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集》的賞析及練習題
陶淵明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作者:陶淵明,朝代:東晉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後
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義:交通,交錯相通。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 鮮美:鮮豔美麗
(3)一字多義:志:處之志之:做標記;尋向所志:標記
(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 具答之:詳盡。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鹹來問訊:都。 黃髮(老人)垂髫(小孩),並怡然自樂,都。
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後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
(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後“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儘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討論、 回答下列問題
1、 為什麼“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它呢?
(為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願。或:為了寄託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沿著 落英繽紛:落花 甚異之:詫異 豁然開朗:開闊的樣子
儼然: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黃髮垂髫:老人小孩 怡然: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詳盡 鹹來問訊: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再 無論魏晉: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邀請 處處志之:作標記
欣然前往: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渡口
二、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豔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 這裡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7、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8、後遂無問津者。 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三、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藉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裡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並怡然自樂。
3、寫出本文中出現的三個成語:豁然開朗、世外桃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甚異之
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用原文):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