滿意,只是吳子章仕途不達,一進未被重用,閻公常為此不平。這次要在王閣舉行盛會,他讓吳子章事先準備好一篇文章,以便在慶祝宴會上一鳴驚人。吳子章對老泰山的用意心領神會,他埋頭在書房裡閱古書,尋找典故,推敲字句,到重陽節這天,他不但早已寫好,而且已把文章背得滾瓜爛熟了。

  重陽節這天一大早,王勃乘的船抵達南昌,他一聽說在王閣有個盛大的宴會,就不顧旅途勞累趕去參加。參加這次宴會的,有文武官員,名流學士,真可謂“高朋滿座,勝友如雲”。酒過三巡,閻伯嶼舉杯向滿座賓客倡議:希望有人能即興寫一篇文章,記下宴會的盛況。閻伯嶼命令侍從端出早已備好的文房四寶,遍讓賓客。客人們禮貌地一一婉言辭謝。因為王勃是臨時趕來參加宴會的,年紀又輕,所以他主動坐在靠後的位置。當捧著文房四寶的侍者來到他的面前時,他並不辭讓,大大方方地接過來放在桌上。王勃此舉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大家不由議論紛紛。閻伯嶼見此情景,嘴裡不好說什麼,但心裡老大的不痛快。他獨自離席到旁邊更衣室裡去,咐手下人站在王勃身旁,看他都寫些什麼,即時報來。

  王勃從容地鋪好紙張,擺好筆硯,略加思索之後,提筆就寫了起來。侍從向閻伯嶼報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漫不經心的說:文章這樣開頭,不過是老生常談!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伯嶼沉吟不語。隨著侍從們不斷來報,閻伯嶼心情越來越不平靜。當報到“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伯嶼不禁拍案讚賞“真天才也!”王勃旁若無人,只是奮筆疾書。他從南昌的地理位置、山川形勢和歷史人物,寫到今天宴會的盛況;從王閣的遠近景物,寫到自己的處境和願為國家做一番事業的政治抱負。最後又用一首七言古詩作結。這篇用當時流行的體文寫成的《秋日登洪府王閣餞別序》(簡稱《王閣序》),全文 765字,一氣呵成,文情並茂,在坐的人無不讚嘆,連自負才高的吳子章也只能自嘆弗如了。

  關於王勃在宴會上寫《王閣序》情況的傳說,不無虛構和誇飾的成分。但王勃即席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名作,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文中抒寫作者的政治抱負和懷才不遇之情,是我們瞭解作者的重要作品。“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讓人讀之振奮;“漁舟唱晚,響窮彭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炙人口的名句,讓人讀之餘香滿口。其華美的文辭,奔放的氣勢,抑揚起伏的節奏,雍容華貴的風格,的確讓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